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骨气的词人(著名词人苏俊石斋壬寅词选)(1)

有骨气的词人(著名词人苏俊石斋壬寅词选)(2)

云帆诗友会,诗歌高地,心灵家园。荟萃天下诗友,弘扬传统文化。推介名家精品,展示新人新作。凭家国情怀,观千秋气象;以飞扬笔墨,写诗意生活。合众力,挂云帆,济沧海……

有骨气的词人(著名词人苏俊石斋壬寅词选)(3)

【诗词年鉴】石斋壬寅词选

有骨气的词人(著名词人苏俊石斋壬寅词选)(4)

作者简介苏俊,广东高州市人。中国楹联学会对联文化研究院评论部主任、新社艺术导师。有著述多种。

有骨气的词人(著名词人苏俊石斋壬寅词选)(5)

菩萨蛮愁边第一勾魂事。笼鹦念着伊名字。百转又千回。蜡灰心未灰。个中来复去。何日曾相遇。须尽此生痴。不教人得知。采桑子·失眠前宵雨打心头鼓,听一更更。应一声声。不管人间梦不成。今宵月点心头烛,争奈多情。嫌太分明。照到人间白发生。减字木兰花·选辑《当代四家词萃》有作汉灰秦烬。斫地莫歌天莫问。畹废春荒。唯见葵倾不落阳。蟫鱼未死。剩向灯前巡故纸。忍捡奇愁,抛入长江恐断流。思佳客·夜饮鉴滨狂醉即席赋此鉴水窥人眼最青。和盘托出小蓬瀛。酒须娥月登楼把,诗要朋山入座听。陶畔醉,屈边醒。生前身后总浮名。何如一叶江湖老,坐钓千秋万古情。清平乐·去岁处暑游玉湖尝留句云“最喜一年炎寇退,清风亦解趁闲人”今久未至矣去年今日。正坐佳人侧。湖眼山眉娇滴滴。赚我千怜万惜。别来明月应愁。相思几度成钩。唯有梦魂无禁,时时化作沙鸥。卜算子·用坡公韵卍字碧栏干,碧到千虫静。地凸天凹缝里行,今古唯孤影。障眼粒尘红,生灭谁曾省。万斛岩浆沸肺肝,不换人间冷。西江月·感冒毒暑甫如寇退,顽秋不放人过。凉恩热宠两嫌多。只乞无灾无祸。昨夜商风撼岳,今朝涕雪成河。垆边拥鼻枕边哦。聊当元龙高卧。按:垆,药垆也。

谒金门·咏暗恋用韦端己韵休轻忆。呆坐不如将息。说与猫知猫未识。薄情谁更觅。抛尽几多心力。敢露半丝痕迹。月又寡言星又寂。望枯沧海碧。秦楼月·效太白词意鸿炉裂。日乌斜堕西山缺。西山缺。烧天泼地,万枫流血。九重云里歌翻阕。十三陵下灰飞蝶。灰飞蝶。苍茫怀古,酒浇红灭。点绛唇·用东坡闲倚胡床韵案畔青山,擘云开出莲花朵。抜尖谁坐。望见凭窗我。琢句磨声,闲教鹦奴和。人来么。拾他些个。新豆红初破。蝶恋花·读桃花源记笔点如篙灯若水。引梦移魂,直入陶潜记。花到秦时花解避。人间莫道开无地。栅听鸡呼篱犬吠。问舍求田,未办渔郎计。十二万春藏个里。不须江海从今逝。苏幕遮·用范希文韵有情天,无恨地。十万流光,不损眉间翠。一往深深深若水。行遍星球,未出双眸外。换君心,为我思。辗转才知,永夜孤难睡。栏向红墙西角倚。袖底银河,聚得三生泪。水调歌头我醉一长啸,我醒一狂歌。酒杯而外无物,万事等闲过。漫说英雄入彀,不数曹刘敌手,胜败又如何。且就众芳饮,睡遍美人窝。懒修仙,慵学佛,任成魔。眼中日月,知为谁转两陀螺。好把黄金散尽,更向青山笑问,今夜肯埋么。却觅来时路,搀臂老松多。念奴娇·金陵望月大江如掌,向云边捧出、玻瓈样月。照我石头城上坐,细数嫦娥青发。酒泻鹦樽,箫吹鸾背,更欲明河渉。桂华浮动,恍然天地相接。自笑湖海清狂,百年能几,客里逢秋节。谁唤六朝人物起,醉话古今圆缺。王霸随尘,星辰转磨,万类齐生灭。谪仙应问,甚时归去银阙。浣溪沙·白露二首占断千眸那一方。蒹葭远近月中央。蓦然惊起却茫茫。陷我梨窝深似水,拾他珠露白如霜。银屏侧畔坐瑶潢。第几生曾共一槎。君来我去各无涯。载将秋梦入谁家。月纵迟圆期后夜,露从今白点苍葭。愁斤恨两更添些。虞美人·中秋晚会观金晨作舞金波忍放惊鸿去。更作翔风舞。歌中绝艳掌中轻。月色十分偏占、九分明。彩云归后银屏寂。永夜支颐忆。人间只重小蛮腰。谁见洛神来往、步琼瑶。浣溪沙·微博未获将身侍镜台。朝探博客每先来。心如守雀待屏开。青眼敢祈新顾盼,白头空怆旧情怀。绝知难得始为佳。浣溪沙·青丝爱煞江南万柳丝。香云未挽拂愁漪。镜边青到梦来时。昨夜为梳今夜篦,他生愿卜此生痴。不须牵系已相思。酷相思听熟争枝红嘴叫。百千句,谁知晓。最酷是相思忘不掉。前世事,今生了。今世事,来生了。记得初逢桃杏小。化蚨蝶,将花绕。算白发苍颜羞自照。人负尽,春多少。春负尽,人多少。按:红嘴相思鸟。钗头凤朝来困。宵来闷。雁差鸿派都无准。春归促。人归独。去帆婀娜,落花飞逐。簌。簌。簌。磨成粉。烧成烬。此心如豆红难褪。相思酷。相怜足。梦移声近,指敲门熟。笃。笃。笃。苏幕遮梦边枝,枝上朵。守得春来,守得人来么。灯豆无情偏作颗。不解相思,却点相思火。放帘开,容月过。夜夜还同,夜夜还同坐。忽报风前梅腊破。但说看花,但说看花可。

