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列国志讲的是哪些朝代的事(从东周列国志看)(1)

《东周列国志》的插图

对于春秋战国,这一段的历史,最通俗的一个读本,就是这本小编非常推荐的《东周列国志》。

《东周列国志》,如同《三国演义》对于三国历史,如同李自成对于明末,这算是一本入门的读物,通俗易懂。如果说我打算找一本书想要了解春秋战国(东周),最简单的一个办法,就是找一本《东周列国志》来看看。

《东周列国志》是本小说,和《三国演义》一样,这不是一本史书,但是《三国演义》有很多剧情是和史书上有明显差别,所以《三国演义》不是三国的历史,而《东周列国志》虽然也不是东周的史书,是一本小说,但是它说的很多事情和历史非常接近。这就是小编想和大家分享的第二件事,到底小说和历史,区别在哪里

东周列国志讲的是哪些朝代的事(从东周列国志看)(2)

《三国演义》小说虚构剧情:桃园结义

首先我们明确有2个字,说和史,小说其实是一个古词今用,古代小说是什么意思呢?咱们先说“说”,什么叫“说”?“说”就是学说,这是一种观点的表达,是一种主观上的判断,离真理其实很远,只是一个作者的想法。而“史”,则是一种客观发生。

“说”和“史”是一件事上的主观和客观,后者离真理更近,举个例子,北京全聚德的烤鸭,每只280元,这句话就是“史”。但是根据这句话,你说全聚德吃个鸭子特别贵,那这就是“说”,这里的“说”就会有分歧,你觉得贵,但总有不少人觉得280元很便宜。


东周列国志讲的是哪些朝代的事(从东周列国志看)(3)

闻名中外的北京全聚德烤鸭

中国古代对小说这个词的第一个定义,就是杂谈,一种个人观点的表达,而且是比较小、比较琐碎的,但是其实咱们去看看“史”,从“史”诞生的那一天,哪一句不是说自己家的烤鸭又便宜又好吃?哪一句“史”不是为了这个服务的?可能根本没人关心什么是真理!

毕竟谁会花这么多钱养一堆人去记录所谓的“史”?大部分的“史”都是花钱雇人写的,皇帝发史官工资,权贵贿赂史官为自己立传等等,都是有目的的去写,一旦“史”有了目的,那其实就是“说”了。

于是小说有了他的第二个定义,这定义不是我说的,这是周朝的文豪说的,什么叫小说?小说是指,流传渠道和历史不同的一种文体,小说是流传在市井民间的,而“史”呢,是流传在士大夫中的。


东周列国志讲的是哪些朝代的事(从东周列国志看)(4)

东周时期地图

现在也不再说什么客观主观了,大家都看穿了,所谓的客观可能是蒙人的,那咱们就现实一点,只是小说是“俗”,史是“雅”,看的人不同,面向阶级不同罢了。

但是也有比较直接、耿直的史官,比如说《汉书》的作者班固,班固就直接表示了小说和历史的区别,除了前人说的俗与雅的分别,小说和历史还有一个区别,就是写书的人不一样,只有国家授权的、史官写的才是“史”,而其他的都是“说”,甚至是小说。

看到这里,其实应该特别感谢现在的开放时代,很多东西都能自由表达。但从古至今的大部分时代,草根对于历史是根本没权力去表达的,顶多就是在说书。


东周列国志讲的是哪些朝代的事(从东周列国志看)(5)

明清时期的“四大名著”及其作者

现代意义上的历史小说,说的比较多的是明清时期小说,一方面是社会富裕了,另一方面则是官场逐渐封闭,文人缺乏上升通道,但又读了一肚子书,于是开始自由表达。

回到《东周列国志》的作者冯梦龙,他是50多岁才当上的公务员,从他写的书就能看书,他是有真本事的,是有能耐的,但是从明朝中期开始的社会环境中,他们的能耐没有用武之地,文人们所处的这一尴尬环境,却早就了明清小说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