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春暖大地万物复苏的歌(一曲亲吻大地的动人之歌)(1)

——《大地颂歌》系列评论之二

我们想表达的却未能表达的,总会有人及时跟上,诉说我们想诉说的,表达我们想表达的。今晚《大地颂歌》首演,令人心潮澎湃。

这就是我们脚下的大地,许多波澜壮阔的故事无时无刻不在这里发生。尤其是那一段段感人肺腑的脱贫故事,更是有着让人无法触及的深度和广度。

三年前,当我们看到这样的一组数据,“在过去的五年里,我国脱贫攻坚成为读秒战役,平均每三秒,就有一人跨过贫困线,在1400多个日夜里,总共有5564万人摆脱贫困,这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总数。”相信,每一个人都情不自禁想亲吻脚下的大地。

几个月前,当我们得知,“贫困人口从2012年年底的9899万人减到2019年年底的55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0.6%,连续7年每年减贫1000万人以上。”相信,每个人内心的那种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一定油然而生,对脚下的这片大地更加充满深情。

现在《大地颂歌》说出了我们想说的心里话。“吃水不忘挖井人,脱贫感谢共产党”。这既是7300万湖南人民的心声,也是我们每个人的心声。

脱贫攻坚任务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完成的,贫困群众的小康梦不是一朝一夕、俯仰之间就能实现的,幸福不会从天而降,好日子都是奋斗出来的。这也意味着,脱贫的过程就是奋斗的过程,就是装满故事的过程。

时间清晰记载,自2013年11月,来到湖南湘西十八洞村考察,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以来,三湘儿女落实书记重要指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伟大实践,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变化。最新的数据显示,2012-2019年,全省实现747万人脱贫,51个贫困县、6920个贫困村全部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从13.43%降至0.36%。亲吻三湘大地,我们能聆听到湖南“精准扶贫”的决心和精神,充分感受到湖南人民取得脱贫攻坚战胜利后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沿着“以湘西之事讲湖南、以湖南之事讲全国”的轴线,我们触摸的则是一副波澜壮阔、又极具人情温暖的精准扶贫中国画卷,作为中国人的那种自豪感更加激荡。

“文艺要讴歌时代、讴歌人民、讴歌脱贫攻坚带来的三湘巨变。”没有亲吻的歌颂是苍白无力的,为了创排好这部剧,主创团队先后多次来到剧本原型所在地——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凤凰县夯卡村进行调研、采风,用心感受民俗风情,倾听当地党员干部讲述扶贫故事。这些故事和人物打动了主创团队,也为这部剧赋予了灵魂。

351位演员,1000多套衣服,3000多件道具,亲吻大地,只想让演员阵容再强大一点,表现形式再多再新一点,情感再饱满再丰富一点,所做的这一切,只为把人物故事还原得更真实一些,充分展现精准扶贫的伟大历程与非凡壮举。真,首倡之地当有首倡之为,首倡之为当有文艺先声;融,“6 2”结构模式,史诗般的艺术呈现;精,每一个精益求精的细节,都是打动观众的关键,怎么看,《大地颂歌》都是一曲亲吻大地的动人之歌。

当我们与《大地颂歌》不见不散,那种亲吻大地的爱恋深情一定再涌心头,就让我们跟随《大地歌颂》的情景和旋律,共同唱响这曲亲吻大地的动人之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