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客匹配将造就“新中介”

房客中介公司(房客匹配将造就)(1)

- 1 - 奇点临近

上一篇长文内容,我开启了一个可能是未来几年最为重要的话题——房客匹配。

在《房客匹配——降低房地产交易成本的关键》这篇文章里,我初步讲了房客匹配是什么,以及它有什么作用,让我们稍微回顾一下:

由于商品的成本基本分为四大部分:研发(设计)成本、生产(制造)成本、交易(转让)成本、保养(维修)成本。而房地产行业的交易成本非常高,因此,在众多的经纪机构和交易平台里,谁能把行业的交易成本降低,谁会更有机会。

一定有人会想,如果真如你说得这么厉害,那为什么每天我上班开会的内容,都是在讲如何去完成销售业绩呢?周围的人甚至没有一丁点在讨论你说的什么“交易成本”、“房客匹配”,这该不是你自己杜撰出来的吧?

我知道有这种想法的人不少,虽然我已经尽量讲得很通俗,而且举了很多例子,但仍然有人不能理解。

这很正常,就像“新零售”、“5G”这些新的概念刚出来时,很多企业家和学者成天在讲解,但直到今天还是有很多人表示看不懂。

这说明,人对于新事物的理解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要你意识到,看不懂不代表不存在,持续保持关注,总会有弄懂的时候。

不过我清楚,一定会有这么一些人,对于新事物,始终是一副不看不听不关心的态度,即便这件事已经深刻影响到他了,他仍然只能活在井底,守着狭窄的一点天空做一只井底之蛙。

我可以立此文为证,未来3到5年内这件事将远远超出当下从业者的想象,房地产中介行业将迎来巨大的变革——

我称之为“新中介”。

今天,我们进一步来深入分析,房客匹配是如何塑造未来的中介的。这里面不仅关乎技术,而且关乎商业模式。

新中介的奇点,已经在你不经意间,悄然临近。

- 2 - 房客匹配的实现方式

放眼人类社会,技术的进步会带来生产力的提升,而生产力的提升会带来生产方式的变革。

在过去300年内,人类社会完成了三次产业革命——蒸汽机、电力应用、计算机直至互联网。我们会发现一个规律:产业革命紧紧围绕着人与自然、人与人和人与自身这三大人类基本问题展开。

简单地讲,技术的进步都指向人们如何改造自然,如何改造人际关系,如何改造自身。

而当下,我们正处于第四次产业革命中,以下这些事实只是冰山一角:

一口气看完这么多宏观的材料,问题来了,这跟房客匹配有什么关系?

回答这个问题,可不是一来就站在这样的角度:“嘿,你告诉我,房客匹配可以帮我一个月多卖几套房?”

虽然结果的确会大幅影响你和你公司的业绩,但首先我们要站在更高的角度来看。正如本章节开篇所说:技术的进步会带来生产力的提升,而生产力的提升会带来生产方式的变革。

我们应充分意识到,随着第四次产业革命的进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技术越来越成熟,使得人们有机会前所未有地了解自己,改造自己。

以前挂在嘴边的“你不可能了解我想要什么,因为我自己都不知道。”以后可以不用再讲,因为技术已经成熟到比你更懂你。

上一篇长文我说到一个数据,现在淘宝用户通过“首页千人千面”推荐购买和自己搜索购买的比例,已经超过了6:4,这意味着它不仅比你更懂你,而且你已经很大程度上将选择权交给了它。

另一方面,万物互联的技术越来越成熟,使得人们连接彼此更容易。

过去,一个经纪人要跟客户联系会怎么做?打电话给他,这在业内叫作“call客”。后来觉得这种方式规模不够,又发明了上街直接拦截(看运气),这在业内有一个更响亮的名字叫作“打街霸”。

