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战役阻击胡琏兵团,解放郑州占领中原重镇,攻取宿县啃下硬骨头,消灭黄维兵团

1948年5月,中央军委决定:将晋冀鲁豫野战军改名为中原野战军。经过几个月的作战部署,中原解放区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扩大,中原野战军也进一步提高了机动歼敌的能力。与此相反,国民党军在中原地区的防御体系已经被削弱了。按照中央军委夏季作战任务,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粟裕制定了“先打开封,后歼援敌”的计划。

开封是河南省会,开封战役打响以后,蒋介石命令在河南驻马店的敌胡琏兵团,沿平汉铁路星夜兼程北上,增援开封。刘邓首长命令第一、第三、第十纵队坚决阻击驰援开封的敌胡琏兵团。

1948年6月15日,中原野战军第三纵队司令员陈锡联率领第三纵队由社旗县(河南省南阳市),急行军150公里,到西平县(河南省驻马店市)为中心,以平汉线焦店及两侧的王岩、二十里铺等地构成纵深坚固的防御阵地,做好了迎接敌整编第十一师的战斗准备。

父亲所在的第三纵队第八旅直属山炮连在焦店(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构筑炮兵阵地,阻击敌人。与敌激战数日,驰援开封的敌整编十一师,始终无法实现向开封靠拢的企图。由于父亲所在第八旅直属山炮连等部队的英勇阻击,有力地保障了兄弟部队顺利攻打开封的战斗。1948年6月22日,古城开封解放。

开封战役的决策过程(开封阻击胡琏兵团)(1)

1948年9月,随着山东省济南市的解放,中央军委做出了举行淮海战役的战略部署。国民党军为增强守卫徐州,将驻守郑州的国民党第十六兵团东调徐州地区防务。

郑州位于河南中部,平汉、陇海铁路线交汇,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郑州只剩下国民党第九十九军二六八师、第四十军一零六师,郑州守备空虚。刘邓首长安排以第一、第三、第四、第九纵队攻击郑州。

郑州是我第三纵队参加攻打的第一座大城市,为了夺取军事、政治的胜利,父亲所在的第八旅直属山炮连组织工程技术演练的同时,还着重抓了城市政策纪律教育,采取上大课和小组讨论等方式,深入开展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教育,还制定了遵守纪律、执行政策的公约,成立了纪律检查、组织登记等组织,还将执行城市纪律与评功受奖相结合起来。

通过紧张的临战训练和政策纪律教育,父亲和战友们的政治觉悟与战术水平显著提高,情绪高涨,战友们纷纷写请战书,父亲也不甘落后主动请缨,打主攻。

1948年10月18日,攻打郑州外围阵地,父亲所在的第八旅直属山炮连攻占了郑州东南城外。父亲和观察员,冒着敌人冷弹射击的风险,到郑州城下侦察敌城墙工事布置情况。回来后马上安排我第八旅直属山炮连山炮阵地,进入攻击位置,做好攻城准备,一切准备就绪,听候命令发起总攻。

10月22日凌晨,郑州的敌人不战而逃。刘邓首长命令:“第四、第九纵队追击歼灭敌人;第一、第三纵队赶快进城,搜索残敌,搞好警戒,待命行动!”

父亲所在的第三纵队第八旅直属山炮连入城后,严格遵守入城纪律,切实做到秋毫不犯。对国民党军政遗留下来的大批物资一律封存不动,认真负责看管好;对缴获的物资,不论大小贵贱,均如数归公。

当时正值天下大雨,父亲所在的第八旅直属山炮连的战友们宁愿全身被雨淋,也不用敌人遗留的雨衣遮雨。战友们一昼夜粒米未进,尽管附近一个屋内有许多白馍,但无一人去拿。战友们严格执行制度纪律,赢得老百姓的信任

开封战役的决策过程(开封阻击胡琏兵团)(2)

郑州市民欢迎解放军入城

攻取宿县破坏津浦铁路徐州蚌埠段,断敌南北交通,彻底切断徐州剿总及黄百韬兵团路上补给,保障华东野战军全歼黄百韬兵团。

中原野战军刘伯承司令员对陈锡联叮嘱说;“攻取宿县,是淮海战役中野部队的一场重头戏啊!”陈锡联及第八旅黄林旅长反复到宿县县城现场察看地形,研究攻城方案,第三纵队负责攻取宿县,第八旅担任主攻,进攻南门。中原野战军进行了战前总动员,第八旅提出了“谁英雄、谁好汉,咱们城头上见。”

父亲所在山炮连指导员召开党支部、党小组会议。连指导员要求:越是在困难的时候,共产党员越要带头冲锋在前,带头参加突击队,打主攻。共产党员要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冲锋在前,退却在后。父亲所在山炮连的战友们坚定了必胜的信念,父亲写了决心书、请战书,请求执行最危险、最重要的突击任务。要想攻城,首先要架桥。宿县护城河很宽,国民党已将护城河上的桥梁破坏,只剩下桥墩。第八旅第二十五团负责攻打南门和架桥,父亲的第八旅直属山炮连负责配合第二十五团攻打南门。

