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儿时的集体游戏中,男孩子玩的,多与“打仗”有关,而在岭南地区,可能与地理环境相适应,在丘陵山区“打仗”,基本上以“步兵”为主,唯一出现过“骑兵”的“战争”,印象中只有一种,那就是最受男孩子喜欢的“骑马打仗”。
“骑兵”作战与“步兵”作战,有着十分明显的区别,不仅表现为双人组合与单兵作战的人数不同,而是主要体现在力量的气势恢宏上和场面的大气磅礴上,只有亲自参与过那种“战争”,你才能体会到那种令人热血沸腾的震撼和壮烈,以至于几十年后回忆起来,你还会有置身其中的动感。
正因为战况的惨烈,所以“骑兵”作战的规则要比“步兵”作战严格得多:
<1>. 两人一组,一人做“战马”,另一人做骑手。
<2>. 骑手与骑手在马上搏斗时,“战马”只能够移动双腿,严禁用手拽、拉、推对方的骑手,但可以用身体去撞对方的马。
<3>. 骑手只能用双手拉扯推搡对手,不能用脚踢、踹对手。
<4>. 骑手身体的任何部位触及地面即为失败,对手获胜。
<5>. 如果双方的骑手都坠地,则先坠地者失败,后坠地者获胜;同时坠地则为平局,可重新比赛。
组合作战更加突显了配合的重要性。首先是体重和力量的配合,一般骑手的体重比较轻,但要具备灵敏的身手,善于闪躲腾挪,有一定的臂力、抓力和耐力;“战马”则要求身材粗壮,有相当的体重和腿部力量,确保能长时间抱紧骑手。其次是战术的默契和配合,骑手和“战马”要能达到心意相通,一旦骑手与对手拉扯起来,“战马”最好能根据骑手的需要随时做出各种配合动作,或往前冲,或往后退,或转圈等,有利骑手把对手拉扯下去。
这种游戏也是所有角力游戏中危险性最大的一种,因为在激烈的拉扯和冲撞中,免不了会发生“战马”脱手而导致骑手从马上摔下来的意外。我就亲眼看到过一个小孩在比拼中从马上摔下来,单手撑地,导致了骨折。那种场景,令人不寒而栗,至今还记忆犹新。
为此,不少家长对这项游戏是不支持的,甚至禁止自家的小孩参加这种游戏。
可对男孩子来说,天生就喜欢冒险和刺激,偶尔的一次意外并不能浇灭我们对“骑马战争”的那种狂热。为了能继续玩下去,我们也采取了相应的对策:远离公共场合和寻找更安全的场地。
我们终于找到了一处地方,那几乎就是专门为了我们进行骑马打仗而存在的地方,就是镇上十分有名的一块大沙滩——大洲顶。
大洲顶位于石龙镇的上游,横亘在绣江河的左岸,就在居民区的旁边,一直以来就是孩子们嬉水弄沙的天堂。它留给我儿时最深刻的印象,一是沙滩的巨大,奔跑在上面,似乎总也跑不到尽头,给人一种无边无际的感觉;二是沙子的晶莹洁白,赤脚走上去,就像踩上了松软、舒适的地毯,脚板还有点痒痒的感觉。
在如此巨大的沙滩上撒下十几个小孩,根本就不显眼,远远看过去,还以为是在戏水或者玩沙雕,没想到,这里马上就会变成硝烟弥漫的战场。
开战前,双方的“司令员”同样也是采取“猜号沉”的方式选挑人马,当然,这也是例行一种手续而已。经过长期的征战,大家之间都基本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搭档,谁当骑手,谁当“战马”,都有了明确的分工。挑人的时候一般不会打乱原来的组合,因为新的组合没有经过磨练,即使是最好的骑手配最好的“战马”,战斗力也会大打折扣,这与现在乒乓球和羽毛球的双打配对道理是一样的。
战斗刚开始,其本上还是骑手之间的较量,双方都有点小心翼翼,挥舞着单手或者双手,尽量避免被对方率先抓住你的手腕或拽住手臂。先下手为强,这在骑马打仗上显得尤为重要。当然,如果你的臂力够强,后发制人也是可以的。
当上面的骑手试探结束,双方扯在一起僵持不下时,就轮到“战马”表演了。有经验的“战马”会根据骑手的需要,或推或拉,帮助上面的战友把对手拽下马来。如果还是不奏效,“战马”就会放开双脚,大幅度转圈,硬要把对手给拧下来,同时,“战马”之间也会相互用身体碰撞,把对方“战马”也撞倒了,战争就结束了。
只有在这种场地,才能充分地体现出“战马”的重要性来。沙滩上的沙子十分松软,平时单人行走也会一脚深一脚浅的,总会有一种找不准重心的感觉。现在“战马”要驮着几十斤的重量,并且还是一个大活人,忽左忽右忽前忽后地拉扯着行走,还得尽量保持平衡,不让上面的骑手摔下来,难度之大,可以想象。有时,肩上的骑手撑不住了,头朝地地垂下来,只靠双脚绞着“战马”的脖子,有力量的“战马”还可以硬扳着骑手的双脚,帮助他重新坐起来继续战斗,有这种能力的组合,是很难被打败的。
(网图 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