一直到今天,虽然有微信等社交媒体,这两种连接方式仍然都是主流,因为本质上这些都是陌生拜访,业内叫作“陌拜”。

此前我举过例子,本来我考虑买多一套房,结果接到的10个电话,都在问我要不要卖房。对他们而言,这是流程化的做法,先从某个渠道拿到我这个业主的电话,然后打电话过来问,希望开发出一套房源。如果碰巧我比较急着出售,有可能拿到好的条件,比如价格低一些更容易成交,这套房在业内就叫做“笋盘”,意思是新鲜出炉美味无比。

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后这种画面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当一部分人还在传统地“call客”、“打街霸”,通过“陌拜”获取客户或者笋盘时,另一部分人可以通过万物互联掌握客户的需求变化,当某个客户的需求产生时,他可以第一时间出现在客户面前提供服务。

像我这样的案例,当多买一套房的念头还没清晰出现在脑海里时,我是不知道自己有这样的需求的,那谁知道?很多人其实都知道。

我的小孩要上学,而且现在正和父母居住在一个屋檐下,而且我们对生活品质有比较高的要求等等信息,早已不是什么盒子里的秘密……

这一切将会通过数据汇总到某人那里,然后和房源(或某种资源)匹配,接着会有人将我这些潜在需求整理成条理化的解决方案,通过能接触我的渠道与我互动,使我觉知自己的这一需求。

这样的场景是我自己的想象吗?当然不是,当下已经在发生。如果你用过搜索引擎,哪怕搜索过和房子完全不相关的信息,它背后的算法也大致能知道你的需求是什么。这就是今日头条这一类的平台如今赖以生存的基础算法。

退一步,就算我有一天突然回过神来,觉知了自己要买房的需求,我大概率也不会通过什么网站、APP去发布,因为信任问题,因为选择成本太高,因为怕被人骚扰,因为操作麻烦……总而言之,因为这一大堆交易成本过高的理由,这时候还是需要有人能“感应”我的需求,“心有灵犀”地与我适时取得联系。

打一个比方,交易就像谈恋爱,正确的时间遇到错的人,错误的时间遇到对的人,都很难有好结果,只有正确的时间遇到对的人,结果才是美好的。“房客匹配”就能让你在正确的时间遇到对的人。

“房客匹配”能让你“在正确的时间遇到对的人”。

看到这里,你应该明白开头那句话的意思了,什么叫技术的进步会带来生产力的提升。而生产力的提升会带来生产方式的变革,这会推动中介打破原有利益格局,向“新中介”发展。

下面的章节,我将会进一步深入,将这一过程如何实现分为三个阶段。在讲三个阶段前,还有一个问题要解决,那就是房客匹配会从哪里开始爆发变革。

- 3 - 房客匹配从哪里开始爆发

不知道你是否注意,前面我提到淘宝千人千面、搜索引擎,以及今日头条这类推荐算法为主的信息分发平台。

有一个问题摆在眼前,既然技术足够成熟,这么多的公司也已经在运用“推荐算法”,为什么还会有房客匹配的三个阶段,不是应该直接到最后一个阶段了吗?

甚至你可以直接发出疑问:为什么互联网公司不能用技术直接颠覆中介?

事实上,不是他们不想,而是他们做不到。

有些新入行的从业者可能不清楚,互联网公司想要颠覆房地产行业不是一天两天了,但是目前还没有真正的成功者。

比如,前几年一批又一批的互联网中介诞生、融资、扩张,然后死去,死得很突然,而且死不瞑目。因为在很多行业百试百灵的互联网思维在这一行居然不管用,很多人不甘心,死不瞑目。

有意思的是,由于互联网中介成批死去,原本这个行业的既得利益者不但没有庆幸,反而开始冷嘲热讽,嘚瑟地指着满地尸体说:“看吧,我就说这个行业不是你们随便能玩的。”

死去的互联网中介的确不冤,因为没搞清楚状况。但是活下来的传统中介也不必冷嘲热讽,别忘了行业交易成本居高不下这回事,始终会有爆发点到来。

爆发点在哪里呢?一来过去是技术原因,前面已经提到;二来爆发点不在行业外,而在行业内。

事实证明,传统复杂行业的变革,不是从行业外向内渗透,而是从行业内向外爆发。

房客中介公司(房客匹配将造就)(2)