父亲到达宿县城外后,马上和炮手、观察员到前沿阵地观察。宽宽的护城河上只有架桥才能通过护城河,其他没有办法过河,山炮必须压住敌人火力,才能保证我第二十五团攻击部队架桥。父亲侦查城墙的火力布置、碉堡等有关情况,火速完成山炮班的山炮部署。

1948年11月15号下午17时,总攻宿县开始,父亲所在的山炮连准确打击敌人城墙。但又发现了敌炮兵阵地火力很猛,并发现了敌人的暗堡。敌人居高临下阻击我军,由于我军长期在大别山区作战,武器弹药十分匮乏。父亲带领的山炮班只有5发炮弹,对于敌人重兵防卫的城市,战况一时陷入胶着状态。更为艰难的是,敌人在总攻前拆毁了宿县护城河的桥梁,缺少重武器的战士们只能迎着敌人的炮火搭建浮桥。我第二十五团4次进攻,都没有架好桥梁。

在这关键时刻,华东野战军支援中原野战军一些武器弹药。父亲所在的山炮班,分到10多发炮弹,父亲又调整了炮兵阵地,猛烈的攻击敌人炮兵阵地和暗堡,并将城墙打开了一个大缺口,压住敌人的火力。我第二十五团第五次进攻,搭建浮桥成功,攻击部队攻进城区,经过20多小时的战斗,解放了宿县。切断了徐州和合肥的铁路线,“断腰之战”解决了徐州集团及黄百韬兵团在路上交通,断绝了其路上补给,只能通过空投维持。

开封战役的决策过程(开封阻击胡琏兵团)(3)

杨小亭参加淮海战役歼灭黄维兵团

打下宿县,全歼国民党徐州剿总中将副司令张绩武、少将参谋长韦编及官兵1.3万余人,同时,由于宿县是徐州剿总后勤补给中转站,缴获了大量的枪支、弹药、粮食、药品等,有效缓解了我军武器弹药、粮食、药品等的不足。毛主席回电报称攻取宿县,截断徐蚌线“是一个伟大的胜利”。

1948年11月5日—1949年1月10日我军发动淮海战役。中原野战军第三纵队主要是参加歼灭国民党黄维兵团的主攻部队。

黄维兵团是全机械化部队,是钢铁怪兽,武器装备优良,是国民党军中精锐中的精锐,第十八军是国民党中王牌中的王牌,实力强,很快就建设了地堡群,是硬茬,很难打。

第三纵队陈锡联指挥的安徽宿县双堆集西侧马围子战斗最为惨烈,敌人飞机、坦克突围,父亲组织全班用山炮打了两辆坦克。“咱们解放军就没有干不成的事儿”“阵地一寸也不能失守”“誓死与阵地共存亡,信心和决心是决定胜利的关键”,“党员冲锋在最前面”,将士们经历一场血与火的考验。

在淮海战役中,由于我军装备差,大炮、重机枪等重武器少,只有靠手榴弹、炸药抛射筒、挖交通壕(挖老鼠洞),近距离与敌人抵近作战,战壕每前进一步,胜利就近了一步。父亲回忆说:父亲所在的山炮连,一个排的战友在交通壕被敌机扫射牺牲,只剩下父亲一人。在淮海战役最后阶段,我军伤亡很大,仅第三纵队就死伤4500余人。邓小平说:“打到双堆集,活捉黄维,就是中野都打光了,也是值得的。”战斗进入到胶着状态,我军战士以血肉之躯,阻挡敌人攻击,一方拼死进攻,一方拼死阻击。

中原野战军在华东野战军的配合下,从1948年11月25日至12月15日,包围11天后发起总攻,总攻又打了9天。敌人的炮火很猛,有20吨的重型坦克、105榴弹炮,敌军使用人海战术,碾压式打击我军阵地进行突围。中原野战军第三纵队为阻击敌人一个师,全纵队包括警卫、炊事员所有人员出击,纵队首长、纵队司令部及炮兵全部进入前沿阵地,持枪上战场,战斗异常惨烈。

决策需大智,坚守需大勇。我军的胜利:一靠官兵坚强的意志,二靠战术的运用,三靠老百姓的支持,兵民是胜利之本。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军队,“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会被敌人所屈服的精神。”全军用坚强的意志和生命,全歼了黄维兵团第十八军、第十军、第十四军、第八十五军共12万余人,活捉了黄维,取得全面胜利。父亲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授予“淮海战役胜利奖章”。

开封战役的决策过程(开封阻击胡琏兵团)(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