有骨气的词人(著名词人苏俊石斋壬寅词选)(6)

定风波昨梦无端忽着魔。起来难制泪滂沱。却恼鹧鸪啼不歇。才别。偏寻恨耳唤幺哥。记得屏前飞燕舞。回顾。荡人魂魄是秋波。万树梨云应好在。相待。问谁归去画青蛾。

相见欢·用李后主韵霓裳舞罢琼楼。上帘钩。私愿人天无夜不中秋。鲛珠断,蟾光乱。散成愁。却恐素娥从此绝回头。

调笑令三首调笑。调笑。若使人生再少。千金散尽方回。一笛横吹落梅。梅落。梅落。来作孤山病鹤。调笑。调笑。费尽莺痴蝶恼。年年等到花开。直到花飞日来。来日。来日。情字如何了得。调笑。调笑。听得双栖燕闹。多应昨夜迟归。误了朝来啄泥。泥啄。泥啄。风定红香自落。

如梦令三首听得香喷笛孔。看舞瑶池金凤。一曲紫云回,飞去玉清仙洞。如梦。如梦。满地月波流汞。为语小园芳众。今夜雨师来送。休道铁心肠,还被砌琴敲痛。如梦。如梦。满地落英无缝。红豆前生误种。收得相思一捧。葱玉试拈来,验取此情轻重。如梦。如梦。满地碎光浮动。

好事近三首撩起月边纱,偷看宓妃颜色。人在广寒高处,尽琼杯三百。清歌轻逐珮环飞,萦遍九霄碧。却驾彩鸾归去,住洛河之北。按:此首用秦少游韵。山锁两眉愁,临水黛痕低压。凭仗晚风轻熨,趁冰轮来恰。人间难舍是悲欢,千古几离合。沈尽舞尘歌屑,听晓莺啼霎。蟾魄泻秋空,山髻散成云瀑。谁信隔屏轻笑,撞心头狂鹿。银河都入眼波横,天地一时绿。还倩谪仙吹笛,和美人珠玉。

醉花阴三首粉面爱桃腰爱柳。却恼新来瘦。开过碧池莲,万绪千丝,都付多情藕。红氍昨夜人归后。坐画屏痴守。窈窕望明星,昵到今朝,还问君知否。一段横波流入画。直向屏前挂。新剧正含苞,守到花开,望到云英嫁。人间最有销魂夜。恍蝶身还化。争信不留侬,无赖霜钟,偏是声声打。按:新剧《炽道》将播出。一点唇朱犹未褪。梦浅留深印。银幕隔星河,那得相逢,那得相怜分。西风不剪千丛恨。只割肠成寸。泪比稼轩多,流到君边,来唤盈盈揾。

鹊踏枝·用冯延巳“谁道闲情抛掷久”韵半刻辞屏嫌太久。坐到天荒,膏塑呆如旧。若把相思都酿酒。世间谁饮谁消瘦。莫问爱花还爱柳。絮落香零,此恨时时有。窃笑鲛珠长湿袖。过人哀乐中年后。

蝶恋花紫艳蓝妖齐作朵。花替叮咛,勿使君忘我。爱字今生曾说过。不将幽恨留些个。世界三千尘一颗。来处无因,去日还无果。却为贪香连夜坐。眼前容易纷纷堕。

玉楼春·用晏殊“绿杨芳草长亭路”韵眼前都匪曾经路。但向未知终点去。相随两屐有心云,自在半簑无恙雨。一分甘抵千分苦。蚕茧欲枯犹吐缕。恐教兜转各回头,又是初逢还别处。

