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文章来分析一下最近一段时间的全球金融局势。

我们都知道,政治和经济实际上是不分家的。

现在极其复杂的国际形势之下,同样也有着极其复杂的金融局势。

在各方博弈的战场里,金融市场向来都是博弈的一个焦点。

在各国的金融博弈里,货币汇率毫无疑问是其中最核心的环节。

我们首先来看一下当前的汇率情况。

(1)汇率

美元指数在3月份之后,就一直处于跌跌不休的状态。

世上最大的金融泡沫(人类历史最大的资产泡沫正在形成)(1)

从3月份的102.9的高点,跌到前天最低的时候91.7,累计跌幅达到了10.9%。

不过最近这一个月,美元指数虽然还是屡创新低,但也有构筑一个阶段性的底部中枢结构,这意味着美元可能出现一波短线的反弹。

但这改变不了美元长期贬值的趋势。

美元指数是美元跟一篮子货币之间的汇率总计结果,这个相当于说,在过去半年时间里,以美元计价的所有资产都贬值了10%左右。

客观来说,美元适度贬值其实反而对美国比较有利,首先利于美国企业出口,所以之前特朗普一直叫嚣着强劲美元对美国经济不利,一直希望美元贬值,这里面的逻辑就是美元贬值有利于出口,进而有利于美国制造业,而美国制造业一直是特朗普的基本盘。

但我们同时也必须看到,上述前提是,美元要在适度贬值的情况下,才会对美国有利。

但如果美元是以崩盘式贬值,那毫无疑问是对美国经济伤害很大的。

具体看一看南美那些动不动就汇率崩盘的国家是怎么被收割的,就知道了。

美国的金融霸权基础是建立在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地位。

而美元如果要维持世界货币的地位,就必须要维持美元在一个稳定的区间。

一旦美元出现崩盘式贬值,就会直接动摇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地位,重演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的一幕。

所以,美元因为自身超发太多而崩盘,这是有先例的,再发生一次,也并不奇怪。

大家应该都知道,我一直是美元的最坚定唱衰者,今年1月份就写过3篇系列文章《美元霸权为何终将落幕》。

现在我仍然维持这个观点。

美元长期贬值的趋势是很难动摇的,即使美联储出手进行诸如加息或者缩表的手段,也顶多救得了美元一时,救不了美元太久。

这是因为当前美联储超发了太多的货币了,在3月份全球流动性危机爆发后,美联储就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在短短3个月的时间里就印钞了3万亿美元,这使得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从4万亿直接扩张到了7.17万亿的峰值。

世上最大的金融泡沫(人类历史最大的资产泡沫正在形成)(2)

不过在6月份达到7.17万亿的峰值之后,最近这三个月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就一直横盘在7万亿美元附近上下小幅波动。

这让人们一时间有点摸不清美联储的真实意图。

不过,上周全球央行集体开了个会,在这次会议上,美联储掌门人鲍威尔发表了一些很关键的言论。

比如说鲍威尔首次声称,将美联储是否加息的条件,从通胀率2%,改成了平均通胀率2%。

世上最大的金融泡沫(人类历史最大的资产泡沫正在形成)(3)

这实际上意味着,美联储提高了加息门槛,降低了其未来一段时间内加息的可能性。

在这之前,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主要看两个地方:

1、通胀率。

2、就业率。

美联储过去几年一直声称,只要通胀率高于2%,就会考虑启动加息或者缩表,来维持通胀率在2%附近的一个目标。

或者说,如果美国就业市场繁荣,美联储也同样会考虑加息或者缩表。

2018年的美联储加息,实际上就是基于当时美国通胀率高于2%,并且失业率很低的基础上进行的。

结果2018年的美股就直接死给美联储看。

这使得,为了维持美股这个泡沫不破裂,美联储在2019年就紧急停止了短暂的加息周期,在2019年夏天连续降息了3次,从而开始催生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泡沫。

可以这么说,从2019年开始,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就已经彻底失去了独立性,完全被资产价格所绑定。

所谓的通胀率和就业数据的货币政策指标,已经成了美联储的遮羞布。

一旦通胀率真有可能涨过2%的时候,美联储就肯定会修改这个通胀率目标。

而上周美联储的表态,则证实了这个观点。

美联储修改了这个2%的硬性目标,改成了"平均通胀目标"。

大概意思是说,如果明年通胀率是3%,但后年通胀率1%,平均一下是2%,那么美联储依然不会考虑加息。

这句话潜台词就是说,美联储允许通胀率适度高于2%。

背后更深层次的含义是说,美联储预计接下来的通胀率是很有可能会高于2%。

那么美联储上周这样表态之后,是否真意味着美联储在未来几年之内都不会加息呢?