正如房地产中介这类传统的行业,流程极其复杂,再加上房地产这种大宗非标准商品的特殊商品属性,每一套房都不一样,所以交易成本巨大,这不是互联网思维下做一些互联网产品就可以解决的事。

这样的领域,必须得从非常了解行业的行家里手发起变革,运用新的技术和思维由内而外地爆发才有可能成功。

如今,这个领域面临这样一种局面:

新的技术带来的生产力提升已经看得清清楚楚,但是会这些技术的人不太懂某一个行业,已经有很多人因为小看了行业的特殊性而栽了跟头。而行业内的人呢,对于技术的掌握还不太熟,而且重要的是行业原本的利益错综复杂,运用新技术的动力还不够。

这是一个微妙的平衡时刻,但平衡是短暂的,总会被打破。

打破这种平衡的方式,就是行业内的人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随着运用新技术结合本产业的难度逐渐提升,将这一变革分三个阶段实现。

- 4 - 房客匹配的第一阶段

从这一章节开始,我们都会围绕着两个关键词展开,一个是“技术”,另一个是“商业模式”。

既然房客匹配是从内到外爆发,那会如何实现呢?可以肯定的是,在第一个阶段,还不会应用到很前沿的技术,更多的会在“匹配逻辑”上下功夫,在商业模式上做探索。

这里的“匹配逻辑”也是一种技术,而且是外行人不太懂的技术,我具体展开说一说。

在互联网人看来,将商品和用户做匹配不是什么难事,因为商品都可以分类,用户也可以分类,比如可口可乐、百事可乐、雪碧、芬达这些饮料都是碳酸饮料,全网的用户中也有一部分是碳酸饮料爱好者,将这两部分人群关联在一起即可。

每年会有各种行业的用户画像分析出炉,可以用这些研究或者分析,将人群和商品的关联更进一步。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你在学校门口有一个小卖部,做了两三年,你肯定知道什么样的商品更受面前这所学校的师生欢迎。

但在房地产行业,这件事的难度提升了好几个数量级。虽然每个楼盘开发的时候也会做用户画像,但更多是根据土地的属性因地制宜地做产品,做出来再找买家。而且由于平均还得花上几个月到几年来打造产品,有时候产品出来面对的客户和当初设想的完全不同了。

这还只是一个面,还有关键是每一套房的特点都不同,你很难说这一个楼盘是卖给谁的,而只能说这一套房谁会有可能买。比如几年前我们代理的一个楼盘,里面同样的产品,有人买来合家居住,也有人买来当仓库。

再比如,你觉得面积段可以划分人群,比如小户型应该年轻人多一些吧,但是很多小户型的楼盘里面年轻人数量还不如老年人多。因为考虑用户画像,不仅看产品,还涉及到这个产品周围的配套。

当你把配套再纳入产品的属性里时,就会发现,天呐,这玩意儿怎么这么复杂!要把产品分类和用户做匹配,这是一项异常浩大,几乎看不到头的工程。

那怎么办呢?这就需要行业内的人出手了。

我们可以把房源和客户标签化。听上去,将房源和客户标签化,和将商品分类感觉差不多,但是考虑的逻辑复杂得多。

房客中介公司(房客匹配将造就)(3)

举两个小例子,比如一个80后的男性,如何进行标签化?通常只给你这一个维度是没办法打标签的,但是深耕这一行多年的行家会知道,这一个群体目前的家庭情况、购买动机,甚至比较倾向的楼盘。

如果再给定多一两个维度,比如职业特征和现居住地,甚至都不用了解你的购买预算,就可以给你打上一个标签。

那这样的标签准不准呢?先把这个问题放一放,再看另一个小例子。

上面是从客户来举例,我们再从房源来举例。比如一套主城区二环路100平米的房子,如何进行标签化?还是一样,通常外行人没办法打标签,因为人人都有可能是这一套房的客户,但是深耕这一行多年的行家会知道,这一套房最适合的人群,可能出到的价格,客户会对比的楼盘等等。

