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张聪

“我在微博追完了《三十而已》。”

“万万没想到,有一天我会在抖音追剧。”

也许,这样的感叹有天会成为“历史”。4月23日傍晚,包括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芒果TV、咪咕视频在内的5家视频平台,正午阳光、华策、柠萌、慈文、耀客、新丽、海润、欢娱、唐人等54家影视公司,安建、曹盾、孔笙、兰晓龙、阿耐等导演编剧以及包括王凯、姚晨、杨幂、杨紫、赵丽颖、肖战、王一博、迪丽热巴、江疏影、黄轩在内近500位艺人发布联合《倡议书》,呼吁短视频平台推进版权内容合规管理,清理未经授权的内容。

而这也是继4月9日五家视频网站和53家影视公司发布类似诉求的《联合声明》后,行业对于短视频“剪辑”“切条”“搬运”“传播”影视剧“侵权”行为的进一步行动。

侵权:

当“抖音追剧”成为潮流

流量瓜分的背后流失的是经济利益

“我是从去年疫情期间开始抖音刷剧的。”在接受极目新闻记者采访时,网友“小八”提到,最初是她是看一些电影解说,然后慢慢就刷到电视剧解说,比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三十而已》《安家》,她都在抖音追过。

“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快’,还不会错过重要剧情。”她总结,大多数在抖音追剧的网友都是因为“追剧时间不够”,“很多人看剧就是想追冲突点,拥有社交资本,大家不关心剧情副线,在短视频博主那,很可能只看一段两分钟的剪辑就知道自己关注的剧情走向了。”

但这显然不是剧集出品方和视频平台所希望的,一个必须注意到的客观事实是,短视频平台的大量cut吸引了大批观众的注意力,当“抖音追剧”“微博追剧”成为潮流,这些注意力身后所蕴含、本来应该属于视频平台和创作者的“流量”正在悄悄流失。尤其当“会员”和“付费点播”成为视频网站收入的最要来源,短视频瓜分走的流量也意味着巨大的经济利益被瓜分。

短影视剧情(影视剧行业剑指)(1)

4月9日,五家视频网站和53家影视公司发布《联合声明》,声明针对“未经权利人授权,将影视作品进行任意剪辑、切条、搬运、传播”的“大量公众账号生产运营者”,要求广大短视频平台和公众账号生产运营者尊重原创,保护版权。

23日的《倡议书》要求短视频平台即日起清理未经授权的类似影视作品内容,更补充提到,短视频平台及类似账号不得随意发布影视作品的“拍摄花絮”“现场物料”“视频路透”等——这一项新增内容,应该是近500位艺人参与倡议的重要原因。

隐忧:

“为爱发电”的视频也被下架

短视频侵权的边界急需更详细的说明

保护版权,当然合法合理。创作者的心血和付出,理应得到保护。不过极目新闻记者注意到,不管是9日《联合声明》的出台还是23日《倡议书》的发表,都在网络引发了不小的争论——这一争论围绕的主题基本都是:类似“为爱发电”的视频剪辑还允不允许进行了?

短影视剧情(影视剧行业剑指)(2)

为爱发电,主要指擅长视频剪辑的网友在B站等平台发布剧集或角色亮点“混剪”。在接受采访时,网友“红头发中途消失”就提到,像2018年热播的《香蜜沉沉烬如霜》、2019年热播的剧集《陈情令》都在B站拥有大量“为爱发电”的小视频,她最初“入坑”这两部剧集,就跟这些短视频有很大关系。

短影视剧情(影视剧行业剑指)(3)

这些“为爱发电”的作品中有的流量超高,B站有关《陈情令》的“混剪”中,不乏观看量几百万、弹幕几万的优质作品,这些短视频除了吸引到观众点开正片,也给了大家一个讨论交流的空间。

但在两封“声明”发布之后,不少“为爱发点”的小视频的确遭遇了下架,

27日,自称“剪刀手”的网友在微博吐槽,“我们剪刀手好像真的要完蛋了”,在“剪刀手吐槽bot”微博中,有视频博主提到,自己一个没有引用任何视频素材,“只是用到剧里一个人物形象做了半身粘土”的视频被下架,原因是因为涉及到了《大宋少年志》的版权,还有视频博主反映,自己剪辑的罗云熙与刘亦菲的“拉郎”视频(网络用语:指网友将自己喜爱的人物配对的视频)也被下架,“只带了演员,是自制剧情配音。”

“我支持平台整治无授权的短视频搬运与切条,但是我希望能给二度创作剪辑留一点点喘息的空间。”拥有69万粉丝的博主“剪刀手轩辕”发送微博表示。更多网友也提到,他们支持版权维护,但“侵权”的边界到底在哪里,还需要有更详细的说明与界定。

极目新闻记者注意到,其实,23日的《倡议书》中提到,愿意以开放的心态和短视频平台及公众账号生产运营者共同探讨“合理、可持续发展的授权方案”,也表示欢迎公众账号生产运营者可以“提供形式多样、有独创性的精品短视频内容”。有业内人士认为,这其实就是对二度创作抱有的开放态度——只是,短视频网站将如何来界定、划分显然还需要时间,对于事件的后续,我们也将持续关注。

短影视剧情(影视剧行业剑指)(4)

(图片均来自网络平台,由极目新闻截取)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