放松后,入静之时,一念不起,其实你能真切的察知自身与大自然相合,即天人合一,达无我之境界。如下是练功前放松之法,继而可站桩也可用于行太极拳等等。

一、功法

两脚略宽于肩(两脚外侧与肩等宽,平行站立;将两脚跟提起一下,再自然放平),双膝微曲;松肩(轻耸双肩再丢下),两手自然下垂,松静站立。舌抵上腭(舌尖轻轻接触上腭发“恬”tian音的部位,舌根放松)。似笑非笑(两腮放松,嘴角轻轻拉向后上方,使面部肌肉和腹肌放松),双目平视(眉宇舒展,眼神含而不放,视而不见),心澄目洁(即排除一切杂念,宁神静意),全身由上而下依次放松(即用意念使头、颈、肩、肘、腕、指、胸、腹、背、腰、胯、膝、踝、足、趾依次放松,但要松而不懈)。

练早功教程(行功前放松法)(1)

二、功理

两脚平行,是为了便于放松尾闾和腰胯;松膝是为了使下肢放松。

“舌抵上腭”的目的是搭桥,接通任、督二脉。

“似笑非笑”是一种精神态(意念状态),是从心里发出的笑。

“双日平视”主要是对脑的锻炼。大脑是是思维,意识的器官;小脑主管四肢运动的平衡。双目视线若向上了,身体重心后移,气就要向上运;双目视线若向下了,身体重心前移,气就要下行。故一般要求“双目平视”。“双目平视”掌握好了,动作就平稳。

全身放松有利于疏通经络。

三、再进一步,就可达到真正的放松

1.顶头悬

头要正。意念头顶上空好象垂有一条线连于百会穴,把头悬起来;又好象头上顶有一物。这样,就可以使上身保持正直,头、颈也就稳了,同时还能防止倒地。

2.坠脊

在顶头悬的基础上,脊要竖直,不硬挺,使脊柱形如九曲珠,也就是让每个关节都松开(先将肩耸一耸,然后用鼻吸气,再用嘴呼出。呼气同时,脊柱放松、下沉)。

3.含胸

胸要含在天突穴与两乳头之间的三角区内,两臂微向里裹,稍稍内含而不压迫内脏,使肺气通调,心区放松(这里放松后,五脏即可放松。含胸做不好,会造成胸部憋闷。含胸与扩胸是一对矛盾,通过调整,达到统一)。

4.松肩

肩要松,腋要虚(将两肘向外上方略抬。松肩与虚腋是一对矛盾,松肩决不是把肩搭拉下来,虚腋就是腋下略有空,通过调整,达到统一)。

5.坠肘

也叫垂肘(两肘尖略有下垂之意。坠肘与悬肘是一对矛盾,肘的上半边坠,下半边悬。如果调整好了,肘一动就会感到气的力量)。

6.松腕

松腕时,两手指尖斜向相对(手腕的放松很重要。方法是先想想神门穴,使该穴放松,两手以腕为轴,稍稍下坠,小臂不动。这样,气马上就可输到十指)。

7.舒指

掌指放松,微曲,掌中好含着一个气球。

8.松腰

站立时,以胯关节微支点,用意念将腰椎到骶椎这一段放松。松腰时,臀部要稍向后坐,似坐非坐,膝曲不超过脚尖。全身要放松,关键在腰椎各间隙,用意念使命门穴放松(如果腰胯松不开,阳气就向上冲。阳气上升大多,容易引起血压高,头晕,恶心等现象。所以,一定要把腰部放松,使上下贯通)。

9.松胯

胯关节微向后收,稍事活动(似转胯状),胯部即可放松。

10.垂尾闾

尾闾在骨盆后边尾椎末端。在松腰、松胯、调裆的基础上,意念在尾闾末端吊一个摆锤,离地面10公分,与两脚跟成等腰三角形。

11.松膝

双膝放松,自然微曲(不可前突超过足尖),稍向里裹,用意念将气通过膝就行了。

(松胯、垂尾闾、曲膝三者结合在一起叫“调裆”。裆要调圆,也叫提顶吊裆。“吊裆”,就是将会阴部位用意念向上提,会阴部有收缩的意思。裆圆了就会有似便非便、似尿非尿的感觉。)

12.调足

两脚平铺于地,脚趾放松。

四、练功须知

1.最根本的条件是入静。

2.练功环境要清静、空气清新;气候恶劣时不宜在露天场地练功。

3.衣著的宽紧和冷暖适度,除去眼镜、手表、帽子等物,宜穿平底布鞋,排净二便,不过饥过饱等。

4.练功不能意识过重。

5.注意练养结合,做到起居有常,营养与劳逸适度。

6.坚定信心和持之以恒。

五、练功禁忌:

1.患有精神分裂症、急性危重病,严重神经官能症,不宜练功。

2.过度疲劳,大悲大怒及情绪不稳定时不宜练功。

以上内容,多参考自鹤翔庄气功,通俗易懂,简便易行,能很快达放松状态。

(图片来自网上,如侵权告知必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