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美联储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卖方,是最善于变卦,他们说的话基本没有太大的可信度。

比如说,在2019年初,美联储还一直信誓旦旦的宣称要继续加息。

即使在2019年夏天突然降息之后,美联储还要立个牌坊说自己"仍然处于加息周期,这只是加息周期的一个临时降息"。

但后面大家也知道的,美联储却连续3次降息,这也使得美联储后面也不好意思说自己还处于加息周期了。

而到了2019年9月份,美国在连续降息3次后,仍然爆发了以此钱荒危机,逼得美联储在3个月内印钞了1万亿美元,才得以缓解当时的钱荒危机。

要知道,这是新冠疫情还没爆发之前,美国自身就存在这样的金融问题。

这也使得,今年3月份由新冠疫情作为导火索,引爆了全球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危机,威力会那么大。

本质上就是因为美国自身的金融问题,已经积弊已久。

不过本来,3月份的金融市场流动性危机,是有可能戳破欧美过去12年基于量化宽松吹起来的大泡沫。

但美联储基于自身货币政策已经被资产价格所绑架,而不得不在已经0利率的情况下,继续超级大印钞3万亿美元,来拯救全球资产泡沫。

就这样,美联储仍然还要立个牌坊说自己不关心资产价格。

所以说,美联储现在的话,基本是没啥可信度的。

现在基本上来说,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已经跟通胀率和就业数据没有什么关系了,这只是明面上用来给自己当遮羞布的幌子,一旦实际情况超过预定目标,美联储随时可以撕掉这个遮羞布,加盖一个新的遮羞布。

所以才有了这一次"平均通胀率"这样一个自欺欺人的说法。

那么现在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跟什么有关呢?

1、取决于资产价格,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已经被资产价格高度绑定。

这背后实际上代表着,美联储已经彻底失去了独立性,完全被背后的利益集团所绑架。

当前美国以美股为代表的资产价格,已经包含美国大部分利益在里面。

因为美国已经是一个制造业空心化国家,以金融为代表的的虚拟经济高度发达,这给美国带来了巨大利润,但也催生了巨大的利益泡沫。

这个利益泡沫背后站着太多太多的利益集团,这使得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已经没有独立性可言,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当前唯一的存在意义就是维持美股不崩盘,维持资产泡沫不被戳破。

2、取决于美元是否崩盘。

第一条是美联储继续量化宽松和印钞的关键,当前美股要维持不崩盘,就必须建立在美联储长期维持0利率和量化宽松作为前提。

只要美联储一加息,美股至少会出现超过今年3月份的闪崩行情,即使以当前点位腰斩也不奇怪。

因为怕资产价格崩盘,绑架得美联储不敢加息。

但美联储最终又必然会加息,这是因为美联储继续印钞下去,美元是一定会崩盘。

这是一个充满巨大矛盾的悖论。

一方面是美联储要不停的印钞来维持当前的资产价格泡沫,甚至进一步吹大资产价格泡沫。

但另外一方面,美联储继续印钞,美元是一定会崩盘。

而只要美元崩盘,即使美股涨上天,也等于0,只是纸面财富而已。

同时只要美元崩盘,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就会不保,这意味着美国的金融霸权就会彻底瓦解。

到时候,在世界上流通的大量美元就会倒灌回美国,那么美国当前引以为豪的低通胀率就会彻底瓦解,到时候美国的通胀率绝对会高的吓人。

在南美洲经常出现的拿纸币当厕纸用的场面,甚至有可能在美元身上出现。

而这样一个场面,是美联储,也是美联储背后的华尔街大资本集团,所无法接受的。

所以,虽然美联储现在信誓旦旦的宣称未来几年内不会加息。

但这是建立在美元没有崩盘的基础上。

一旦美元崩盘,美联储也只能乖乖的去不惜一切代价救美元。

用我们的一句话来说,这就是"不见棺材不落泪"。

现在美元还没崩盘,美联储当然可以怎么好听怎么说啦。

就像2019年初,美国还没有闹钱荒的时候,美联储也信誓旦旦的宣称会继续加息,是一个道理。

那么怎么样算美元才崩盘呢?