玉楼春·用永叔“尊前拟把归期说”韵燕吞莺吐何言说。欲问新愁声又咽。倾来银凿落中春,醉倒红氍毹上月。听歌杨柳难终阕。一夜丝缠心百结。藏将玉照枕函边,不信从今还有别。

鹧鸪天·用晏小山“彩袖殷勤捧玉钟”韵赚遍楼头琥珀钟。三分翠映七分红。杏花飘作沾衣雨,柳絮捎来醒面风。悭小别,怕迟逢。一春心事与谁同。漫差莺燕探消息,人在云阶月地中。

八声甘州·用柳耆卿韵看飘飘紫燕逐人来,飞入玉京秋。正云沈碧落,香浮蓬岛,月浸琼楼。笑我肩垂鹤发,情累早应休。偏为仙娥醉,整顿风流。坐到瑶潢渐仄,问清欢若水,谁个能收。便乘鸾归去,魂魄尚迟留。算难期、他生他夜,欲重过、那觅梦边舟。歌尘散,遍三千界,都是离愁。洞仙歌·观金晨水下舞蹈瑶池碧色,照金蕖轻举。忽变神鱼踏波舞。袖罗翻,恍听仙籁泠泠,环珮解,惊认江妃逢处。此时魂脱体,痴守屏前,千遍回看忘朝暮。风露扑人来,冷彻珠宫,苍葭外,顿迷归路。也不羡、辽东鹤孤还,只愿作青鸾、伴伊飞去。

八六子·用秦少游韵伫风亭。待他蟾月,宵来魄死还生。照水上红绡舞罢,栏边紫笛吹残,峭寒顿惊。仙姿羞对婷婷。乐府漫歌长恨,扬州错赋多情。但莫问、人天几回圆满,断云幽梦,落花啼鸟,应知此世唯供聚散,明朝难卜阴晴。乍烟凝。依稀隔纱旧声。

浣溪沙·用贺方回韵二首髩雾鬟云不染鸦。嫩于金柳更柔些。月轻如水薄如纱。今夜蝶寻前夜树,眼中人幻镜中花。在天之角海之涯。入夜偏明照水霞。不教人世色如鸦。栏边放出小桃花。蚁酒看倾邀月盏,莺喉听唱浣溪纱。少年风味更些些。

有骨气的词人(著名词人苏俊石斋壬寅词选)(7)

凤凰台上忆吹箫·依易安体瑶瑟弹香,舞裙翻雪,隔波催降湘灵。正翠禽呼侣,睡稳沙汀。争信回头是梦,人不见、只见峰青。春宵永,烧残烛影,咽尽箫声。堪惊。杜郎髩老,拈豆蔻凭谁,与说深情。况世途多恨,空负倾城。唯向黄垆沽酒,和月饮,醉醉醒醒。醒来后,沈阴未消,好系花铃。

鹧鸪天四万三千八亿秋。唯将那夜挂心头。舞低银桂犹闻曲,倾尽金荷更上楼。才转面,便成钩。圆时已种缺时愁。分明一枕人间梦,只得飞花送客舟。

步蟾宫·记梦用蒋捷韵东溟跳出蟾儿皎。替谁把、乾坤净扫。金波尽作酒波流,便饮过、千觞还少。清歌不放秋光老。蓦听得、仙鸡催晓。搀归独记缟衣人,枕畔说、檀郎醉了。

一剪梅·依蒋捷体不数夷光与玉真。眼角勾魂。嘴角生春。影疏香暗欲黄昏。梅是佳人。月是前身。少日风怀早化尘。误种愁根。错负深恩。更堪头白始怜君。泪莫留温。梦莫留痕。

声声慢·依蒋捷体堆红庭院,飘白湖山,珠帘不卷春愁。杜宇愁多,声声句句牵愁。亭前柳色几许,染平波、尽作离愁。雨来夜,听檐琴砌筑,加倍添愁。近日愁无避处,仗铜牙铁齿,嚼烂闲愁。贮海深杯,殷勤更为浇愁。长缨缚愁待展,借书灯、先战骚愁。甚暗里,又化蝶、偏续旧愁。按:愁多、愁无、缚愁三处皆按竹山体例。

虞美人·仿竹山听雨为人歌此调芙蓉盖与芭蕉叶。一夜声交接。少年贪睡不曾听。滴上心来始觉雨多情。多情恰似还珠泪。化作楼前水。楼前江水向东流。流到天穷地尽莫回头。鹧鸪天·壬寅九日小楼索咏槛外寒蛩为底催。旧登高处几人回。满城风雨秋多事,饱劫山河酒一杯。天减瘦,菊添肥。新黄好趁白头归。明年若使香如故,便叱金乌快快飞。

洞仙歌·壬寅九日依竹山体白衣谁是,恰渊明无酒。何况南山正招手。短笻随主懒,应怯登临,苍茫际,争信中原依旧。往年吹帽惯,顽谲西风,犹待人来作重九。衰髩忍簪香,料得黄花,销魂处、比侬还瘦。但觅个、栏儿倚些时,也不管鸦催、夕阳红皱。

