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恐惧》这本书,正如其开篇所说,是为“我们这些并非天才的人,讨论的有关艺术创作的问题”,其中也包含了写作。

在上一次的阅读中,作者介绍了创作者将面临的恐惧,以及鼓励和总结,那就是:持续创作的人,都是学会了如何持续创作的人,即学会了永不放弃的人。

这似乎是句废话,所以这一期,来聊聊书中那些很实用的鼓励,和写作相关的建议。

01

“几个假设”

书中,针对“恐惧”,作者提出了几个强有力的假设,至少我看完,觉得有被鼓励到,那就是:

1、艺术创作的技巧可以学习。天赋和努力是相辅相成的。

2、艺术品是由普通人创作的。因为“完美”的造物不会去创作。

3、创作和欣赏艺术品有本质的不同。创作需要学习,十分辛苦而孤独,但好在,“即使是失败的作品也是有价值的”。

艺术与创新思维笔记(给写作者的鼓励和建议)(1)

02

“当不创作的痛苦超过了创作的痛苦,艺术家才会开始创作。”

尽管充满恐惧、不确定性,但身为创作者的两人却无奈的表示:创作欲望是无法扼杀的。

“因为创作美好、有意义和有感染力的作品的欲望,是自我意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生与创作一旦遭遇,就会立即密不可分。”

那么,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度过创作的恐惧呢?作者给出了这些建议:

1 了解那“几个假设”

相信自己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能通过训练获得创作的技巧。何况,又有哪个普通人是真正的普通呢?这世上并无真的一无是处的人

2 不放弃原则

可以多结交从事艺术创作的朋友,经常分享彼此正在创作的作品。注重交流,而不是把博物馆/出版视为作品的最终目的地,因为,如果一切顺利,他们最终会自动找上门来。

3 控制想象力

对写作而言,想象力无疑是重要的,甚至是最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完成一件作品,某种程度上必须和想象力对抗。

“完成一件作品意味着失去了你的构想以其他形式实现的可能,这是难以避免的。……与你的想象相比,最终完成的作品总会有那么一点点不同。

查尔斯·埃姆斯可称得上是二十世纪的文艺复兴巨匠,他曾风趣地抱怨说,自己只用了百分之一的精力去构思设计,而其余百分之九十九的精力都用在了不使创作偏离这个构思上。这个情况不足为怪。

实际上……导致实际创作与想象不符最常见的障碍,并非创作不力,而是想象力过于丰富。”

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我曾与另一个编剧共同创作一个剧本,当时,我们已经有了一个核心idea,于是我主张先走大网,再添加新颖的小元素,对方则坚持先要想好一切才能动笔。这并无对错,但当我发现对方的想象力之丰富,以至于每次开会都不是在讨论核心框架,而是试图融入层出不穷的新剧元素时,我预感这件事将面临失败——实际上,最终我们花了1年,连剧本大纲都没能确定。

可见,想象是一回事,做减法,并让你选择的元素得以落地,是另一回事。

4 驾驭材料

关于这一点,可以单独写一本书,比如《卡片笔记写作法》

5 不要害怕“不确定性”

此部分,作者举了好几个例子,我直接摘录于此:

“托尔斯泰的时代还没有打字机,他的《战争与和平》改写了八次,甚至排版后还在校样上进行修改。

威廉·肯尼迪承认,自己的小说《腿》(Legs)修改了八次:“其中七次改得不好,六次改得特别糟糕。第七次修改还不错,但是篇幅过长。那时我的儿子六岁,与我的小说同龄,而且与我修改稿摞起来的高度也差不多。”

许多小说家早就发现,事先写出的故事梗概根本没有用,因为在实际写作过程中,各种角色都会逐渐拥有自己的生命,乃至作家本人最后看到这些角色的作为和对话时,会和读者一样感到惊讶。”

当然,大纲是重要的,具体可参见《这样写出好故事》

针对不确定性,作者坦言:从事创作不可避免地要随时面对不确定性的问题,若想成功,就必须学会应对。

我可以补充一句话:心理建设很重要。

6 相信自己

参见“几个假设”,去相通一件事,那就是:“如若才华真是先决条件,那么越优秀的艺术作品就应当越容易创作才对。但命运不会如此慷慨。”

想通之后,“只有大量创作,然后慢慢去芜存菁并放弃与你风格不符的东西,才能创作出优秀作品。这就是反馈,也是了解自身创作理念最直接的方法。”

7 不要执着于“完美”

不要认为优秀的作品就是完美的作品。因为,“艺术品是由人创作的,既然人不是完美的,人创作的作品也不会是完美的。”

同时,如果一味的追求完美,你会进入一个死循环:“你的作品出了错,你拖延,你放弃。”

我以及身边很多人,太多流产的计划,无不始于“追求完美”。

8 接受自己

不要把控制权交给受众,作者告诉我们,“艺术家面临的两难困境再清楚不过:冒着不被接受的风险去探索新的世界,或者追随前人的脚步去寻求公众的认可。毋庸置疑,如果首要目标是寻求公众的认可,那么后者绝对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但最终,“唯有坚持自己创作理念的人,才能回过头来清醒地认识这个问题:作品是否能被公众接受,不在于它是否被视为艺术品,而在于它能否被视为你自己的创作。”

这一点之于写作,我想,大概就是要敢于呈现自己的风格吧。

9 好习惯

简言之,养成良好的创作习惯,找到适合你创作的生活方式。

10 不要比较

他人即地狱。

“害怕自己的作品得不到应有的认可,带来的是愤怒和痛苦;害怕自己没有其他艺术家优秀,则只能令你忧郁。

……否定别人的胜利,也改变不了你迟早会失败的事实。在某些比较中,失败几乎是无法避免的。”

艺术与创新思维笔记(给写作者的鼓励和建议)(2)

其实,整本书看完,你会发现,度过恐惧的方法也是老生常谈,那就是:

不放弃对自己的信任、

有方向的努力,

以及很多很多的耐心。

在这个个性化的时代,创作并非多么特别的事情,但它又那么令人着迷,正如作者所说:“在黑暗的剧院里,一个身着晚礼服的男子挥了挥手,于是一只鸽子出现了,我们将此称为“魔术”。在充满阳光的工作室里,一个画家挥了挥画笔,于是一幅画完成了,我们将此称为“艺术创作”。有时候,这两者的区别并不明显。”

最后,送上书本最后的一段话,与君共勉——

“总而言之,

你必须进行选择,

更准确地说,

是从错综复杂的多种可能性中进行选择:

是竭尽全力地去创作而冒可能不快乐的风险,

还是消极地等待一定使你不快乐的结果。

事实上,

你最终是要在确定和不确定之间进行选择。

说来奇怪,

不确定才是让人感到心安的选择。”

记住

减法比加法更能让灵魂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