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汉武帝一生无疑是极尽辉煌的一生!

用半个多世纪超长待机时间,完成了汉朝数代帝王,甚至后世无数帝王都未能完成的伟业。

践行了“男人致死依旧少年”精神的他,用折腾的一生让大汉版图扩大了一大圈。

这折腾,除了跟匈奴死磕外,还有南部扩展,西部开发,数十万人修黄河跟泰山封禅。

对外战争,对内建设,打通商道,配合精彩私生活,让汉武帝成为不少历史爱好者的心头好。

汉武帝为何能这么折腾?其实《汉书》中早就给出了答案!

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汉书》

文景之治后,汉朝那是真有钱,全国所有的粮仓都是满的,还有不少存粮都发霉了,国库有几百亿的铜钱,太久没用,弄的穿钱的绳子都烂了。

这就给了汉武帝花钱的资本,也让汉武帝赏起人来非常的财大气粗。

上到有军功的将军,下到陪他玩的弄臣方士,只要有战功或者有某方面功绩,都能让汉武帝慷慨给钱,赏个几十万钱那是眼睛都不眨的。

但,这里有个问题了?

秦皇汉武齐名,为何千古一帝折腾十几年秦朝就崩了,汉武帝折腾54年,汉朝依旧存续咧?

答案或许是,他比秦始皇有钱,而且他比秦始皇更会赚钱。

切实地说,相较于秦始皇的经营谋略,汉武帝段位比秦始皇高了不知道多少倍。

汉武帝和秦始皇年龄差多少年(汉武帝折腾54年汉朝还存续)(1)

(秦皇汉武论英雄)

一:从弱到强汉朝经济发展的根源。

自从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搞定异姓王之后,汉朝就进入了相对和缓的发展时期。

汉高祖之后一直践行无为而治的做派,奉行休养生息。

虽然也有如诸吕之乱啊,七国之乱这样的内乱出现,但都没出大乱子。

诸吕之乱,是汉朝高层内斗并没有殃及民间,七国之乱看似轰轰烈烈,其实持续时间很短,仅仅三个月就烟熄火熄。

这就让汉朝的休养生息,没有被政治动荡和内部战争打断。

治大国若烹小鲜,你不瞎折腾,老老实实的,往往会出现奇迹。因为啊,人是这个世界上主观能动性最强的物种,为了更好地生活,他们会自发地去想办法。

老百姓不折腾,就会老老实实种地,经商的不折腾,就会老老实实做买卖。

汉武帝和秦始皇年龄差多少年(汉武帝折腾54年汉朝还存续)(2)

(创造奇迹的老百姓)

不折腾的结果,就是粮仓满溢,铜钱无数。

由此可见,这汉朝段位比秦朝高明了不知多少倍。

秦始皇费尽心力,搜罗各国财富,在咸阳铸造十二金人,几乎搜刮了全国铜币以敛财,随后又大肆弄各种劳民伤财的工程,结果如何?速亡而已!

但任何事情都有正反两面。

不折腾的汉朝,国家是富裕了,但这富裕依旧有分配不公。

原因无他,不限制贸易的政策,让商人阶级渐渐做大,再加上汉朝政策的相对宽和,也不歧视商业活动,就让豪商大族纷纷涌现。

豪商的本质和寡头财阀有相似之处,借助长久经营,占有甚至垄断了不少关键行业,成了举足轻重的力量,这力量如果不加遏制,很有可能会发生问题。

这点上,司马迁老人家看得很清楚,因此才有他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正儿八经记录的大财阀出炉,无数朝代史料中,将豪商郑重介绍的唯有这司马公。

由此可见,当时这豪商大族在汉朝的地位。

《史记-货殖列传》中,司马迁记录了21位当时的豪门之家,并详细介绍了其中八个。

这八个人中,有弄物流的,有玩种田的,有搞金融的,有多元化经营的,但最多的还是弄冶炼和制盐的。

这群人富裕到什么程度?答案是他们一个个身价能抵王侯,也因此,司马迁老爷子居然给商人弄了一个“素封”的称号。

“素封”“素封”,简言之就是,他们除了没有爵位领地之外,其他生活指标直追王侯。

汉武帝和秦始皇年龄差多少年(汉武帝折腾54年汉朝还存续)(3)