鹧鸪天·咏菊借史梅溪韵谁遣篱香入梦频。秋娘莫道不如春。愿为陶令枝头朵,肯逐潘郎陌上尘。衣曳雪,髩梳云。还从月底认前身。重阳后更多风雨,守到心枯待故人。

鹧鸪天·用玉田韵二首风解叮咛耳畔吹。行云渐远渐声低。心如别夜将干蜡,身是离亭待折枝。天尽处,海枯时。化为尘滓亦追随。莫愁归路愁多少,不许从今更上眉。轻放秋痕入髩华。有涯生逐事无涯。谁怜梦里重来蝶,那觅人间已落花。浑冷澹,漫咨嗟。耳边沈尽旧筝琶。明朝酒醒须归去,流水空山处处家。

浣溪沙纲已无声电已空。隔屏人面渐朦胧。一灯犹曳五更风。沧海纵枯心未死,好花虽尽叶还红。劝君来去莫匆匆。

浣溪沙渐失中年渐减狂。新停恨辔勒愁缰。休吟露白与蒹苍。枕畔声来虫切切,楼头影过雁行行。月明偏在水中央。

浣溪沙愿作孤蛾脱茧飞。自投情网触蛛丝。人生可惜莫空归。杜牧寻芳须及早,崔徽画像已嫌迟。尝他欢喜咽他悲。

浣溪沙舞袖翩翾燕不如。清歌滴沥耳先酥。问他眸子嵌星无。细认是梅还是月,顿教忘世复忘吾。梦中伊甸尚当初。

浣溪沙日盼明妆出镜来。眼波如济亦如淮。能苏朽骨洗凡胎。春愿作花长插髻,秋甘为月更投怀。一年欢抵百年哀。

浣溪沙百海千桑聚一沤。看他生灭与沉浮。江山梦里醒来否。胆似孤灯犹战夜,心如病叶早知秋。矮笻扶上最高楼。

浣溪沙别有风怀未易删。何辞白首对红颜。花开四面坐中间。待雨人皆望帝阙,为云我只住巫山。魂酥魄软唤回难。

浣溪沙八百番花一蝶过。欲回天地听笙歌。休惊柳外夕阳多。细翦愁丝劳燕子,潜偷话柄恼鹦哥。问谁真个醒来么。

浣溪沙才近黄昏便卷帘。倚楼人影一双添。旧凭肩处上凉蟾。酒绿重闻金缕曲,豆红犹凝玉葱尖。分梨滋味杂酸甜。

浣溪沙世味般般已饱谙。食盐今竟不知咸。惜无纤手为分柑。换酒诗文何碍俗,爱山颜色未妨馋。菊英归路满头簪。

眼儿媚·本意用王雱韵百计难逃眼波柔。沧海正凝愁。今生今夜,那星那月,相望无休。垂杨认得江南绿,何处不遮楼。销魂最是,漫天飘絮,蓦地回头。

人月圆·桂花借吴彦高韵林红太艳篱黄澹,偏爱木樨花。月芒深处,焙香庭院,临水人家。云英未偶,秋风渐老,天色如鸦。昨宵枝上,今朝地下,明日江涯。

有骨气的词人(著名词人苏俊石斋壬寅词选)(8)

柳梢青·本意用蜜殊上人韵

嫩色侵沙。蛾眉自画,燕尾双斜。雨腻风甜,桃轻李薄,都是庸花。年年过客无涯。万千缕、深藏旧鸦。脂水遥拖,粉墙低覆,错认伊家。

少年游·玉照用子瞻韵折回香雪,拈来织指,犹是去年花。轻颦轻笑,重寻背景,桥畔那人家。素影入波吹难皱,谁唱浣溪纱。却恐双鸳齐惊起,春争向,髩边斜。摊破浣溪沙·秋怀用中主韵落尽金梧未肯残。秋娘独住水云间。妆髻随宜自梳洗,要谁看。茧足敢辞千载远,采芙甘受五更寒。唯恐所思留不得,绕江干。

有骨气的词人(著名词人苏俊石斋壬寅词选)(9)

有骨气的词人(著名词人苏俊石斋壬寅词选)(10)

十楼词

有骨气的词人(著名词人苏俊石斋壬寅词选)(11)

