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遗余力
最近两年经济大环境不太好,出现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内卷”。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还是没有放弃,仍然在“不遗余力”地奋斗。当然也有少部分人“不想努力”,直接躺平。
但总体还是好的,大部分人都是积极向上的,这点值得肯定。
而且我相信,终有一天我会感谢今天努力的自己。
“不遗余力”出自《战国策·赵策三·秦攻赵于长平》,意思是毫无保留地使出全部力量,不留存一点儿剩余的力量。它的同义词是:竭尽全力、尽心竭力、倾巢而出、全力以赴等。它的反义词有:敷衍了事、敷衍塞责、留有余地等。
“长平之战”时,赵孝成王听信谣言,用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换下了老将军廉颇。
“长平之战”后,赵军大败,赵国元气大伤,向秦国求和。
长平之战
秦国趁机要求赵国以割让六座城池作为条件,否则免谈,赵国一时拿不定主意。
恰好这个时候,楼缓刚从秦国回来,赵王就问楼缓:“秦国要我们割让六座城池,否则免谈。先生有什么看法。”
楼缓说道:“这不是人臣所能知道的事情,我还是不说为好。”
赵王心急了,命令道:“说来听不听,我不追究你的过失就是了。”
楼缓这才说道:“大王听说过公甫文伯的母亲的事情吗?”
赵王顿时来了兴趣:“说来听听。”
楼缓劝说赵王割地求和
楼缓说道:“公甫文伯在鲁国做官,结果病死他乡。两个女人为了追随他,也死了。他的母亲听说了这件事,却没有哭。他的仆人说;‘哪有听说自己儿子死了也不哭的呢?’他的母亲说:‘那个母亲不疼自己的儿子呢!即使是孔子这样的圣人,活着的时候,鲁国的人都不喜欢他。后来死了,却有十六名妇人愿意随他而去。现在我的儿子在异乡做官,死了之后还有两个女人愿意追随他而去,可见他是一位值得尊敬的人。能有这样的儿子我应该高兴才是’。”
赵王一头雾水,没有听懂。
楼缓继续说道:“从母亲的角度来看,公甫文伯是一个贤能的人;从妇人的角度看,他一定是一个对长辈凉薄,却对妇人深情的人。这就是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看法就不同呀!现在我刚从秦国回来,如果劝大王割地求和。大王一定会认为我收了秦国的好处。如果不劝大王割地,赵国现在是秦国的对手吗?如果非要问我意见,我还是劝大王割地算了。”
虞卿劝说赵王不要轻易屈服
虞卿听说了这件事,马上进宫去见大王,说道:“大王不要听他们的,他们不过是说得漂亮罢了!”
赵王问道:“那么先生有什么高见呢?”
虞卿问道:“大王糊涂呀!秦军进攻赵国的时候,是因为疲倦了而撤军;还是因为大王长得太帅而撤军的呢?”
赵王还不糊涂:“废话,秦军攻打我们的时候‘不遗余力’,巴不得把我们灭族了,所以肯定是军队疲惫了,后勤跟不上了才撤军的呀!”
虞卿继续追问:“那今年秦军来了,我们割让六城苟活;那明年秦军再来了,我们割让城池,秦军会善罢甘休吗?”
虞卿
楼缓忍不住插嘴道:“这不是我们臣子能考虑的了,我们只要能给大王分忧就行了。据我所知,秦国攻打我们而不攻打韩国和魏国,原因就是我们侍奉秦国不够殷勤呀?”
虞卿说道:“大王三思呀?如果我们抗争到底,秦国再厉害,也不见得能轻易取得六城;赵国即使不善于守城,也不会六城都丢失。秦国的野心是无限的,赵国的土地是有限的,如果我们今日割六城,明日再割六城。这样下去,赵国迟早要灭亡呀!”
勿忘历史,敌人是不会轻易满足的,如果我们不明白寸土必争的道理,任由敌人得寸进尺,国家迟早会灭亡。
参考资料:《中华成语大词典》《战国策·赵策三·秦攻赵于长平》《史记·虞卿列传》
声明:配图来源于网络,与本文无关,如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