(汉朝豪商横行)

这一切,就是汉初70多年无为而治引发的副作用。

商人阶级在无为而治下沐浴春风,用自己的经营赚钱无数,广置田产,成了地主和商人的混合体,随后他们又以这为资本,渐渐渗透到了汉朝各行各业中。

少部分胆大的还和政府勾结,各种避税逃税,渐成帝国顽疾。

汉朝的经济繁荣,有他们的助力,但这样的人越来越多了,也会让汉朝出问题。这就是文景之治的副作用,豪族林立,豪商无数,豪门太多,土地兼并严重,进而麻烦事也不断。

汉武帝主政后,面对的就是这样一个看似国库充盈,但麻烦事不少的汉朝。

如果这样的状况一直延续下去,进而尾大不掉,成为顽疾,那么汉朝最终也会沦入土地兼并后小民流离失所的恶性循环不可自拔。

原因无他,人性的贪婪贯穿于历史之中,这就给了汉武帝又一个打击匈奴的理由。

战争在很多时候,也是颠覆传统经济格局,盘活帝国经济的良方。

用一场同仇敌忾的战争,让死敌匈奴俯首,还能打压遏制豪商大族,何乐而不为?

汉武帝和秦始皇年龄差多少年(汉武帝折腾54年汉朝还存续)(4)

(汉武帝剧照)

二:从无为而治到弄钱战斗。

有了这样的认知,才有汉武帝上位后的国策转移,从无为而治到有所作为。

至于这“有所作为”从哪里开始?答案也很简单,一切为了汉匈战争顺利,汉朝需要钱。

钱从何来?哪个行业好赚钱,就从哪里开始,于是才有汉武帝时代,无数关于财政方面的举措出现了。

比如统一货币,发行五铢钱,这是杜绝私自铸造货币,将货币铸造权收归汉朝。

比如盐铁专营,就是让汉朝命脉掌握在帝国手中。

这其中,最关键的举措就是盐铁专营。

在盐铁专营开始前,汉朝已经和匈奴经历轮番大战,打了无数次。

这无数次战争,让文景之治时积累的丰厚家底也消耗殆尽,急需补充财政来源。

简言之,汉武帝没钱了,但战争还在继续,这个时候就要想办法弄钱,如果再弄无为而治,汉朝就难以承受了。

公元前124年发生的灾荒,更加坚定了汉武帝的决心。

那一年汉朝经历了黄河泛滥,百年一遇的大洪水让农业生产受到极大影响,随洪灾而来的还有关中地区的蝗虫肆虐。

洪水、蝗虫,让老百姓日子苦啊,吃树皮,啃野果,逃荒,灾荒三部曲就这样走了一溜。

全国范围内也出现了不少流民到处游走!

一见如此,深知游民问题严重性的汉武帝,立马开放所有粮仓救济灾民,还将70多万灾民安置到边郡,由政府统一负担开销,让灾民成为充实边疆的新生力量,也解决了灾民问题。

汉武帝和秦始皇年龄差多少年(汉武帝折腾54年汉朝还存续)(5)

(汉朝移民实边)

打战要花钱,救济灾民也要花钱,移民实边更是耗费巨大,还要准备后续的远征匈奴。

汉武帝当时的心情,肯定是无比的纠结,这钱从何来啊?

于是,一场汉朝国策转移开始了,无为而治看来是弄不下去了,要有所作为了。

这有所作为从哪里开始?答案是,从问题最多的盐铁行业开始。

长期自由散漫治理下,盐铁行业成了腐败滋生地,豪商赚钱地,偷税漏税最严重的地方。

这三重问题,让汉武帝越看越不顺眼,不断寻思该怎么整整。

决心是下了,但事情要慢慢干,原因无他,真要一刀切下去,这阻力也不是常人可承担的。

汉武帝跟凡人不同的地方就是,他知道不能一刀切。

这也是后世王莽主政失败的根源,太过理想主义,弄得豪门大族集体反抗,最后成了酒壶。

那么汉武帝真就蛮干了,一刀切了会如何?

