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由英国伯明翰储能研究中心(BCES)和中国旅德学者化学化工学会(GCCCD)发起的第七期储热技术国际研讨会通过腾讯会议的形式在线举办,并由DeepTech 视频号和络绎科学APP直播。
此次会议的主题为“固态制冷技术”,主要探讨了压卡制冷、弹卡制冷、磁卡制冷以及电卡制冷的研究进展。会议由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伯明翰大学伯明翰储能研究中心主任丁玉龙教授发起,石家庄铁道大学折晓会教授负责组织工作,伯明翰大学李永亮教授、德国宇航中心丁文进博士、北京理工大学谢鹏博士、江苏金合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金翼博士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杨立中博士协办。来自中国、美国、英国、德国、新加坡等国家近4000人参会。
本次会议邀请到了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的李昺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钱小石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侯慧龙副教授和石家庄铁道大学折晓会教授,由四位特邀嘉宾围绕会议主题为参会人员带来精彩纷呈的学术报告。
会议上半场由东南大学赵东亮教授主持。
首先,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李昺研究员作了题为“庞压卡效应的发现及其制冷与储热应用探索”的学术报告。他以“双碳”战略目标的实现作为大背景,着眼低碳制冷与制热,聚焦庞压卡材料,分享了他的研究心得与体会。他系统阐述了如何在10多年的研究积累基础上发现庞压卡效应,如何利用大科学装置表征技术揭示其原子层次的物理机制。在此机制的指导下,他正带领团队进行材料优化与样机设计,争取尽快在制冷和储热领域实现应用。
上海交通大学前瞻交叉研究中心的钱小石教授做了题为“高熵铁电高分子中的低电场巨电卡效应”的精彩报告。他以固态电卡制冷与热泵材料与技术为主要背景,总结了巨电卡效应自21世纪初第一个十年被发现以来在物理机理、材料化学、器件-样机的发展。针对电卡制冷技术工程应用发展所面临的瓶颈,他提出了以铁电材料出发,设计具有高热力学系统状态数、高自由度、低偶极相关性的极性基元,并通过分子级别的精准设计降低极性相与非极性相之间的能垒,从而大幅提升低电场下的电卡效应温变,实现电卡制冷工质的长生命周期稳定运行。他最后介绍了课题组基于高熵电卡制冷材料设计与制备电卡制冷系统,并基于实际样机的运行需求提出了下一步电卡制冷材料与工质研究的方向。
会议下半场由南京理工大学的殷二帅博士主持。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侯慧龙副教授以“增材制造弹热材料及固态相变多场效应进展”为题,首先介绍了制冷技术在全球经济中的重大作用,预期基于新原理的高效节能制冷技术将突破现有技术在效率和环境的难题,产生经济社会效益;然后讨论了国内外在弹热技术的材料和样机方面取得的进展,针对制约样机稳定性的弹热合金功能疲劳问题,展示了通过驱动场调控和激光增材制造创制精细微结构方面的工作;围绕多卡效应,从材料和器件两个方面介绍了基于力、磁、电多场响应下材料的内禀序参量与共轭外场的相互作用;最后探讨了磁场、电场、力场等共轭外场在器件设计的复杂度及其优势。
石家庄铁道大学折晓会教授代表江苏省能源转换与存储变革性技术与材料基础项目课题一研究团队做了题为“固态压卡冷能高效获取”的报告,他介绍了新戊二醇压卡材料物性调控,压卡效应冷能传输和压卡制冷系统研究工作进展,调控了新戊二醇的常压相变温度、导热系数和回弹性能,使其性能优于常规压卡材料,设计了高效压缩腔结构,显著缩短换热时间,搭建了压卡制冷系统,并对布雷顿循环、独立回热循环和主动回热循环进行了探讨。
研讨会的最后环节是沙龙讨论,四位特邀报告人对会议过程中听众的问题进行了认真回答,并与参会专家学者就固态制冷技术在运行挑战、多场耦合和材料循环疲劳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开展了深入的交流,并就固态制冷技术未来商业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此次会议开阔了参会学者的视野与研究思路,有望为促进固态制冷技术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免责声明】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期刊杂志或由作者提供,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供参考。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会立即进行改正并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