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原为佛家语,意为不可数、无尽量,如“三千世界”、“大比丘三千威仪”。

佛教东传以来,多化用于古代诗词中。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白发三千丈等,夸张至极,意指高大上,不可量。

“三千丈”,则多寓为白发生。诗人境遇不同、心情不同,三千表述亦各有不同。

长天一笑空遗恨(白发空垂三千丈)(1)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秋浦歌十七首·十五》

【唐】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秋浦,唐代池州郡属县,因境内有秋浦水而得名,是唐代银和铜的产地之一。李白一生三次游秋浦,留下七十余篇佳作。

当时李白因受谗遭疏离开长安已经十年。在这十年中,李白云游天下,四海为家,北上燕、赵,南下江、淮;其中不乏痛快欢畅的时候,特别是曾和杜甫两人携手同游梁、宋,把酒论诗,快意非常。

有快意,亦有愁生。

李白少有有“奋其志能,愿为辅弼”的雄心,有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理想;只可惜屡遭挫折,未能实现;以至于写这首诗时,他已经五十多岁了,壮志未酬,人已衰老;愁生白发,鬓染秋霜。

所以揽镜自照,触目惊心,发生“白发三千丈”的孤吟,使天下后世识其悲愤。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劈空而来,似大潮奔涌,似火山爆发,骇人心目。

白发因愁而生,因愁而长,人所共晓;而长达三千丈,又该有多少深重的愁思。

《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宋】辛弃疾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

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

问何物、能令公喜?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

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

回首叫、云飞风起。

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知我者,二三子。

此词约作于宋宁宗庆元四年(公元1198年)左右,此时辛弃疾被投闲置散已四年。是为瓢泉新居的“停云堂”题写的,仿陶渊明《停云》“思亲友”之意而作。辛弃疾“独坐停云”,触景生情,信手拈来,随成此篇。

“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连用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等典故,叙自己徒伤老大而一事无成,又找不到称心朋友,只能“一笑人间万事”,对世间万事也慢慢淡泊了。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既如此,只好寄情于山水,我看那青山潇洒多姿,想必青山看我也是一样。

《九日次韵王巩》

【宋】苏轼

我醉欲眠君罢休,已教从事到青州。

鬓霜饶我三千丈,诗律输君一百筹。

闻道郎君闭东阁,且容老子上南楼。

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与李白、辛弃疾的“白发三千丈”、愁意满郁相比,苏轼的这首词稍有闲情。

这首诗作于公元1078年(元丰元年)九月九日,是苏轼在九九重阳日,与诗友王巩等在一起赏菊、饮酒时的即兴和答。

“鬓霜饶我三千丈,诗律输君一百筹。”哪怕我那花白的鬓发有三千丈长了,但是写诗的功夫水平还是和王巩不在一个等级。

听说你以后将在东阁闭门不出,那么我将会去南方陪你喝一杯。

现在我们相遇得很匆忙,用不着急着分开,重阳节后菊花逐渐萎谢,连蝴蝶也要发愁了。

长天一笑空遗恨(白发空垂三千丈)(2)

半卷诗词

一首诗、一阕词、一幅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