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艺术家,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尼采哲学家的爱情史?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尼采哲学家的爱情史(哲学家的爱情史)

尼采哲学家的爱情史

本文转自:艺术家

约翰·洛克,英国哲学家、经验主义开创人,同时也是第一个全面阐述宪政民主思想的人,在哲学以及政治领域都有重要影响。洛克终身未娶,在1704年溘然长逝。

一、洛克的名言和洛克的家庭

“我既服从权威也酷爱自由”。

和众多哲学家相比,洛克很幸运,成年前父母双全。据说,他的母亲极其美丽,但洛克很少提到她,只说过她是一个“非常虔诚的女人,一个充满柔情的妈妈”。父亲是个小地主和业余法律事务代理人,给一个负责司法事务的地方官当职员,协助他管理行政事务。父亲对他影响较大,他说:父亲是一切亲属中最重要的人。他所能想象的最大满足就是报答父亲的关心和溺爱。因此,父亲的行为作风和职业内容对洛克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

二、洛克的爱情

洛克一生为政治奔波,热衷政治的他最后也终身未娶。

洛克在某些方面是很浪漫的。他在你牛津大学上大学的几年其间写过很多忸怩的调情信。他和其中一个女人的通信历时很长时间,并多次暗示他想结婚。洛克最严肃的爱情是爱达玛丽斯·库德沃斯,他是剑桥柏拉图主义者拉尔夫·库德沃斯的很有教养的女儿。遗憾的是,它们初次结识时她年仅24岁,而他已到了“知天命”之年。达玛丽斯以非常有效的妥协手段,既保持了对柏拉图主义者父亲的哲学信仰,又不失去对经验主义者洛克的哲学信仰。她与洛克互赠的诗歌表明,一个人的爱情不会很快同另一个人的爱情相吻合;当一方想要爱情时,另一方想要的却是友谊。她后来嫁给了一个男爵,但她把年老多病的洛克庇养在她家里。她家里存放着洛克的全部行装和近5000册书。洛克这位著名的哲学家就在她家里工作并接待宾客。她比任何人都更亲近洛克,大量关于洛克的个人消息主要来自于她。

洛克对孩子们也有深厚感情,以亲昵的称呼来称他好友的孩子,不仅如此,他还想充当所有朋友子女的卫士和保护人。

晚年洛克是一个温和的老人,在感情上深深眷恋着他的朋友。他给一个朋友写道:生活就是到你所爱的地方和你所爱的人在一起。

他好像没有体验过初婚的不便,没有孩子就急于当父亲。作为这样一个未曾婚娶的父亲或祖父式的父亲,他对孩子们比他们的父亲更溺爱有加。我们很难想象他为什么不结婚。或许是因为他体验过他母亲太难相处,更有可能,是因为他母亲太顺从,不符合他提出的民主政府中公民的角色。这一切让我们对他很是费解。

三、洛克终身未娶的缘由想象

然而,我们之所以费解就似乎因为我们都很普通。他之所以不婚娶的原因我们在这里可以罗列出来:

首先是他对于自由的追求。他认为一个人最大的权利是生存、自由和财产。显然,在人生的道路上,这种自由在他看来是一种违背常规的理解。他认为追求自由是为了更加理性,每一个人到成年以后就有合理的辨别能力,那么或许他认为婚姻会导致他自身的辨别能力的丧失?

其次,显然他在事业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后在人生逗留时刻岁月沧桑,人已老去。情还在,人分离。就如他和达玛丽斯的爱情。或许在之前,他总是这么匆匆,以至于一路的爱情只能变成快速行驶的列车两边的风景,片刻也不能停留。等他要下车的时候,一切已成为一种说不出的痛楚,变成一个会说话的哑巴,只能以继续前行来填补心中的裂痕。对于他这样一个人生的旅行者来说,遇到一份真正属于自己的爱情何其珍贵。我们是否也是这样呢?我们是否也在奔波之中忘记了身边关心自己甚至在不知不觉中爱过自己的人?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如他的政治理想一样,洛克也是一个充满爱情理想的人。就如中国近代金岳霖对于林徽因的爱,深藏多年,却在无言中一直述说着。正如他自己说的:“生活就是到你所爱的地方和你所爱的人在一起”。如果能实现这个梦想,又还需要计较很多的其他吗?有时候爱情和友谊我们孰是孰非,又怎能辨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