答案是,跟盐铁行业利益攸关的所有人就会抱团取暖,将无为而治的汉朝传统当做武器,跟汉武帝对峙。对峙的好,或许能短时间解决问题,对峙的不好,对匈奴作战的同时搞不好还要应付内乱。

就在汉武帝不知如何干的时候,一个天降奇才出现了。

如果说汉武帝是汉朝天降猛男的话,那这个奇才就是汉朝天降财神。

猛男也需财神配,要不然猛男也空有武力,吃不饱啊。

这个猛男就是桑弘羊,没有他的聪明才智,卫青、霍去病或许不会有那么耀眼的战绩,军功章上的荣耀,当有桑弘羊一半。

汉武帝和秦始皇年龄差多少年(汉武帝折腾54年汉朝还存续)(6)

(汉军威武)

三:藏在幕后的桑弘羊。

桑弘羊是谁,熟悉历史的其实都知道一二,这是个财政天才。

天才的起点,则和他的家庭有关,商人家庭出身的他,自小就耳闻目染不少商业套路,进而对数字分外敏感。华夏史上,商人一直是贬义存在,对数字敏感的人,也有个贬义称呼“斤斤计较”

可经济才是一切的根本啊,数字则是经济的根本,因为不懂数学的人过不好一生。

如果有人不相信数学是简单的,那是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人生有多复杂:冯诺依曼

数学天赋绝顶的桑弘羊,年仅13岁就以“精于心算”名闻洛阳,随后就被自己的有钱老爹用“捐官”入宫的方式送进了皇宫,成了汉武帝伴读。

两人在长久的共同生活中结成亲密的君臣关系,桑弘羊也顺理成章成了老板的财政秘书。

天赋异禀,关系莫逆,让汉武帝不少事关财政的问题上,习惯性地咨询桑弘羊。

这桑弘羊也不负所托,在很多问题上,用数学验证的方式,促成了汉武帝的决策。

随后这个出身豪商,自小天赋异禀,还兼有政治头脑的人,就成了经济革新的主导人。

汉武帝和秦始皇年龄差多少年(汉武帝折腾54年汉朝还存续)(7)

(桑弘扬和盐铁举措)

更让人称道的是,作为主导者的他不贪功,不冒进。

盐铁专营这事上,出头提意的是郑当时,主导推进的是大农丞东郭咸阳、大司农孔仅,至于桑弘羊,则以侍中身份藏在幕后,用最聪明的计划,最安全的算计,干成了最得罪人的事。

那么桑弘羊到底干了什么?其实也不多,一句话都能说清楚。

规定煮盐、冶炼行业从此归帝国接管,由官府出面招募盐户、匠户生产食盐、铁器,并在帝国各地设置专门机构管理制造和销售,并用规范的方式,严查私盐、私铁。

这其中最厉害的一招就是让官府招募盐户、匠户。

为何说这招最厉害,看效果就董了,以制盐行业来说!

盐商的利润本质上都是通过控制盐户、控制产出、控制价格,剥削盐户而来,他们就是二道贩子,用影响渠道的方式大规模低价收购食盐在高价卖出。

在食盐产业链中,最辛苦的盐户最累,却拿着微薄的利润,只够养家糊口。

反而是只干运输售卖的盐商,赚的差价往往有五倍之多。

这公平吗?当然不公平,那么盐户对于汉武帝的举措支持吗?支持!

汉武帝设计了健全的补贴措施,给盐户免费发放制盐工具,发放生活费,让食不果腹的他们日子好过了,干劲更足了,这就让汉朝掌握了供给侧。

控制盐产出后,盐商当然不舒服啊,就在他们寻思如何应对的时候,聪明的汉武帝又践行了一套分化瓦解的策略,将盐商还没成型的同盟给瓦解了。

这措施就是,让大盐商有利可图。

这其中最牛操作是,在弄盐铁专营时,用大盐商主导这一切,让他们成为汉武帝合作者。

比如主导盐铁专营的东郭咸阳和孔仅,他们除了官身之外还有个身份,数得上号的大盐商。

汉武帝特命他们乘坐专车巡游天下,到处宣讲盐铁专营如何好,顺带在地方设置盐铁专卖机构,这手腕玩的估计让秦始皇佩服莫名!