水调歌头·黄鹤楼横笛唤黄鹄,天半落几头。素云无住无寄,千载尚悠悠。为语当初太白,不信如今搁笔,风物正清秋。诗魄几回醉,待我最高楼。地南北,山远近,日沉浮。诘他仙佛,茫茫尘劫甚时收。争忍疮痍入望,好放江河在掌,浩荡洗烦忧。事了振衣去,骑翼玉京游。满庭芳·岳阳楼风拨筝琶,月明杯勺,洞庭知劝人游。昔闻今上,何处杜陵舟。疑是纯阳道士,云边鹤、飞过中洲。依稀见,披襟范老,忧乐自登楼。悠悠。千古意,都将浊泪,弹与清秋。便低诉君山,眉黛应愁。几度红羊劫里,谁拍槛、凝睇神州。高寒外,苍茫独立,天地一沙鸥。贺新郎·滕王阁高阁摇双翼。乍升腾、抛离地表,啄开空碧。浩浩赣江供洗眼,上下流来一色。问淘尽、英雄几粒。南浦西山云雨在,甚千年暮卷朝飞急。天不语,自今昔。王郎壮彩韩公笔。叹奇才,鬼惊神诧,凤漂鸾泊。画栋珠帘成毁惯,字字依然人立。试唤酒、长鲸倒吸。漫数揭竿争鼎事,送落霞孤䳱翔无极。应笑我,尚留迹。八声甘州·鹳雀楼正黄河插翅破云来,咆哮入东流。唤中条捧日,殷勤照我,更上层楼。双目真穷千里,天地与身浮。欲驾栏边鹳,飞下蒲州。一自王郎归去,问谁援彩笔,重赋英游。记风毛雨血,神鬼泣荒邱。笑书生、麻鞋布袜,愧囊空、无策补金瓯。沈吟处,乍惊尘起,凝作闲愁。沁园春·大观楼四面窗开,放入滇池,荡涤肺胸。正风清若篦,轻梳杨柳;日融如粉,新点芙蓉。近浦铺笺,遥山泼翠,水墨调匀澹复浓。评章罢,是诗中画好,画里诗工。大观能几番逢。欲唤起孙髯共酒钟。算有情花月,终归儿女;无穷家国,留待英雄。三尺渔竿,一根藤杖,湖海苍茫莫问踪。栏干畔,试勒回天地,吓醒鱼龙。念奴娇·北固楼浮云乍破,望危亭翼起、苍如健鹘。天下最多风景处,认作鬼施神设。两点金焦,半空台殿,捧出瓜般月。大江开口,一声高喷涛雪。应笑南北狂踪,伤今吊古,吐尽鹃喉血。欲唤稼轩相对饮,醉睨曹刘无物。柳外斜阳,楼前芳草,万象同生灭。佛盂甘露,甚时尘世浇彻。望海潮·蓬莱阁仙风嘘雪,灵旗奔电,潮来直叩天门。方丈半遮,蓬山尽露,栏前似幻疑真。谁为唤迷魂。众峰忽伸臂,擎出朝暾。彻地光明,踏波飞舞万金鳞。千年事去无痕。笑王秦霸汉,逝水浮云。徐福未归,田横不帝,鸥边几换沙新。江海着闲身。把酒招坡老,同看扬尘。那觅珠宫贝阙,高阁欲黄昏。高阳台·天心阁岳麓填胸,湘江瀹眼,山川不负登临。高阁凌虚,举头来叩天心。怀沙赋鵩文章国,问兴亡、千古谁任。记曾经,兵燹苍凉,草木萧森。凭栏酒泼西风热,吊呼春杜宇,衔石冤禽。东望重溟,愁云尚结妖祲。枯槐难醒中朝梦,更何堪、万马齐喑。听潮生,醉叱鱼龙,漫主浮沉。满江红·阅江楼狮子山头,罡风洗、登楼耳目。凭指点、六朝花树,一江珠玉。试勒樽前将堕日,漫观枰上无完局。劝先生杖履且从容,莺声熟。浪狂走,地敢束;帆直下,天难梏。便连今带古、尽归淘漉。万字栏留南北客,五条弦奏箫韶曲。逗乡心暗逐晚潮来,追黄鹄。永遇乐·镇海楼羊石探春,鹅潭沽酒,天下佳处。汉往唐来,王图霸业,总被江流去。层楼第五。星摩斗摘,谁个目空今古。却教他,清钟打碎,一罂铅月如注。凭高控远,红棉争出,消受欧风美雨。鹗视鹰瞵,海飞云沸,朝夕无停驻。浩茫尘劫,渺漫人道,甚日苍生自主。危栏外,潜虬拨剌,晚潮乍怒。

有骨气的词人(著名词人苏俊石斋壬寅词选)(12)

深度阅读苏俊:诗词与对联写作

诗联是两种不同的文体,它们既有其独立性,也有一脉相承的关系。对联文体的产生是诗词发展到成熟、繁荣时期的产物。对联的滥觞一般认为是后蜀君主孟昶的联帖“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从文字、句式来看,这一联与近体诗五律中的一联没有任何区别。所不同的是蜀主孟昶作的不是八句,而是仅此一联,并把它书写后张贴。对联脱胎于诗词这种说法已被广泛认可,此不赘言。本章仅就诗词艺术在对联写作中如何运用展开陈述。