而且请注意,这一套房源旁边有没有地铁站,离多远,有没有公园、学校等配套,适合的人群会完全不同,这些统统都可以打上标签。

现在可以回答前面的问题了,这样的标签准不准不重要,管不管用才重要。

你可以想见,一个非常出色的经纪人,他掌握相对多的信息,而且可以快速在房源和客户中间连上线,做出匹配。而这一阶段的实质,就是将这些优秀经纪人他们的方法论普及开来。

现在你理解,为什么必须由内而外爆发革命。从技术上来说,第一阶段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技术,是多年经验的沉淀。

除了技术以外还有一个问题要彻底解决,就是商业模式。如今的模式大多是“代理模式”,尤其内地大多以新房为主要业务,接到一个楼盘,根据它的特点去寻找适合的买家。这本质上是B2b2C的模式。

但随着中介的分工越来越细,也就是b端的分工发展,C2B的模式正逐渐走上舞台。在商业模式上的创新,使得经纪人通过房客匹配,哪怕只是第一个阶段的匹配,从客户需求发包,到匹配到适合的一二手房源成交,也足以养活自己。

小结一下,第一个阶段会从行业内部爆发,技术上把房源和客户标签化,标签根据人的经验来打标签,模式上开始出现C2B的专业分工。

我知道,感觉上这是笨办法,但是精不精准不重要,管用才重要。我们需要互联网思维,但不是有互联网思维的人就能搞定。当第一阶段顺利进行,这件事情就会进入新的一个阶段。

- 5 - 房客匹配的第二阶段

第一阶段我们已经在做,而且已经有一些IT化的工具可以应用。如果你碰巧也在做类似的事,那你应该庆幸方向是正确的,自己不是异想天开。

接下来的第二阶段是什么呢?是系统化。

你可以理解为,第一阶段技术管用就行,商业模式发芽就行。但往后进入第二阶段就不行了,必须要成规模。

房客匹配的初衷是提升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如果上不了规模,那一切就毫无意义。

房客中介公司(房客匹配将造就)(4)

因此,我们需要将比较粗糙的匹配算法系统化,进行算法升级。怎么做呢?利用数据库将历史房源和历史客户的数据进行海量匹配。

这听上去有点高大上,其实不然,相比起现在的人工智能算法,这其实只是很简单的技术。

重点是数据!

以四川中原为例,每年接触的看房客户有40-50万组,每年接触的房源有上万套,在成都经营了17的时间,这些数据就像石油一般珍贵,但是一般人没法用,顶多是盘活一下客户资源。

但是把第一阶段的算法代入数据库,通过海量的数据匹配,修正,优化算法,会得到什么呢?会得到一个更加高效的匹配算法。

如果过去十年你在淘宝都有过购物经历,你应该会记得,很多年前,你在淘宝如果买了一双鞋,会受到系统推荐各种各样的鞋给你,但是慢慢的,它的算法升级了。你现在买一双鞋,它会给你推荐衣服裤子配饰……

且慢,还不止,看你买的是什么鞋?花多少钱买的鞋?对比了多久买的?这些行为不同,背后推荐给你的商品也不同,你以为只是推荐衣服裤子配饰?No,你买双鞋,可能推荐给你的是你压根想不到的奇葩商品,而且极有可能你很喜欢。

天呐,难怪这么多剁手党!不是我们管不住手,实在是商家太懂你的心思。

你以为这就结束了?淘宝不止是在你购买了商品后的推荐算法在升级,就连首页的千人千面算法也在升级。

阿里推出的鲁班系统,可以在1秒钟完成8000张海报的设计,一天可以制作上亿张。你看,针对不同的商品,不同的风格,不同的用户,它都可以秒秒钟搞定。所以,别以为阿里只是搞电商,整个阿里在做的事情,是在降低社会大部分商品的交易成本。

这一切都是“规模”二字,而规模的实现,必须将最初始的经验算法,通过海量数据进行优化,最终变成系统化的算法。

而在这一阶段,商业模式会如何变化呢?