在这两大盐商配合宣传下,中小盐商们一看老大都投诚了,也兴不起反抗心思。虽然事后反应过来的他们,开始上书表达对汉武帝的不满,但事情都办完了,再反对意义也就不大了。

随后汉武帝干脆利落地让这两大盐商滚蛋,让自己心腹桑弘羊上台,开始属于他的事业。

汉武帝和秦始皇年龄差多少年(汉武帝折腾54年汉朝还存续)(8)

(汉武帝的霸气)

四:走上前台的桑弘羊和好帮手张汤。

伟大的事业之所以伟大,皆因困难重重,阻力多多。

特别是这种剥夺别人利益的事情,更是让很多人深恨。

这不,盐铁变革主持者桑弘羊就遇到了问题,不少被断了财路的人,都对他恨不得杀之而后快,暗派杀手那也是经常有的。

除了盐商反对外,朝堂之上和盐商有关系的大臣也拿着与民争利的说法,批评这个举措。

这无数激愤,早在汉武帝计算之中,看着朝会上高呼口号的众人,汉武帝没说啥话,转身就找了个人配合桑弘羊,这个人就是酷吏张汤。

张汤其人,以说一不二,敢于下手闻名于世,但凡他盯上的人,都能在规则范围内找到罪名让这人犯事,就算找不到,弄个“腹诽”的罪名也要让你犯事。

他一出场,不少攻击盐铁专营的人纷纷倒霉,说一不二的汉武帝,聪明无双的桑弘羊,手段利落的张汤,这三人,一个主大局,一个定方向,一个除异议。

政策颁布后,张汤迅速行动,收集不少反对官僚的各种劣迹还有和盐商勾连证据以备后用。

变革开始后,没出来反对的,汉武帝就模糊淡化放一马,出言反对的,就安排张汤出马带走,监狱游一游,如果依旧嘴硬,那就死了死了。

这雷霆三连环,让无数大臣沉默了,消停了!

他们不出声,政策当然推行得很快,无数盐铁官营机构在汉朝全面铺开。

按《汉书·地理志》记载,短时间内,汉朝在全国27个郡县设了36个盐官,全国所有产铁的地方,也设了铁官,就连辽东、西北等边缘之地,益州、犍为等产井盐的地方都涵盖到了。

不少原本没有被开发的产盐区和铁矿区,也在盐铁专营后被纷纷开发。

汉武帝和秦始皇年龄差多少年(汉武帝折腾54年汉朝还存续)(9)

(张汤)

五:盐铁专营后的问题丛生。

一轮大刀阔斧的举措后,盐铁专营成功了,汉武帝有钱了,战争可以持续了。

但盐铁专营看似很好,却依旧有弊端,这弊端也不少,首当其中就是产生了大量失业问题。

汉朝初年无为而治时,践行十五税一(高祖时代)甚至三十税一(文景时代)的税赋标准,还动不动就免税(汉文帝时代),农业税如此低,让国家税赋很多时候依赖盐税、铁税、商税等其他税种。

低税负下,汉武帝之前的汉朝都践行无为而治,帝国各部门消耗也不大,还有大量结余!

可这积累的大量财富,在汉武帝时期消耗一空,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也势必会让支出剧增,两相挤压后,汉朝入不敷出问题凸显,这也是汉武帝弄盐铁专营根源。