我个人认为,美元指数跌破88,就会进入到一个崩盘的过程。

而美元指数只要不跌破88,就还可以视为一个良性的贬值周期,反而对美国比较有利。

所以我之前是认为,只要美元指数跌破88,美联储就会开始考虑加息。

不过,从上周美联储的这个"平均通胀率"表态来看,美联储对于美元贬值的容忍度比我预想的要高一些。

这意味着,如果美元不出现彻底的崩盘,美联储基于维持资产泡沫的需要,有可能会扛到最后一课。

那么什么样的信号是美元彻底崩盘呢?

世上最大的金融泡沫(人类历史最大的资产泡沫正在形成)(4)

一个是美元指数跌破2014年的低点78.9。

一个是美元指数跌破2008年的低点71.15。

我认为,美联储不可能放任美元指数跌破71.15这个历史最低点,因为那意味着美元的全面崩盘。

所以,在美元指数跌破80,进入到71.15~78.9这个区间的时候,美联储很有可能就会采取加息和缩表等一系列行动,来去拯救美元。

当前,全球资产,因为美联储的疯狂印钞而出现疯涨。

这是因为美联储实际上扮演着全球央行的角色。

所以,最近美股一直持续比较疯狂的行情。

像纳斯达克指数在3月份暴跌35%之后,已经从3月份低点爬出谷底,甚至都要翻倍了。

世上最大的金融泡沫(人类历史最大的资产泡沫正在形成)(5)

以苹果、亚马逊、谷歌、特斯拉等一众美国最优秀的科技股,基本都出现翻倍以上的涨幅。

苹果更是以2.3万亿美元的市值,成为首个突破2万亿美元市值的企业。

美股的资产泡沫,或者说当前美国科技股泡沫,一个显著特点是,头部的那十来家科技企业,占美股的比重在急速提高。

实际上,当前美股大部分股票,都还比2月份高点,跌了不少。

实际上当前美股主要涨的都是头部这些科技股。

这是因为,在当前美国国债收益率极低的情况下,再加上美联储大印钞,实际上让全球投资者出现了资产荒。

这种情况下,不怎么受疫情影响的互联网科技企业,反而成了全球资金抱团的集中对象。

而这也造就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资产泡沫出现。

其实不单单美股。

全球房地产,当前也经历了一波疯狂。

世上最大的金融泡沫(人类历史最大的资产泡沫正在形成)(6)

比如韩国房地产市场,在7月份成交量暴增了110%,并且在过去两个月里,首尔的房价暴涨了50%。

无独有偶,美国房地产最近几个月的成交量和成交价格,也是火速攀升。

世上最大的金融泡沫(人类历史最大的资产泡沫正在形成)(7)

不过美国房地产相对没有韩国那么疯狂,今年7月份的房价相比去年只是上涨了5.5%。

此外英国房价在8月份,才刚创出了历史新高。

世上最大的金融泡沫(人类历史最大的资产泡沫正在形成)(8)

世上最大的金融泡沫(人类历史最大的资产泡沫正在形成)(9)

英国8月份房价上涨了2%,虽然涨幅不大,但本来英国房价本来就很高,而且很稳定,涨幅一般不会太大。

但过去这几个月,全球房地产市场,都在美联储的大放水之下,出现成交量和成交价格的快速上涨。

但当前不管美股,还是全球房地产的上涨,都是基于美联储的大放水,而不是基于实体经济的繁荣。

所以这里是存在巨大的资产泡沫化风险。

以美国房地产市场为例,虽然房价和成交量快速上升,但在诸如旧金山等大城市的房子租金则出现大幅度下跌。

世上最大的金融泡沫(人类历史最大的资产泡沫正在形成)(10)

世上最大的金融泡沫(人类历史最大的资产泡沫正在形成)(11)