原本初始萌芽的C2B模式,会变成规模化的客户服务团队。

还是举阿里的例子,最开始有一只队伍叫作阿里铁军,做的事是对商家和用户(主要是商家)去推荐平台的服务,后来的百度也有类似的销售部门。但是随着算法优化,当C2B模式渐渐成熟以后,大量的用户会自动涌入,这时候你最需要的不是三寸不烂之舌,而是成规模的处理好用户的需求。

直到现在,房地产中介行业还在不断地招人进行call客,打街霸,做网络端口,俗称“三板斧”,这种让投资人大出血的重模式不会一直占据主流地位,可以预见很长一段时间它仍然会存在,但是规模化的C2B服务团队一定会成为行业的重要支柱。

房客中介公司(房客匹配将造就)(5)

- 6 - 房客匹配的第三阶段

如果你顺利地完成前两个阶段,那么恭喜你,你的公司在大浪淘沙的市场中应该占据了相当的市场份额,你个人也因为推动从内而外的爆发,从而享受到了别人难以企及的发展红利。

有人可能会问,从内而外的“外”,体现在哪里呢?

还有人会说,如果我们根本就还没达到你说的第一阶段,那本章节内容是不是对我没用?

如果能提出这些问题,证明你有思考。但它们的背后,显示的是战略焦虑。

我们看未来事物的发展,不是看最终解,而是看事物的发展规律。不论现在你处于哪一个阶段,我都建议你去看“房客匹配”对“新中介”的塑造是如何发生的,而不是去看房客匹配需要多少年,最终进化成什么样。

这里所提出的第三个阶段,只是为了便于理解人为划分出来而已,事物的发展可不会自己打上标签这是第几个阶段。因此,这一阶段的发展规律,仍然非常值得你思考。

那,房客匹配的第三阶段会有什么规律呢?

一方面,技术上会由内而外,将行业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深度结合;另一方面,商业模式上会由内而外,有更多外部商家进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平台。

这两者相叠加的结果,将会形成用户的居住生命周期管理。

篇幅原因,我们稍微举一两个例子来看。

人工智能技术如今正高歌猛进,在号称人类智力的最后一道防线——围棋界都已经杀遍天下无敌手。目前很多采取的是一种叫做深度学习算法的技术,简单的说就是在很短的时间内,运用天量的数据进行自我学习迭代。

而5G时代的到来,使得万物互联变得更容易,你所接触的各种设备物件,无时无刻不在搜集你的数据。这会加速人工智能学习的深度和速度。

可以想见,当房地产行业内的数据系统化以后,下一步自然是结合成熟的人工智能技术继续优化,迭代。

我在上一篇文章里讲我不仅需要学区房,又要考虑小孩和爷爷奶奶的关系,如今要动用最优秀的经纪人来为我服务,才有可能找到适合的房源。不久后,通过手机的人工智能助手就可以做到这一点。

那,什么是更多外部商家进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平台呢?

现在很多公司的数据仅仅停留在第一次卖房给客户,甚至都还没有进入到公司数据库,留在经纪人的“小本子”上,跟随人一起流动,这在业内叫作“公盘私客”,即客户是私人的。

但是,一旦客户和你的公司发生了联系,可以对他的后续需求有服务。比如一个客户刚毕业没几年,买了第一套房,他什么时候结婚?什么时候生孩子?什么时候需求换房?是不是考虑跟老人住一起,还是再购置一套住房?有没有到时候做资产配置投资商业?……

这些问题,你就算不都知道,也知道一部分,还有另外一部分数据,在装修公司、搬家公司、甚至家政公司等等下游服务商那里。

而智能生活时代的到来,有机会让这些商家合作,让数据打通。想象一下这个场景,你早上起来,边刷牙边对着镜子阅读新闻,这时你的冰箱提醒你说,你的牛奶已经喝完了,要不要让小哥马上送一盒,是不是要换种口味,因为它“知道”你喜欢尝鲜,最近刚好有新品上市。