但盐铁专营让汉朝变有钱了,可也会引发严重的失业问题。

按《盐铁论》记载,一个大盐商能雇佣的劳动力有数千人之多。

一个劳动力就能养活一家人,这就是数千个家庭的生活保障。无数大盐商兴起,虽然有社会弊端,也让社会少了就业问题,更让无数遭遇土地兼并的农民有了维持生计的地方。

这也是宋代能用不多领土面积,养活近一亿人口根源:商业繁荣,提供了不少就业岗位。

可盐铁专营后,原本在全国各地都有的盐厂、铁厂都成了过去时,基本就业或许还有,但增量却不多,反而让行业陷入萎缩之中,进而开始内卷。

为何如此咧?看看汉武帝举措就懂了。

为了节约生产成本,汉朝任用罪人、服徭役的民夫从事煮盐、冶铁工作,帝国虽然节约了成本,充实了财源,却用这另类的方式让就业成了问题。

本就豪强不少的汉朝,土地兼并已然开启,失去了土地的流民也失去了能干的活儿。

这群精壮男子,整日游荡无所事事,当然成了隐患。

汉武帝和秦始皇年龄差多少年(汉武帝折腾54年汉朝还存续)(10)

(流民问题)

除了失业问题之外,那些原本做盐商生意的商人,因为不能经商,也只能另谋它途。

然后他们发现了一个发财的好办法,这就是给农民放贷,然后等农民破产,在低价兼并土地,这又让本就有的土地兼并问题越演越烈,成了大问题。

失业问题加土地兼并,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

除了这之外,盐铁专营还引发了一个问题,官商!

官商问题存在的本质,就是官员涉足商业,成了游戏规则制定者和执行者,渐渐填补了曾经商人的空缺。

他们即是商人也是官员,双重身份让他们风生水起,间接覆盖了能赚钱的生意,劝退无数普通人,弄起专营,随之而来的就是被专营产业的各种乱像,这其中最明显的就是暗税。

汉武帝和秦始皇年龄差多少年(汉武帝折腾54年汉朝还存续)(11)

(过犹不及)

六:经济学上的弊端。

汉武帝盐铁专营在后续越来越变味,因为垄断经营,让老百姓别无二家只能选一家买。

盐铁两个东西又是跟老百姓生活密不可分的必需品,离开了盐和铁就难以生活。

不吃盐人没劲,没有铁拿什么耕种?

这种刚需,让盐铁完全不愁卖,也让生产者占据优势。

有了优势,就有了定价权,当汉武帝需要增收时,就能通过调节盐铁价格增收。

盐提个一点点价格,铁弄点损耗,这空间就出来了。

这一系列组合拳后,民间经济活动渐渐停滞,就业问题越来越大,土地兼并越演越烈,流民问题不断出现。

全国各地,曾经的大商人摇身一变,成了豪强地主,曾今的监督者成了官商。

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成了掌握汉朝的三股力量,他们制定规则,拥有执行权,拥有生产资料,拥有生产资本,成了汉朝仅次于帝王的存在,而这就是汉朝豪强迭起问题的根源。

随后这趋势,在儒家推波助澜下更是成风,汉宣帝时候,大声呵斥汉元帝:

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

就是对这风潮的遏制,奈何继承位置的汉元帝没听进去,没有遏制这股风气,还弄得宦官集团出现,官僚势力坐大。

汉朝也因此走向了末路!

一个以遵周制为口号的王莽,在万人拥戴下成了帝王,又因为天真的理想,在豪族醒悟之后,失去帝王的位置,后续的光武帝如果不是选择和豪族结盟,或许也不会成为位面之子。

豪族问题尾大不掉,盐铁专营推波助澜也是主因。

汉武帝和秦始皇年龄差多少年(汉武帝折腾54年汉朝还存续)(12)

(刘秀也解决不了豪强问题)

尾声:

汉武帝时,如果不是对匈奴大战胜利无数,让汉朝威望深远,这个问题或许会更早爆发。

后续的汉武帝在遭遇了对匈奴作战的轮番挫折,还有国力匮乏的苦果之后,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开始用铁腕手法处理豪强问题,但一个种子长成参天大树需要时间,要拔除也非一朝一夕的事情。

盐铁专营让汉朝有多受益,就让后续的汉朝有多苦逼。

汉武帝的一生,除了跟匈奴打仗,就是和钱打交道的一生。

幸亏汉朝底子好,幸亏后来的《罪己诏》缓和了矛盾,要不然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或许就真成秦始皇了。

这不同,就足以让秦皇汉武并列,甚至让汉武帝超越秦始皇了。

汉武帝和秦始皇年龄差多少年(汉武帝折腾54年汉朝还存续)(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