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产业带动模式 产业主导平台支撑(1)

四会提出加强与小鹏汽车、宁德时代等行业头部企业对接配套,发展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王振宇 摄

近日,肇庆市各县(市、区)先后召开党代会,对未来5年工作进行部署。各地党代会报告都把产业招商落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优先,围绕“4 4”产业体系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做大做强产业发展平台,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支撑力。

南方日报记者 刘亮

锚定方向▶▶聚焦“4 4”产业体系布局

记者观察发现,各地党代会报告都将肇庆“4 4”产业作为未来5年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在产业链上下游发挥不同作用。

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排在“4 4”产业首位,在各地党代会报告中得到重点关注——四会近水楼台先得月,提出加强与小鹏汽车、宁德时代等行业头部企业对接配套,发展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和前沿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高要谋划引进培育新能源汽车及相关配套产业龙头企业,完善“广佛肇整车 高要汽配”产业发展格局;鼎湖计划以鸿特精密、吉阳锂电设备制造项目、本田汽配生产基地等为龙头,建设肇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新高地。

在电子信息产业上,端州计划以做强风华祥和产业园、打造风华科技城为引领,在巩固现有基本盘基础上,瞄准半导体及集成电路、前沿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鼎湖将以喜珍科技园、晟和微电子、爱晟电子等企业为龙头,建设肇庆电子信息产业新的增长极;四会重点瞄向PCB电路板、电子元器件和电子设备企业。

主导产业选择上,除围绕“4 4”产业体系布局外,各地还充分考虑自身产业实际。

高要提出以“金、木、水、火、土”为主攻方向,做大做强汽配、金属加工两大主导产业,打造大湾区“红木之乡”,依托西江黄金水道发展港口物流业,引育一批食品加工用热能企业,建设大湾区绿色建材新高地。

借助已有产业发展积累的优势,四会着力构建“1511”现代产业体系,早日实现铜材深加工产业产值1000亿元、铝材深加工产业产值500亿元、精细化工产业产值100亿元和电子信息产业产值100亿元。

铜材深加工上,四会将发挥金田铜业、飞南资源等龙头企业带动效应,打造集上游电解铜,中游铜线材、铜管材和铜箔材,下游输电电线、通信电缆、机电装备等为一体的铜材深加工全产业链集群。

西北板块山区县的产业选择与其“生态产业示范区”的区位发展定位相适应——广宁重点发展现代农业、康养旅游、循环经济、绿色能源、大数据产业五大产业;德庆着力做强装配式建筑、机械装备制造、食品南药加工三大产业;封开做好“山、水、农”三篇大文章,发展绿色建材、现代农业、文旅康养、新能源产业;怀集围绕以食品加工与制造为主,机械制造和生物医药为辅的“一主两辅”进行产业布局。

作为肇庆主城区的端州立足“幸福产业带”的城市定位,发展都市型经济,打造区域总部经济中心、区域金融服务中心和区域文商旅融合发展中心。而作为肇庆城市副中心的怀集则提出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力争形成2个产值超10亿元企业,到2025年三大产业结构优化为36.9:25:38.1。

发展平台▶▶打造产城融合发展新标杆

产业平台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主阵地,有利于产业要素集聚,降低企业成本,加快建链强链补链延链的步伐。各地把做大做强产业发展平台写进党代会报告。

高要着力将金利省级高新区打造成为千亿级制造业示范镇,实施高质量发展“八大行动”,做优汽车零部件、金属加工、精细化工等优势产业;聚焦江滨产业新城、金渡白土两大片区重点打造西江未来科技城,发展总部经济、现代服务业,打造成为肇庆产业强市新引擎。同时推动天资工业园、活道横江临空港等产业园提质增效,加快瀚和精细化工等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实现高端化、专业化、精细化发展。

四会计划五年内新增园区开发面积1万亩——在加快肇庆高新区四会产业园、肇庆(四会)电子信息产业园、四会市精细化工产业园、富溪工业园、大沙战略性新兴产业园等园区开发的同时,推进铜产业科技园等特色产业集聚平台建设,提升园区承载力。

不少地方都将园区建设融入到城市发展中来,着力打造产城融合发展新标杆。

面对土地紧缺的困境,端州将睦岗街道“三旧”改造作为改革创新试点,探索盘活存量工业用地有效举措。未来5年,端州将采取差异化的资源配置和政策扶持措施,倒逼效益低下企业加速提质或退出,调动更多主体参与发展新动能,推动产业升级、土地升值。

以肇庆举全市之力支持肇庆新区建设为契机,鼎湖将推进与肇庆新区一体化发展,重点发展鼎湖区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科技产业园、TOD高端制造产业园、莲花新型工业聚集区,用好两区一体化发展的园区平台。

德庆将优化“一城双园”产业定位及布局,提出把德庆县产业转移工业园打造成为产业高度聚集、城市功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的产城融合新标杆,将食品南药产业园打造成为集育种、种植、加工、研发等深度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快建设集绿色基础建筑材料生产、装配式建筑、港口物流和船舶运输等为一体的装配式建筑产业园,打造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绿色产业平台载体。

根据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农副产品集散基地的发展定位,怀集将“一园区一基地”作为产业发展主战场,统筹资金、土地等要素资源重点向广佛肇(怀集)经济合作区倾斜,加快园区征地扩园步伐,力争“十四五”时期,园区再扩园5000亩;加快形成前端市场、中端深加工、后端战略储备的“一中心多节点”产业闭环。

创新驱动▶▶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

一直以来,科技创新是肇庆经济发展的短板,关键创新能力不强,已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各地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高新技术企业是创新的主体,端州力争5年内高企数量达350家,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隐形冠军”企业、“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鼓励企业自主开展科技攻关,解决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深度参与国内国际创新链、价值链、产业链的合作分工;鼎湖力争到2026年与肇庆新区新引进高新技术企业超300家,协助鸿特精密、鼎湖山泉、恒港科技等20家工业企业实施技改。

高要重点实施领军企业和高成长型企业培育计划、小微企业成长计划,引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产业发展新格局。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设立省级重点实验室、技术中心、检测中心,加快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相结合的科技投入体系。

德庆着力推进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引导传统产业转型发展、骨干企业增资扩产,推动高新技术企业“树标提质”,以科技创新提升产业链价值、塑造产业发展新优势,力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

人才是第一资源,各地纷纷提出人才战略,吸引更多人才到肇庆创新创业、安居乐业。

鼎湖将和肇庆新区一体化推进肇庆新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肇港澳青年“双创”孵化中心建设,加快推进人才驿站建设,拓展提升肇庆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平台;高要将落实人才“绿卡制度”和“安居工程”;四会落实“西江人才计划”系列政策和肇庆“百千万”人才引育工程的同时,健全人才引进激励机制,完善科研成果评价机制,厚植创新土壤。

为对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高要将强化科技园区和创新平台共建共享,高标准建设金利省级高新区,打造大湾区科技创新产业重要承载地、科技成果转化聚集地;四会着重深化拓展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加快省级高新区申报创建和省级农业科技园建设,引进打造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封开谋划培育一批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制造业创新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开展产业核心技术攻关和新产品开发,提升产业竞争力。

怀集则在完善创新投入机制上下功夫,坚持和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坚决破除与产业发展不相适应的要素制约;力争“十四五”时期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速达11%;通过创建省级农业科技园,建设科技研发和成果转换平台,积极争取广深港澳科技孵化项目落户落地和大湾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