这样的场景已经能做到,既然如此,为什么在你希望翻修墙壁,给你住了10年的小房子翻新一下时,你的智能助手不会提醒你说:最近看你和你父母挤在一个屋檐下,你们吵架的次数已经呈现上升趋势(有分贝检测),最近这个小区搬家的人变多起来,百分之多少的人正选择和父母拥有一碗汤的距离。鉴于此,有两个建议供主人你参考,一是附近发现了适合的租房,二是哪里出现了适合的房子出售,房东的价格低于市场价……

看到这里,你可能觉得我脑洞很大,可别觉得这是科幻片。请注意小米生态链的布局,这些公司正在无孔不入的进入房地产行业,而他的进入方式就是智能化IOT设备,万物互联是他们的切入点。

既然外面的文明人已经涌进来,为什么已经把行业算法系统化的我们,不去正面拥抱呢?

这种公司间的合作,在技术层面上,将行业算法和人工智能技术深度结合,在商业模式上,和外部商家合作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平台。

最终,可以根据用户的终生特征给出适合的建议,可以根据用户的居住生命周期作出服务。

至于选择权,从来都在用户手里,只是大多数人都会选择你,因为你比他还了解他。

房客中介公司(房客匹配将造就)(6)

- 后记 - 总结和展望

到这里这篇长文主要部分就结束了。加上上一篇内容超过了一万字,下面稍微为你总结一下:

1、什么是房客匹配?为什么需要它?

房客匹配就是更高效的交易配对。因为行业的交易成本太高,而通过房客匹配可以极大的降低交易成本。

2、房客匹配的实现方式是什么?

技术的进步会带来生产力的提升,而生产力的提升会带来生产方式的变革。利用第四次产业革命的契机,房客匹配将从技术进步的角度实现突破。

3、房客匹配带来的新中介革命,会从哪里爆发?

会由内而外爆发,在技术和商业模式两方面取得创新发展。行业外的人如互联网行业想要颠覆房地产行业非常困难,但爆发会从行业最核心的地方开始,由内而外。

4、房客匹配的发展规律是什么,会有哪些阶段?

任何事物都有科学的发展规律,房客匹配会围绕着“技术”和“商业模式”展开。如今外部技术已经很成熟,但行业会经历从粗糙到精细的发展。便于理解我将其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将行业的业务逻辑梳理清楚,进行房源和客源标签化,不追求精确但求管用。同时在C2B的商业模式上萌芽。

第二阶段,将算法升级,代入海量的行业数据进行优化迭代,形成规模化应用。同时,形成规模化的客户服务模式。

第三阶段,结合外部技术,将人工智能算法应用到已经成规模的行业匹配算法中,使其更科学智能。同时,开放平台使得外部更多的商家可以接入,共同对客户居住生命周期做出服务。

5、你为什么会写这两篇文章?

我写这两篇文章的目的,不是给你展现我的思维如何超群,智慧如何强大,站在旁边沾沾自得地说:你看我的想法不错吧,你们都应该为此鼓掌。

No,当然不是!我一直在强调我讨厌纯粹的评论家,更没有闲工夫来对行业评头论足,案板上还有大量的工作等着我。

之所以写这两篇文章,是因为我想跟你分享,作为一个实干者,我自己是怎么干的,那些摸索过的、试错过的、正在做的、计划做的,这些都是活生生的行动。

不以善小而不为,更何况我们在做的是一个平台生意。让资源效率最大化,这也是我们想要赋能行业的野心所在。

告诉你怎么做,在于我。

至于你听不听,做不做,在于你。

我相信,未来整个社会的交易成本会被降低得非常厉害,一定会有很多人被替代,但是仍然有很多从业者不会因此失业,因为人始终在发挥价值。

愿我们始终做对行业有价值的事。

祝一切顺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