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的传统是重视生命、体验和妙悟,西方哲学的传统是重视数理、理性和知识。

西方哲学偏向一种向外探求知识,从客观世界寻找“自然的答案”,强调外在的逻辑推演,故长于思辨。

中国哲学则偏向于向内寻求心灵的安稳,反求诸己,从内在找到超越生命的“答案”。

婉若游龙翩若惊鸿啥意思(婉若银钩漂若惊鸾)(1)

一、一个字要“活”、要“通”、更要“传神”

写字,要活,要生动,要活脱,要有活趣,就是要表现出内在生命的力量,灵动。书法中的点画线条,是一种活的内在生命流动,要给人以流动而不执着、充盈而富有生命力的感觉,这样的字,才是活的,才是算的上“对”的字。

字的气脉要通,要有流动,也就是生生不息,笔笔相连,一个字能写出“韵”味,说明这个字的生命是运动的,有节奏感、韵律化、音乐化。

一个字更要有“传神”的意念,这个“神”,是书写者自己的想法,精气神,情感,注入到字中,是在运笔写字的过程中,轻重急缓,爱恨分明,七情六欲的情感下,写下的笔画,字的结构搭建,形成的一种“势”,这种“势”,可以传达给看字的人。

人的生命也是如此,起起伏伏,跟波浪一样,有上升就有下降,这就是生命的节奏。

二、字的阴阳相合

生命需要阴与阳、刚与柔、强与弱相互协调。一个字也是有所谓的“阴阳”。这就是中国的哲学,从内部探求,阴阳平衡。

一阴一阳之谓道。一个字的阴在哪里?阳又在哪里?柔是阴,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

写字,开始动笔即是阴阳。古人作书,以笔之动为阳,以墨之静为阴,以笔取气为阳,以墨生彩为阴。

阴阳如此,如大和小、方和圆、疏和密、长和短、骨和肉、干和湿、肥与瘦、正与奇、巧和拙、生与熟、浓与淡、提和按、逆与顺、藏和露、迟与速、疾和涩、急和缓、擒与纵、黑和白、虚与实、连与断、文与质等等,都是阴阳变化,寻求平衡。

写字的时候,要大而不松散、小而不局促,方中有圆、圆中有方,肥而能清秀、瘦中有丰腴,要短长合度、粗细折中、骨肉停匀,疾徐适中,方提便按、方按就提,总之,追求一种自然过渡的感觉,感觉像大自然的生物,自然生长,那么和谐,动静结合之美。

其实,大自然就是点画线迹的流动之美!山川草木、日月星辰,笔下却是迹化线条的交叉往还,都可以成为笔下的源泉。

因此,只有从大自然的物象中进行提炼和概括,并简化为极富有动感的线条。将活泼泼的生命精神迹化,并流泻于字里行间。

“玄妙”之处在于,要赋予点画线条以无尽的表现力,表现万千物象生动的意象,意象中含有“阴阳”,也包含书写者个性鲜明的情感特征。

三、字的美,不只是形体的对称、形式的整齐

书法的美,在于点画线条中所显示出来的运动力量和气势,以及节奏和韵律,表现出的一副含有书写者情感的作品。

写字,不再是把书写当作一种实用的手段,而是在点画线条中,表现出作为宇宙万物本体和生命的“气”,同时也表现出书写者的心性和灵气,字才开始有“灵动之美”。

最终,是要把书写者自己的生命感悟,灌注到点画中去,有着生命精神,这是书法创作最后的目的,通过字的线条美,传达出人的感情世界,影响世人。

而我们反复练字,就是练习并养成把自我生命力融入点画的能力。

四、空灵之美

中国写字,多以空灵为美。

其关键是要看空白是不是生命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否则“虚”就只能显现其贫乏、单薄和散漫,没有内容,是真正的空。

空灵之美,在于一个字的气的流动,字的结构搭建是构成气通、气堵,气多,气少的关键。

字的结构搭建得好,立体感也会显现出来了,也是气化的空间,是要追求一种自在吞吐的感觉。例如,笔笔断,是点画之形迹的断;笔笔连,是内在气脉的相连。在这形断意连、疏密相间之中,完成了一个自在吞吐的空间。

分享,交流、共勉。

大家有什么看法,留言评论,喜欢的话,可以点赞、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