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历史上有名的笔记,司马光的《涑水纪闻》绝对占有一席之地。这位历史大家的成就,可以说广为世人所知,但是,在他这份笔记里却有一些鲜为人知的内容。因为,这份笔记和其他人写的笔记不同,并不是那些读书随感、奇闻异志,而是一份素材集录。
史书记载,司马光在编著完《资治通鉴》之后,累得“目视昏近,齿牙几无”,但此时的司马光依然没有封笔的想法。都知道,《资治通鉴》这本书写到北宋建国之前便停了下来,因此,司马光想着能再写一部《资治通鉴后纪》,继续把北宋建国之后的事情记录一下。
虽然,这件事情司马光并没有完成,但是,他的这种精神却令世人为之敬仰。想当年,这位已经风烛残年的老人,依然壮心未免,让我们如今这些二三十岁,却已经毫无斗志的年轻人汗颜不已。然而,这份《涑水纪闻》,正是司马光为了编著《资治通鉴后纪》提前准备的资料。
所以,这本笔记里记录了从宋太祖到宋神宗年间的一些重要事情,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可信度非常之高。这对于研究宋史的人来说,是一份非常难得的资料。但是,这样一本严肃正式的资料里,却记载了一桩略带传奇色彩的历史奇案。
笔记中这样记载,向敏中是北宋初年的一个政治家,他在洛阳做官的时候,遇到了当时极为轰动的一件大案子。
当时,洛阳的郊外来了一个化缘的和尚。由于天色已晚,他便敲开了一户人家的大门,想要在他家借宿一晚,但是,这家的主人却拒绝了他。可是,正在和尚不知所措的时候,他突然注意到了这户人家的门外有一个车厢,因此,他向主人请求住在车厢里。
主人觉得不好意思再推辞,于是,便答应了下来。到了三更天的时候,不知是不是车板太硬,和尚翻来覆去睡不着,好不容易打了一个盹,还被一个神秘的声音惊醒了。但是,当和尚睡眼惺忪的坐起来时,却又赶紧把身子缩了回去。原来,他模糊地看见有一个蒙着黑巾的人正在扶着一个妇人从墙里往外爬。
并且,她们还背了一个鼓鼓囊囊的包裹,翻过墙之后,两个人快速消失在了茫茫的夜色中。当时,和尚转念一想,突然意识到自己的处境可能不太好。自己只是想要在这里住一晚,谁知道遇到这样的事,主人先是丢了财物,又跑了女人,第二天肯定会恼羞成怒……
就这样,和尚越想越慌,最后,心一横,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当时,和尚怕官府从官道追他,便从小路逃跑了。
但是,月黑风高,慌忙逃窜的和尚一不小心掉到了一口枯井中。原以为必死无疑的和尚,却发现自己的下面软乎乎的,并闻到一股刺鼻的腥气。借着微弱的月光,他定睛一瞧,原来自己的手上沾满了鲜血,而身下则是一个女人的尸体。这个女人不是别人,正是刚才跟黑巾人一起逃跑的女人。
和尚一下愣住了,身体慢慢变得麻木,精神也有些恍惚。直到天亮时分,井口处传来了一声吆喝:“找到了,他在这儿。”之后,主人拿了和尚,带着妇人的尸体去了县衙,向县老爷哭诉事情的经过。但是,当县老爷问和尚时,和尚不仅承认了与妇人有奸情,而且,还承认是他诱骗妇人偷了财物一起私奔。之后,更是怕妇人拖累他,便杀了她抛尸井中,而自己也因为不小心,掉到了井里。
即便如此,和尚最终还是被判了死刑,但后来这个案子却被人按了下来。本来,和尚已经没有了平反的希望,但谁知,在他绝望的时候,却被提出了大牢,这个人正是向敏中。之后,和尚被他审了许多次,每次都甘愿伏法,可是,向敏中却不厌其烦,一再提审和尚。
向敏中跟和尚说:“你这人真是奇怪,我如此做也只是想给你一条生路,你却为何不肯走呢?”和尚说:“自己上辈子欠那妇人一条命,无话可说。” 之后,向敏中一阵头大,说:“你想认命,但是,我却不想。我再问你一句,你偷的赃物放在哪里了?”
和尚还是按自己之前所说的,坚持说自己把赃物放在了井边。但向敏中却还是不信,说深更半夜有谁会来到那个荒野之地。此外,从地上的血迹可以看出,妇人是在井边被杀的,可是,你杀完了人把凶器藏在了哪里呢?和尚一听,瞬间大哭起来,承认自己是因为说不清楚这件事情,才生出了轻生的念头,把罪过都揽在自己身上。后来,向敏中几经查找,终于找到了真正的罪犯,还了和尚一个清白。
向敏中(949年-1020年4月23日),字常之。开封府(今河南省开封市)人,北宋初年名臣。老百姓知道这件事后,都认为向敏中是神仙转世,破获了案子的真相。由此可见,向敏中是一个好官,他秉公执法,心思缜密,断案如神,值得百姓爱戴。
其实,有时候,世上就有那么多巧合,但不能因为看起来天衣无缝便认定凶手,而要从事实和证据出发,这样的冤假错案才能减少。
参考资料:
【《东都事略·卷四十》、《宋史·卷二百八十二·列传第四十一》、《涑水纪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