犹记诗联爱好者某君尝赐翰下问,诗联二艺以先学何者为宜。我的回答是先学诗词,后习对联。原因何在?就其渊源而言,由于对联脱胎于诗词,它在形式上不可避免地受到诗词的影响,比如句式、句法等;在艺术手法上,诗词的艺术手段广泛地运用于对联写作中,学诗的过程也等于兼学了对联。反之,先联而后诗,于学联者并无不可,但由于对联最重要之文体特征为对偶,它主要的目的也是在对仗中表现艺术美,而对偶于诗词而言仅作为构成部份(如律诗中两联)或一种修辞手段,对联之精工充其量只能增加诗的美感,并不作为文体核心而存在。更因为诗词之样式非常丰富,诗则有绝、律、古风;词则更为复杂,据不完全统计,词牌之繁复达一千七百余调。此外,作诗之法讲究起承转合、选韵得宜,填词更是每一词牌均有其不同之体气,须用不同笔调、音色。凡此种种皆比对联之写作复杂得多。所以,先习对联于学诗并无太大帮助。而由诗入联,则往往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余复记幼时习诗,学至五七言律时,也为碰到对仗这只“拦路虎”而头疼不己。我是七五年生人,虽自幼受家学熏陶,读过些诗古文辞,但终究缺少古典文学系统性的训练。当时也正值初中时期,底蕴不足,故艰于作对。为了学习律诗,我尝试了多种训练方法。其中最有效的是选取唐宋名家成句,或上联或下联,自己试着对一下。对好了再与古人原句比较,看能得古人几分神韵。刚开始是比较粗疏的,一个学期过后,自觉稍有进境。如杜甫诗上句:江山如有待;我则对:风月最无聊。李白句:两岸猿声啼不住;我则对:一汀凫影去还来。练习时我首先注重词性的工整,然后尽可能做到上下联有所勾连,合起来让人觉得有诗味、诗意在。慢慢地在摸索中学习对句,直到能自如地写律诗为止。这种方法既能在学诗过程中兼学作对,又能加深对诗词意境的认识,故而我非常乐意把它推荐给诗联初学者们。

回到诗词运用于对联写作的话题。首先,诗词在句式上给予对联写作强大的支撑力。诗词的句式从二言至八言,都是对联写作中经常用到的。尤其是四、五、七言句式更是对联不可或缺的句式。诗的四言多见于先秦之《诗经》;五七言则肇源汉魏六朝以迄于今。这些句式支起了对联整个架构,流行于清代至于今日的常用句式多由四、五、七言句构成。这个比比皆是,就不予举例了。而长短句即词的句式运用于对联写作更有双重之意义。其一与诗同,其二为长短句句式之参差变化,为对联之节奏变换提供了有益的参考。长短句句式运用于对联写作,试举辛弃疾《沁园春》词为例:

看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月初弓。

这种以一字领四句之句式被后人广泛地运用于长联写作中。如孙髯翁《大观楼》联“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便是对辛词句式的直接克隆。而词句长短变化也为对联节奏点变换提供了实例。如《南京藩署联》: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

从这副联的节奏点来欣赏,觉得很有宋词味道。开头两个分句是从东坡《念奴娇》词中化出。三、四、五分句则借鉴了东坡《八声甘州》“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句式。也不完全套用,而是在前人节奏的基础上加以发挥,读起来节奏上有长短变化。整个联不是呆板的,而是通过参差的节奏变换收到了活泼新鲜的效果。又如王珊森联:

莽乾坤能得几人闲!好安排铁板铜琶,唱大江东去;

好风月不用一钱买,休辜负青山红树,送爽气西来。

读过此联而不叫好的人大概是很少的。联中那种一气贯注的气势至为动人。这种气势是通过句式、节奏串连起来表现的。第一分句即取法了词牌《八声甘州》的起拍,如东坡词“有情风万里卷潮来。”句式、体气、声势皆酷肖苏词。二、三分句则于词牌《永遇乐》有所借鉴。如稼轩词:”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全联读起来也是词味十足的。

为什么对联在句式上要倚重于诗词呢?于诗而言,四、五、七言句式尤其五、七言句式有着严格的平仄要求,即合乎格律之律句,律句置于对联中自有一种平仄和谐的格律美。于词而言,因为词在古代是按谱演奏的,也就是合音律的文体。词的句式运用于对联写作自有一种无与伦比的音乐美。

律句入联是最常见的,说明它符合读者审美习惯,被广泛地接受。而长短句入联则更具开拓之空间,如何更好地将词的音乐节奏美融入对联中,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去尝试、开辟的领域。这对于丰富对联的节奏变化,提高对联的艺术品位将起到难以估量的作用。

