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招教你写作大白话(学会三要素写作法)(1)

图源:网络

文:大白 ‖ 排版:大白

我是大白,一个因为医生失误 而被迫躺平十年的自由撰稿人。点击右上方的“关注”,为你分享【阅读写作】【自媒体运营】和【个人成长的干货】

之前那个的两篇文章,我向大家讲了《学习高手》里讲到的【神奇素材本】和“四定”写作法。同时也分享了写作的四点心得,以及六套高质量的写作类课程。

今天的这篇文章,是《学习高手》里提到的另一种写作方法【三要素写作法】。可以说,如果我们想要写好一篇文章,只关注语法正确和措辞通顺并不够,还需要更进一步地在合适的地方融入“三要素”写作法。

只有这样,我们的文章才能锦上添花,不论你侧重的是传统文章的写作,还是新媒体文章的写作,掌握【三要素写作法】都是非常重要的。

其实,所谓的【三要素】指的是希腊语三个单词。分别是:ethos(可信)、pathos(情感)、logos(逻辑)

据说,每个耶鲁的大一新生都必须上一门叫做【耶鲁本科新生写作研讨课】的课程,而【三要素写作法】则是这门课的核心内容之一。

一招教你写作大白话(学会三要素写作法)(2)

图源:网络

01 三个方法:提升文章可信度不再难

不论是传统的写作还是新媒体写作,文章的可信度始终都是处在首位的。如果一篇文章的内容根本就不可信,那么是没法得到读者认可的。我们的写作之路注定也走不长远。

下面,举几个例子大家就懂了。

1、自身经历做背书

比如你想写【通过写作月入过万】这件事,于是你就再各大平台上找了一堆的案例。小A通过写作月入过万,他的经历是什么、小B通过写作月入过万,他的故事是什么……

然后我们把收集来的案例写成了一篇文章。这样做当然也没错,但是文章就会缺乏可信度。

如果换个角度看,比如你自己现在就已经通过写作月入过万了。然后你在用自己的经历写成一篇文章。讲自己的经历,是如何从一名写作新手,用了多长时间做到通过写作月入过万的

那文章可信度瞬间就上去了。

在举一个例子。比如你打算写一篇【大学生暑假副业经验分享】的文章。而你自己本身就是一名大学生。并且你自己每年暑假也会去做副业,你就可以把自己暑假做副业的经历写成文章。

这样。就会比自己在网上找来素材写成的文章可信度提升不少。

一招教你写作大白话(学会三要素写作法)(3)

图源:网络

2、 引用权威机构发布的数据

除了直接用自身经历做背书来提高文章的可信度以外,我们还可以去引用充足的,高质量的例证和数据。

比如,你正在写一篇关于【手机成瘾危害】的文章。想要论述的一个观点是:经常刷短视频会对孩子的大脑造成什么影响。

如果你仅仅描述直观感受,例如“孩子变得越来越缺乏深度思考能力,变得越来越缺乏耐心”等等。虽然不少读者也会认同你的观点,但这毕竟只是一种感觉,并非令人信服的数据。

为了提高这个观点的可信度,你可以援引权威数据。例如下面这段论述,就会让文章的可信度增加不少。(如果有相关的图片一定要记得配图)

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博士亚当·阿尔特在讲“行为上瘾”时提到:“这是一种个体无法抵抗的快感,虽然短期内可解决心理需求,但长期却会造成严重伤害。”

西雅图儿童行为学家迪米特里·克里斯塔基斯在研究中也发现:

健康的大脑纹路清晰,饱满精神;

而沉迷短视频上瘾的大脑,结构和患有老年痴呆的大脑一样,萎缩严重,感官刺激明显不足。

一招教你写作大白话(学会三要素写作法)(4)

图源:网络

有了权威机构的权威研究数据,观点的可信度瞬间就提高了不止一个档次。总之,想立观点、下结论之前,一定问自己这个问题:

我是凭自己的主观感受得出的结论呢,还是借用真实、有说服力的数据来论证?如果是后者,我该引述谁的数据、哪里的数据,才能让读者足够信服呢?

3、 引用名家之言来提升文章的可信度

这种方法也是平时写作当中常见的一种方法。比如“XXX曾经说过”、正如×××说的……”这类写法。通俗点讲,就是用别人的权威来给我们的文章做背书,进而提升可信度。

虽然说在文章中高频次地引用名人名言可以增加论点的可信度,也凸显自己阅读甚广,但用多了,未免喧宾夺主,甚至让读者产生“这人没什么主见,净是套用别人说的话”这样的印象。

因此,引用名人名言对提高文章的可信度有用,也能为文章增色,但一定悠着点、别滥用。毕竟,你才是文章的主人,理应保有自己的观点和特色。

一招教你写作大白话(学会三要素写作法)(5)

