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自己会在心里默默地评价一些人或事。但往往这样的评价是客观与主观的交杂。一件事情发生有很多种原因,而我们很容易按自己的臆想只假定一种可能性。

比如,孩子做事情总是磨磨蹭蹭,肯定就是想偷懒了,但有时候他只是还没能把自己从上一个事情里抽离出来,他需要一点时间消化前一刻心里的感受。或者,爱人并没有如你所期待的那样温柔浪漫,肯定是爱我没那么多了,但其实他也是琐碎日常的消磨对象。再或者,朋友说过的话并没有兑现,肯定他就是言而无信的人,但其实他最近忙工作焦头烂额……

努力做一个豁达通透的人(不再追求空泛的成长)(1)

如果总是执着于这种太过确定性的归因,很容易让我们处于一种审视的位置。评判事物,标签事物,甚至有意无意地寻找和创造各种条件来佐证自己。

分析问题不是坏事。但我的内心又忍不住对这种“评价、标签”喊停。生活的细枝末节,真的有必要执着于给出所有的原因吗?我想,并不尽然。

太过于执着于评价,很容易让我们困在单向的轨道上。就像开火车,把标签了的事物依次放在不同的车厢,然后前进着。看似井然有序,但做的是机器人都可以执行的任务。

努力做一个豁达通透的人(不再追求空泛的成长)(2)

生活不只是一条轨道,我们能握住的也并不只有手中的方向盘。前进过程中的风景,是路过的站,也是难得的美。

黎巴嫩诗人纪伯伦说,“如果有一天,你不再寻找爱情,只是去爱;你不再渴望成功,只是去做;不再追求空泛的成长,只是去修养真正的性情,你人生的一切才真正开始”。

努力做一个豁达通透的人(不再追求空泛的成长)(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