以上是诗词形式上作用于对联写作的论述,它是必要的,但不是最重要的。诗词作用于对联重中之重是艺术手段之运用、意境之塑造这些更内在、更深层的东西。

先说艺术手段。诗最具概括性的要素古人称之为“六义“,风雅颂赋比兴是也。风雅颂是概括了诗的题材种类;赋比兴则囊括了诗的艺术手段。诗词题材比之对联,风者,山川文物、风土人情也。对联中的山水、风俗、咏史、咏物等可归入此类。雅者,寄情托喻也。对联中之抒情、投赠、讽世,嫉邪可归入此类。颂者,赞美时政激荡潮流也。对联中歌颂人民、政冶等可归入此类。至于赋比兴作用于对联写作,尤其显得切实可行。历代优秀对联大部分都借用了诗的艺术手段。赋者,叙述、铺排也。对联中要点明地域、人事等离不开赋体的铺叙。比者,以此物、此事比彼物、彼事也。诗中的“比”具体表现在用典手法上,对联亦可作如是观。高超的用典手段运用于对联写作,能极大地增加对联内涵的厚度、深度。用典目的是以最少的文字表现极丰富的内涵,典雅的表现可以避免作品流于浅白、粗伧。至于兴者,抒怀感兴也。对联虽有其实用性一面,然一切文学其所以能传诸久远的原因,在于它能寄托情志。从这个文学的原点而论,对联也概莫能外。历代第一流联作或抒情、或言志、或阐理,都不可能离开这个“兴”。

综上所述,诗的“六义”都不同程度地作用于对联写作。而作为艺术手段的“赋比兴”于对联写作更有现实意义。尤其是比,更具示范性、操作性。用典也是诗联写作能否迈向更高层次的一道门坎,如何熟练、巧妙地运用典故,很值得诗联作者去探究。我归纳了一些个人看法,认为对联写作中的用典有如下要点:

一、用典要切。用典首先要切合题材主旨。比如说重阳,对联中单说饮酒是不切主题的。重阳可饮,中秋可饮,酒随时随地皆可饮。如果在酒的前边加一个“菊”字,变成饮菊酒,或用陶渊明“白衣送酒”典,那么就确凿无疑是指重阳了。用典的贴切,古人有些联作相当瓷实。试予举例:

杨蓉浦题临潼华清池环园

绣岭委荆榛,只余堠馆留宾,记当年赐浴池边,长恨空吟白傅;

环园新结构,云是唐宫旧址,问我辈沉香亭北,雅才谁嗣青莲。

上联拈来白居易《长恨歌》中句“春寒赐浴华清池”,下联则翻出李白《清平调》中句“沉香亭北倚栏干”,两个诗典都指向同一对象杨贵妃,切实而不能移易,具见用典之功力。

又如前人题衡山祝融峰

望望七十二峰,工部游时,诗圣有谁能继响;

遥遥一千余岁,文公去后,岳云从此不轻开。

上联言杜工部《望岳》五古,下联言韩吏部《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七古。杜韩此二诗皆直指题旨祝融峰,把诗圣、文宗请入联来,既贴切又显得大气、郑重。

二、用典当活。对联写作中运用典故不宜照搬,照搬显得呆板无生气。用熟典而有生气,赋予其新的艺术生命力,这才叫高明。所谓化腐朽为神奇者是也。也以重阳为例,大家都应熟知孟嘉“龙山落帽”典。如果在对联写作中照搬“落帽龙山忆孟嘉”或“龙山落帽自年年”这些是非常笨拙的。苏东坡《南乡子》却与恒流迥异,“破帽多情却恋头”同一典故,到了不同人的手里,呈现出来的是完全不同的风貌。两相比较,哪个好?当然是大苏好!好在哪里?好在活用了熟典,而前者只是照搬,如木乃依一样,形状虽存却了无生气。前人联中典故的活用有的极精采,试予举例:

边贡题温州文信国公祠

花外子规燕市月;

水边精卫浙江潮。

边贡为明后七子之一,精于用典。上联用王令“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诗典,结合文天祥就义处“燕市”将文生前鞠躬尽瘁之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下联则以《山海经》中精卫填海的典故将文身后之英风描绘得有声有势。此联将典故加以剪裁,更与人物、地域结合来写,给人以极强之艺术感染力。此即用熟典而有生气者。

又如九江琵琶亭联

灯影幢幢,凄绝暗风吹雨夜;

荻花瑟瑟,魂消明月绕船时。

此联用典之活堪称极至!上联用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船窗。”诗典,以白居易挚交元稹之诗作间接点明九江琵琶亭,用典之曲折迂回令人拍案叫绝!下联则用白居易名篇《琵琶行》“枫叶荻花秋瑟瑟”、“绕船月明江水寒”以言本事。上联曲以致之,下联直而出之,堪推合作。

用典之妙一之以切,一之以活,得此二字要诀,于对联写作可谓如虎添翼,水平必能更上层楼。

诗词艺术最重意境,自王国维提出“境界说”以迄于今,意境一词为广大作者所认可。读某人之诗,辨其优劣一般就说有无意境。古代诗词中的意境,经过加工、重组运用于对联写作,是当代、甚或更久远的未来最值得我们去努力研究的一个课题。如何令对联在实用之余拥有诗词的意境,古代联家已作出很多有益的尝试。我们在继承历史文化遗产时,要有承前启后、勇于开拓的信心和毅力,使对联艺术更臻完美。兹试举部分前代联家佳作,以供欣赏、学习。

济南辛弃疾祠联

烟柳斜阳,归去东南余半壁;

