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目标评论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2.通过积极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6年级上册数学比的解决问题?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6年级上册数学比的解决问题(二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

6年级上册数学比的解决问题

1教学目标评论

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2.通过积极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分析数量关系的良好学习习惯。

2学情分析评论

本节课是在学生一年级下学期学习了“求相差数”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两种问题是同一类问题,前者是已知两个数,求它们的差;后者是知道一个数并知道另一个数比它多几,求另一个数。因此引导学生分清“大数是由和小数同样多的部分与比小数多的部分两部分组成的”,这是本节课的教学关键。“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是在学生初步理解“同样多”、“多几”两个概念和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理解“○比△多3”这句话的意思。首先,在复习准备阶段,通过设问“○多,还是少?”引起学生注意力,进而探究要比较多或少,必须知道谁与谁比,从而加深对“同样多”和“多几”的理解。其次,通过动手操作和直观图,着重说明大数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和小数同样多,另一部分比小数多.要求大的数,就要把这两部分合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这样做既突出了重点,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推理能力的形成。练习设计层次清楚,目的明确,有一定的坡度,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理解。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图体现“尊重学生,注重发展,使之‘做’数学”的教学理念。做数学是目前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观念,它强调学生学习是一个现实的经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性。根据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主要意在体现“做”数学的两方面:一引导学生“玩”数学;二帮助学生“悟”数学。因此有意识地采用操作实践、自主探索、积极思考等活动方式,让学生从中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尝到发现数学的滋味。

3重点难点评论

教学重点:1.用画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

2.理解和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

理解求大数用加法的道理。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 一、复习准备评论

课件出示:○ ○ ○ ○ ○ ○ ○ ○

△ △ △ △ △

(1)请你提出用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比△多多少?

△比○少多少?

(2)怎么列式呢?(8-5=3)

(3)小结: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实际上求的是两个数的相差数。求相差数用减法计算即:大数-小数=相差数

活动2【讲授】二、探究新知评论

1.探索求大数的方法。

(1)课件出示:第一行 △ △ △ △ △

第二行摆○,要求○比△多3个,○有几个?

怎么列式?说说你的想法。(5 3=8)

教师边说边演示,○和△比,○多是较大数,△少就是较小数,多的3是相差数,求较大数要用加法。(较小数 相差数=较大数)

(2)○比△多3个,还可以怎么说?(△比○少3个)

课件出示:第一行 △ △ △ △ △

第二行摆○,△比○少3个,○有几个?

怎么列式?和你的同桌说说你的想法。(5 3=8)

这里的5是什么数?3是什么数?8又是什么数?教师可以适当引导。

教师边说边演示,△和○比,○多是大数,△少就是小数,少的3是相差数,求较大数要用加法。(小数 相差数=大数)

(3)小结:我们一起分析了○比△多3个,△比○少3个的数量关系,知道不管是多几还是少几,只要求大数就用加法,小数 相差数=大数 在今后的学习中不能见多就加,见少就减,我们要从关键句中认真分析。

(4)随机提问:孩子你今年几岁了?(7岁)老师的年龄比你大33岁,老师今年多少岁?

(5)拍手游戏:听老师拍了几下,按要求想好你要拍几下。

活动3【讲授】 三、实际应用评论

1.课件出示例4(1)。

(1)请你仔细观察,说说从统计表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2)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二班的多少面小红旗)

(3)学生独立思考, 想好的学生可以在练习本上画一画,并根据想法列式。同桌交流

(4)全班展示,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活动4【练习】四、巩固练习评论

1.完成第24页的做一做(1)鸭蛋25个,鸡蛋比鸭蛋多8个,鸡蛋有多少个?

2.大猴有44只,大猴比小猴少18只,小猴有多少只?(学生分析谁和谁比,谁多?谁少?找出数量关系)

活动5【练习】五、全课总结评论

孩子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说说你知道了什么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