像旧金山的房租已经跌至六年来最低的水平。

一边是房价不断上涨,一边是房租不断下跌。

这是当前全球资产泡沫化跟整个经济陷入衰退周期,这个巨大背离的一个缩影体现。

而这样的资产价格和经济严重撕裂的背离,实际上酝酿着一个巨大的泡沫风险。

而美联储就是这个人类历史上最大泡沫的始作俑者。

没有人知道,美联储最后要如何给自己庞大的负债,还有这一大堆烂摊子收场。

估计美联储的那些官员自己也不知道要怎么收场。

对于当前美联储来说,他们唯一想做的事情,就是在自己任期内,不惜一切代价去维持资产泡沫不破裂。

他们实际上已经完全不去想未来的事情要怎么办,只要能把这样的烂摊子丢给继任者就行了。

这实际上是美联储,或者说当前美国各方面都存在的短视问题。

另外,这里说到全球资产的泡沫化,也提到了全球房地产市场最近的一些上涨问题。

肯定会有人联想到国内,问我们国内会不会也资产泡沫化。

这个答案比较清楚。

如果我们不做任何宏观调控的话,答案肯定是我们也会资产泡沫化。

但实际上,过去两个月,我们在金融领域做最多的事情,就是防止这个资产泡沫化。

所以在7月初A股一度也有资产泡沫化风险之后,就马上被管理层连续数道降温措施给刹住车。

为了防止股市资产泡沫化,我们火速推进注册制,甚至让蚂蚁金服这样的巨无霸也火速上市,都是为了增大整个资本市场的供应,从而缓解因为资金太多导致资产泡沫化问题,实际上就是为了稀释资金。

包括过去几个月,我们房地产市场也一直是蠢蠢欲动的状态,个别城市刚一有炒作苗头,也马上被上面通过一些调控手段给刹车,高级别的座谈会都开过好几次,警告意味很浓。

包括我们的央行,作为我们国内资产价格的源头,在5月份开始,就一直是处于趋于收紧水龙头的状态。

这个实际上从我们的国债收益率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世上最大的金融泡沫(人类历史最大的资产泡沫正在形成)(12)

如上图所示,我们的十年期国债已经基本爬回到疫情发生前的状态。

国债收益率在最近4个月一直处于持续上升状态,这意味着整个资金面都在持续收紧。

这是为了对应国际热钱涌入,腾出国债市场来容纳国际热钱的一个举措。

所以,在美联储作为世界央行,带头疯狂印钞大放水之后,世界其他国家的央行基本都属于被动跟随状态。

当前世界上,唯一选择没有跟随美联储的国家,也只有我们。

虽然我们在3月份也一度跟随美联储进行大放水,但很快在5月份开始就重新收回资金水位。

这可以从当前我们和美国的十年期国债的巨大利差看出一些端倪。

世上最大的金融泡沫(人类历史最大的资产泡沫正在形成)(13)

现在美国的十年期国债利率只有0.638%。

而我们的十年期国债利率高达3.136%。

这个利差达到了惊人2.5%水平。

正常来说,我们只要跟美国的利差达到1%,就可以有国际热钱稳定流入我们的债券市场,从而维持我们的货币汇率稳定。

但在当前我们和美国的利差达到2.5%的情况下,国际热钱就更加汹涌的涌进来。

而这些国际热钱涌进来,并没有流进我们的股市和房市,大部分都流进了国债为主的债券市场。

实际上,7月14日之后,外资整体净流出A股差不多有1000亿元了。

这说明,我们维持独立的货币政策,通过维持这样的巨大利差,实际上把我们的债券市场打造成了一个国际热钱的蓄水池。

这是为什么最近两个月,人民币汇率会出现持续升值的情况,已经从5月份的7.19高点,一路升值到了6.81了。

世上最大的金融泡沫(人类历史最大的资产泡沫正在形成)(14)

人民币这波升值主要原因是基于美元贬值,次要原因则是因为我们的国债利率跟美国国债利率存在巨大利差,让源源不断的国际热钱流入我们的债券市场。

不过,国债收益率高,也是一把双刃剑。

当前我们自身的债务压力也是很大,国债收益率上升,实际上带动的是整个债券市场收益率上升,通俗说就是资金成本变高了,企业借钱的成本变高了。

这实际上在当前企业负债普遍比较严重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大面积债务违约的情况。

不过从我观察,我们可能对此是有做好一些准备。

要不然,银保监会最近也不会一直强调,做好银行不良率上升的准备。

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在当前这样极度复杂的国际形势和金融形势面前,要鱼和熊掌兼得是不可能的。

必然是要全面的权衡利弊,去做出取舍。

本文来源于"大白话时事",我每天都会写深度分析文章,欢迎大家关注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