云山故国,望中西北是长安。

上联借用辛词《摸鱼儿》“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句意以寓时局危殆之忧。下联借用辛词《水龙吟》“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词意以托家国之思。全联沉郁顿错,雅称其题。

又如镇江甘露寺更上楼联

到此已穷千里目;

谁知才上一层楼。

此联借唐王之焕《登鹳雀楼》句意,以加深一层的写法极言此楼位置之高,出人意表。

再如安徽当涂采石矶太白楼联

狂到世人皆欲杀;

醉来天子不能呼。

上联化用杜甫《赠李白》“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句意将李白狂狷之情性一笔勾出。下联也是化用杜甫《饮中八仙歌》“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句意突出了李白藐视权贵的高尚品质。

复如武汉黄鹤楼联

何时黄鹤重来,且自把金尊,看洲渚千年芳草;

今日白云尚在,问谁吹玉笛,落江城五月梅花。

上联隐含崔颢“芳草萋萋鹦鹉洲”句意,下联则隐括李白“黄鹤楼中听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句意。全联典雅浑成,诗意极浓。

以诗词意境入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对诗境的熟悉、领悟。在运用过程中,当注意以下两点:

一、诗境入联当自然浑成

自然浑成指绝去摹拟痕迹,经过加工、重组的诗境能与对联中要表现的对象融为一体。前人在这方面多有佳构,兹更作举例。

成都杜甫草堂花径联

背郭堂成,锦里溪山千古在;

沿江路熟,青郊草木四时新。

上下联第一分句截取杜甫《堂成》“背郭堂成荫白茅,沿江路熟俯青郊。”中前四字,“堂成”直扣草堂;“路熟”则点题花径,巧截成句,如出己手,自然而然。

又如成都望江楼联

策杖喜重来,看风涛滚滚,流不尽云影波光,天外更昂头,岂徒览南浦清江,西山白雪;

临轩空四顾,怅今古茫茫,历多少佳人才子,蜀中堪屈指,复何数吴宫花草,晋代衣冠。

上联结二句借杜甫《野望》“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诗境,以言其地之景胜。下联结二句则用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诗意,以言其地人材之杰特。通过借用古诗句意,更深一层抒发了登楼怀古、关怀家国的思想感情。所借之句意与登楼情景亦相吻合,可谓浑化自然,融合无痕。

二、诗境入联当生新

刘勰《文心雕龙》:“若无新变,不能代雄。”乃亘古不易之理。无论诗联,胥贵在学古而生新。倘若只解步趋古人,则古之已有,何待于今?故新创当为写作之第一要义。如何在对联写作中以古为新是对联作者亟待登攀的高峰。兹举前人此类佳联,以供参考。

顾复初题望江楼濯锦亭联

引袖拂寒星,古意苍茫,看四壁云山,青来剑外;

停琴伫凉月,予怀渺渺,送一篙春水,绿到江南。

此联诗境幽窈,神韵悠然。联中借用了大量古人诗境,如“引袖拂寒星”为南宋词人张玉田《忆旧游》词中的成句;而“停琴伫凉月”则出自南朝著名诗人谢眺的《移病还园示亲属》一诗。再如“予怀渺渺”则借用屈原《九歌》中“渺渺兮予怀,洞庭波兮木叶下。”句意。此联诗意新用在下联最后两个分句“送一篙春水,绿到江南。”。此句应于宋代词人贺铸的《怨三三》词“对梦雨廉纤,愁随芳草,绿遍江南。”有所借鉴。但顾复初此联是借别人杯酒,抒自我情怀。“送一篙春水,绿到江南”变贺词之柔弱为雄健,从气韵上可以说已压倒贺词。这个与宋人黄山谷所提倡的“夺胎换骨法”大似,借古人之字面、句法而以新意出之,此之谓“夺胎”也。

又如南昌滕王阁联

有才人一序在上头,恨不将鹦鹉洲踢翻,黄鹤楼捶碎;

叹沧海横流无底止,慨然想班定远投笔,终子云请缨。

此联上联极精采,亦生新之所在。“恨不将鹦鹉洲踢翻,黄鹤楼捶碎。”原是借用李白《江夏赠韦南陵冰》诗中“我且为君捶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句意。此联易“倒却”为“踢翻”最见作意,一种豪气自文中陡生,直欲方驾太白!而太白此作原为朋俦间酒后狂言,并无实指,此联则为题咏滕王阁,“踢翻鹦鹉洲”、“捶碎黄鹤楼”者何也?以言王勃一序之空前绝后压倒后来之崔李也!则滕王阁历史地位之高于中可见矣。同样或类似的文字用在不同场景,新意横生,此真神鬼莫测之手段也!

关于诗词艺术运用于对联创作的题目很大,内容极丰富。它就像一座沉埋于厚土下之宝石矿藏,在当代联界尚未引起足够的关注。作为诗联爱好者理当肩负起探索之责,总结前人经验,为对联创作开辟出一角全新的天地!

有骨气的词人(著名词人苏俊石斋壬寅词选)(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