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的中国,县市同名的现象还比较常见,尤其是在南方省份中,比如长沙市长沙县,南昌市南昌县,九江市九江县(现柴桑区),上饶市上饶县(现广信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1913年民国“废府存县”后近百年行政区划变迁导致了特殊现象,但是省市同名的现在非常少,现在也就一例——吉林省吉林市。
这其实有特殊原因,东三省建省很晚,它一开始是满清政府的保留地,属于将军辖区,所以东北的行政建制很长一段时间比较模糊,加之沙俄割了很多地方,所以地名有些乱,吉林这个地名听起来像汉语,其实是满语“吉林乌拉”(满语意为“沿着松花江”)的汉语音译。
清于1673年在吉林市建城,名“吉林乌拉”(满语意为“沿着松花江”);后置吉林省,为吉林将军驻地,于是就有了吉林省吉林市这么个奇特的情况。
但是在明清两朝,中国行省制度完善的时候(明清两朝省属于俗称,正式称呼是“布政使司”),中国内地几乎全部进行了省制,省下面一般是府,这个时候也有唯一一个“省府同名”的奇特现象,这就是河南省的河南府。
河南府?这是哪里?说到河南府你可能不太清楚,但换一个名称你是绝不可能没听说过,河南府,就是著名的古都洛阳!
洛阳,这个名称已经很好了,怎么后来变成了“河南府”呢?
先说说河南这个名词,“河南” 最早成建制是西汉设的河南郡,这个河南郡就在现在的洛阳市一带,这之前已经有河南的地理概念,但比较窄,大概也就是指现在的“河南”,《史记·货殖列传》司马迁记载:“昔唐人都河东,殷人都河内,周人都河南”。这个河南指的就是洛阳。
也就是说,在指省之前,河南本来就是“洛阳一带”的称呼,当然,这个时候河南很大。
那“洛阳” 是什么?洛阳不是郡的名称,而是县的名称,当年河南郡下辖洛阳、河南(没错,河南也是县名)等22个县。但是因为洛阳这个地方太重要,后来成了古都,所以“洛阳”的名称远远压过了“河南”。
汉光武建武元年(25年),刘秀定都洛阳,改洛阳为雒阳。
那河南府呢?河南府是唐朝开元元年(713年)时由洛州(河南郡)改河南府,属都畿道。
所以说,河南本来就是二级行政区的称呼,而不是一级行政区。
北宋时期的河南府,因后梁、后晋之旧为西京,故成为北宋的陪都——西京河南府。熙宁五年(1072年),隶属京西北路。
对了,那河南作为为一级行政区名称是什么时候?也是在唐朝,唐朝设立过“河南道”(相当于现在的山东省,河南省大部,江苏省北部和安徽省北部),河南府也在里面,是“道治”,“河南府”也是“河南道”唯一一个府,剩下的二十九个都是州,州和府是同一级别的行政区划,但府要高一档次,可以理解为现在的“副省级市”和“普通地级市”的区别。
所以说,大体的规律是——“河南”的范围慢慢延伸了,被扩大化。
元朝也是一样,元朝二级行政区是路,“河南府路”(河南路)是属于“河南江北行省”。
然后到了明清时期也是一样的,明朝正式建立了河南布政使司,河南大体成为了现在的一级行政区规模,当然,“河南府(明朝又把二级行政区改成了府)”也在里面,明朝和清初河南府下辖一州十三县,雍正年间,陕州由散州升直隶州(三级变二级)。灵宝、阌乡、卢氏先后割属它县,于是河南府下辖洛阳,偃师,宜阳,新安,巩县,孟津,登封,永宁,渑池,嵩县。
虽然河南成了省的名称,但是洛阳一带仍然是保留了对“河南”这个名称的继承权,这可是洛阳两千年的老地名啊,“河南”也是个奇特的地名,它当过省份的名称,当过州府的名称,也当过县的名称。
1913年“废府存县”后,河南府被废除了,剩下一堆县,属于“河洛道”,后来随着行政区划的变迁,“河南”成为了专属的省名,而二级行政区的名称呢?则由“洛阳”取代了,现在不就是“洛阳市”吗?
于是,就出现了这么一个奇特的现象:明明“河南府”在中国古代是非常重要的府之一,但现在知道的人很少,因为“河南”这个名称早已被默认为指的是整个 “河南省”;而“河南府”下辖的“洛阳”这个地名名气又太大,名气远远超过了“河南”这个“府名”。所以,说到“河南”,大家都知道;说到“洛阳”,大家也都知道,但是说到“河南府”,知道的人就少很多了。
不过这其实也挺好的,你说现在要是说一个“河南省河南市”,那听起来确实是非常别扭,“地级市”的名称只能有一个,用“洛阳”当市名确实是比用“河南”当地名合适地多。
就这样,“洛阳地区”很慷慨地“让”出了自己用了两千多年的地名,把它送给了自己的上级——省。
作者:云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