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有约,一号诗巷欢迎各位的到来。

登高望远,题诗寄兴,已成为我国诗词史上的一大“看点”。

所以,在我国的古诗词中,从来都不乏“登高”类的诗作。

最有名的如杜甫的《登高》,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司空图的《九月八日》等等。

而登高类的诗作又因常常关系到“思乡”“忆人”“感岁”等情感因素,所以它们的风格一般都比较凄凉。

写登高的诗句有哪些(这首特殊的登高诗作)(1)

不过,在诸多“凄凉”风格的诗作中,也有那么一些作品另辟蹊径,写出了不一样的韵味。

无关名气,旨在分享大美;诗巷在本期所要分享的这首诗,就将“登高”之题,翻出了新样,全篇既美妙又大气,堪称难得的一首佳作。

雪后黄楼寄负山居士

宋·陈师道

林庐烟不起,城郭岁将穷。

云日明松雪,溪山进晚风。

人行图画里,鸟度醉吟中。

不尽山阴兴,天留忆戴公。

陈师道是江西诗派的一员,也是其中比较特别的一员,因为陈师道既可以取江西诗派之优点,又可以避江西诗派之欠缺,从而将诗写出自己的风格。

题目中的“黄楼”为苏轼在徐州任知州时,带人所修建的一座楼台;陈师道曾受苏轼等人的举荐,于元祐三年任徐州教授。

这首诗就是写于作者在徐州任职期间,“负山居士”为陈师道的朋友张仲连。此诗是作者登楼后因想念老友所写,而它之所以能够体现出“美妙”的一味,和陈师道受举荐“有位可据”不无关系。

写登高的诗句有哪些(这首特殊的登高诗作)(2)

诗的首联很美也很清幽:林庐烟不起,城郭岁将穷;作者登上楼台,能够清晰地看到山林中人家的屋顶,此时天色已晚,所以炊烟已散。大雪之后,整个城郭处于一片清寒之中,这样的情景预示着一年的光阴即将结束。

从布局来看,这首诗的切题还是很及时的。前一句纯景语勾勒,含蓄地道出“登楼”之所见,而后一句的“岁将穷”则从时间的角度间接地点出一个“雪”字。

为什么说首联很美?因为它既体现了画面的立体感,也体现了画面的色彩感。立体感来源于“林庐”“城郭”与楼台的高低呼应,而色彩感则来源于这些物象协调搭配下的自然涂抹。

读首联,不但给带人一种古朴、幽致的感觉,还能给人一种广阔、静谧的感觉;让读者在拉开视野的同时,也澄澈、开拓了胸怀。

在颔联中,诗的画面感得到进一步的体现:云日明松雪,溪山进晚风;夕阳的光线穿过云隙照在裹满雪的松枝上,看上去格外明亮显眼,晚风从远处吹来,在山中与寒溪上皆留下了自己的影子。

读这首诗真如赏一幅画,它的每一联都蕴藏着大自然特有的生机,虽然不是春天,但是诸个物象却足以让人为之心动。

作者的观察颇为细腻,前一句捕捉了阳光照雪枝的那种美妙、可爱的形象。在这里,无论是夕阳还是云朵,无论是松枝还是雪花,都显得玲珑纤巧、高洁温柔。在寒冷之余,那抹淡淡的夕阳为画面涂上了一层温暖的色彩,于无形中提升、放大了美感。

而后一句中的“晚风”则将视觉、听觉与感觉同时兼备起来,把风吹溪动、风来袖凉的这种意境予以诠释,让读者能够“眼之所到,皆触诗怀”。此等干净、明朗的画面和干净明朗的蕴意,用“美妙”二字不足以形容,但却也只能用“美妙”去聊且形容。

写登高的诗句有哪些(这首特殊的登高诗作)(3)

眼前的景色让作者沉醉,就连他自己也不得不发出赞美之声:人行图画里,鸟度醉吟中;人就如行走于图画里一般,沉醉吟哦之中,有鸟儿从面前飞过。

从写作手法与技巧而言,颈联的前一句并不具备出彩的特点。但是,“人行图画里”五个字却偏偏能以平淡出张力。“图画”是啥样的?相信任何一位读者在看到这两个字的时候,都会瞬间调动起想象力,结合诗的内容去自行做填充、勾勒。这就是前一句的作用所在。

后面一句则顺着前一句,把“图画”中的具体另一场景描摹出来。作者在沉醉中畅心吟咏,鸟儿自由轻快地飞过;这种状态是最和谐的一种状态,它有着庄子“物我两忘”和我国哲学理念中“天人合一”的境界蕴涵,把作者全身心陶醉于风景中,与自然界相契、相互动的精神世界表达出来。

“不尽山阴兴,天留忆戴公”;作者宁可不去拜访朋友使得自己尽兴,因为这样就可以将那些“期待”保留下来去长久地思念朋友。作者写诗给朋友,直到尾联中才以巧妙的方式将朋友点出。

尾联中用了一个很有名的典故,即“王徽之访戴”;王徽之想念戴逵,于雪夜撑舟而往,等到达朋友家门口的时候却并没有进入去拜访,而是尽兴又撑舟而返,此典故道出了文人雅客“重清趣”的至高境界。

作者这里用这个典故,不但借其说明了眼底风景之妙,还以新颖的方式抒发了自己对友人别样的思念之情,所以这里的境界更高、韵味也更深。

写登高的诗句有哪些(这首特殊的登高诗作)(4)

寒雪明溪风作籁,诗情拈出恰疏狂;各位看官,对于陈师道的这首诗,你认为写得如何?欢迎在评论区简说一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