图源:网络

02 运用“描述”而非“讲述”:让你的内容更走心

和“可信度”同等重要的是“情感”。如果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文章的论述总是硬邦邦的,不带有任何的感情色彩,会让读者觉得【文字不走心】。

《学习高手》的作者在耶鲁上写作课的时候,教授说过这样一句话“Show,don’t just tell.”翻译过来就是“描述而非讲述”。

虽然平铺直叙的文字一定缺乏感情,但如果我们一味地堆砌与情绪相关的形容词,效果也未必会好,有时还适得其反。总而言之,恰当地使用情绪词即可。

这里举几个通俗易懂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比如之前我看到一篇讨论如何预防青少年自杀的文章。

第一段话是这样说的:

每年都会有成千上万的青少年以自杀的形式来结束生命。在世界各地。这种悲剧每天都在上演,因此加强青少年的心理辅导尤为重要。

第二段是这样说的:

“我失去了我挚爱的儿子,他在三年前一个下着雨的早晨,割腕自杀。作为痛失孩子的母亲,这些年我生不如死。加强青少年心理辅导,拯救在泥潭中的孩子们,不要再重演这样的悲剧……”

一招教你写作大白话(学会三要素写作法)(6)

图源:网络

这样一对比,就出来了。很显然,从【情感】的角度判断。第二段话完胜第一段。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了饱满的情绪,令人痛惜。第一段话虽然包含了诸如“成千上万”“宝贵生命”“悲剧”“至关重要”等语气较强烈的词,却依然摆脱不了空洞感,也很难激发读者的情绪。

第二段就加入了【情感】方面的论述,并且把人物当时的心理活动和细节刻画得很到位。读者读过之后,就会感觉这段写得很深动。

通过上面的例子,大家是否理解了“描述”和“讲述”的区别?如果还有困惑,再看这个更浅显的例子:

比如,我们想形容一个女生长得漂亮。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简单粗暴式的罗列。“她闭月羞花秀外慧中倾国倾城大家闺秀”……(这种写法就是一味地在“讲述)

还有一种写法“她的气质清新恬淡。眼睛虽不大,却含笑而有神。一对若隐若现的酒窝,更让青春气息扑面而来……”。

对五官细节的勾勒,能引起读者对女孩的好感情绪,一些读者甚至还会“脑补”她的长相。

总之,在文章中恰当地使用“情感”就如同烹饪时用了分量刚好的作料,让菜品更加入味。渲染情绪时一定得适度,不可言过其实。任何过度描述背后的不真诚,读者都是能察觉到的。

一招教你写作大白话(学会三要素写作法)(7)

图源:网络

03 善用逻辑思考:让你的文章更有深度

《学习高手》的作者在书里讲了这样一个现象。很多的中国学生,尤其是国内高中搞竞赛的尖子生的脑子特别活、特别快,但这不见得全是好事。

写作时,脑子灵光的人就特别容易犯“跳步”的错。做数学大题时,能跳好几步直达正解,固然令人钦佩艳羡。

但写作时如果忽略了论证的步骤,直达结论,或者先抛出论点,却不做详细的阐述,就会给自己的文章减分了,也容易让读者一头雾水。

来看这句话

老年人在心脑方面相对脆弱,有更高的病患风险,所以不建议他们去卡拉OK。

这句话看起来貌似没有问题,但从逻辑严谨度这个点来说,却经不起深究。因为作者在“老年人心脑方面较弱”和“卡拉OK”之间忽略了至关重要一步:

为什么老年人不该去卡拉OK?

一招教你写作大白话(学会三要素写作法)(8)

图源:网络

作者并没有对这个点进行详细论述,而是直接给出结论。这就会导致读者在阅读的时候一头雾水,根本理解不了作者的意思。

如果我们想要提高自己的写作逻辑,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列好文章的框架。作者在书里附上了这样一张图,只要大家按照这个模板去练习,我们的写作逻辑一定可以提升。

最上面一层是文章的【中心思想】,紧接着如果我们打算用三个论点来论述和证明中心思想,那么就可以简化成以下这个模板。

「开头 ①②③干货点列举 结尾】或者再加个作者介绍。

一招教你写作大白话(学会三要素写作法)(9)

图源:网络

在写作之前,如果你先把这张导图给做出来,按照这个导图的内容去找素材,

等素材找好,导图齐备,那后面的写作过程就非常简单了,就是按照这个结构顺序去安排素材罢了。

以上就是三要素写作法。

04 写在最后

回顾一下,三要素就是要可信,要有情感,要有逻辑,只有这三方面都做到,才能称之为一篇优秀的文章。

写作是一项技能,

不要指望一蹴而就三分钟学会,

但也不是你想象中高不可攀。

只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在加上大量的练习,终有一天【写作】可以给我们想要的一切。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

看完记得点赞,点亮【在看】

我是大白,我们明天见

一招教你写作大白话(学会三要素写作法)(10)

图源: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