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中华几千年文明,汉字可以说是贯穿延续这一文明的核心因素,作为世界上与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埃及人的圣书字,玛雅人的玛雅字齐名,并称为四大古文字的F4之一。汉字或许说不上是最为古老的文字,但其内涵和魅力却远远要丰富于其余三者,突出的体现便是汉字庞大独特的语法系统和绝妙多样的蕴意,例如,在东岳泰山上,刻于山石上的“虫二”二字,虽笔画较少,结构简单,却为后人留下了无数难解的谜团,并一直困扰至今。

韩国发现明朝汉字碑文(日本专家抓耳挠腮也不知深意的两个汉字)(1)

关于“虫二”的来源素有争议,一说是得自乾隆题字于湖心亭,另一说是光绪年间才子刘延桂题镌于泰山摩崖石刻之上。

那么,这俩个拗口别扭的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古代的文人骚客早已给出了我们答案,只因过往科技落后,传播文化和知识的渠道缺乏,所以一般普通民众因为很少见到,故并不会经常性的使用这俩个字,因而也就不会理解它包含的意思。只有那些拥有较多资源,学识渊博的学者大儒,才对其有一定的了解。根据一些相关文献的记载,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左右,日本人曾发现了这俩个字,理所当然,大多数国人都很陌生的东西,日本人当然更不会理解。

但是,不理解并没有阻挡他们的好奇心,日本的一些专家为了弄清楚这二字的来龙去脉,请教当地的村民长者,知名学士,均未能获得理想的答案,然而,日本专家抓耳挠腮也不知何意的两字“虫二”,却是激起了泰山当地人的对自己地域文化的探究。

当时郭沫若正好途径此地,一些学者出于对郭先生的满腹经纶的敬仰,向郭沫若提出这个问题请求解答,只见他脚步停顿,盯着“虫二”两个字思索片刻之后,与众人说:“这并不难,只是大多数人把它想得复杂了。”说罢,便以手做笔,在这俩个字外围另加了几笔,写出了“風月”,就在众人仍旧迷惑不解的时候,郭沫若这样解释道:“風”本是虫的繁体,“二”本是月的构成部分,两者去掉外围,便象征着这壮丽无比的泰山风月无边。

韩国发现明朝汉字碑文(日本专家抓耳挠腮也不知深意的两个汉字)(2)

虽然这只是他个人的观点,但作为一名涉猎颇广的文人,这一解释必定有他由来的依据,当我们以这样的观点来看待这件事时,才发现历史上的张岱也做了类似的解释,比如他曾为了赞美一个艺女的美貌,就唤其“虫二”一词,比喻她的容颜无人所及。

其实,当我们仔细翻看古书,会发现徐渭自己的号——田水月,也与这个方式有关,而这三个字便是渭字的拆分。再比如,虫二来由说中的刘延桂一说,便是他听闻泰山上尼姑庵的风流之事后的一种隐喻和讽刺,同时,刘鹗也在一书中记载过此事,可见泰山之巅的尼姑们也是仗着风太大,太飘。

韩国发现明朝汉字碑文(日本专家抓耳挠腮也不知深意的两个汉字)(3)

不曾想过当初认为的神秘的“虫二”竟是这样的故事,下次和朋友一起去泰山,可真得好好普及普及这个知识,任何不起眼的东西其实背后都有深刻的意义,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探究其背后的价值。

文/油腻大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