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灵魂从工作中抽离,养生成了现在年轻人的潮流选择,“保温杯泡枸杞”不再是中老年人的代名词。

养生方法,花样百出。不论是食补、理疗的传统养生,还是各类保健品、保养仪的潮流养生,都被大量年轻人种草。

但养生并非易事。既需要高度自律,也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和金钱。有人从18岁开始调理饮食,有人则愿意花掉半月工资购买保养品。

为什么这么早就开始养生?有年轻人觉得,“有总比没有好。”对这些产品的功效,他们其实没抱有太大期望。

年轻人成养生消费主力军

刘雨决定养生是从一份问题体检报告开始的。2020年秋天,刘雨毕业后进入一家传媒公司,入职前的体检结果显示多项指标不正常,其中一项为低密度脂蛋白偏高。

在临床上,这项指标增高意味着血脂异常和高脂血症,容易发生冠心病、心肌梗塞等疾病。当时24岁的刘雨看着体检报告愣住了,脑子里回顾了过去多年的生活作息:暴饮暴食、爱吃油炸食品、熬夜刷剧、几乎没有锻炼……

那一刻起,她决定作出一些改变。每天早上8点,刘雨准时起床。她吃完一碗料理机提前煲好的杂粮粥后,又在保温杯里泡了桑葚黑枸杞,有时会加一些干玫瑰。出门之前,她习惯性往包里塞了一包调配好的口服维生素。

在公司,刘雨和同事在工位上放了一个小柜子,有四层。每层都放满了花茶、果汁冲剂,以及他们从网上淘来的护肝片、蓝莓籽等保健品,刘雨笑称他们是“90后潮流养生小组”。

据新华网发布的《Z世代营养消费趋势报告》显示,年轻人正在成为当下养生消费的主力军,18至35岁的年轻消费人群占健康养生消费人群的83.7%。在融360维度发布的《Z世代养生消费调研报告》指出,31.61%的年轻人表示自己非常注重养生,67.43%的认为自己对养生有一定意识。报告称,Z世代对自己目前身体营养状态很满意占比并不高,但他们乐意为健康投入。在为自己购买的营养食品中最看重的功能分别为维生素/矿物质、增强免疫、改善睡眠。

在某社交平台,搜索“养生”,有456万多篇笔记。其中,养生女孩好物就有22万多篇帖子,包括各类钙片、益生菌、胶原蛋白等等。

显然,年轻人已经扛起了养生大旗。

养生消费陷阱有哪些(养生消费人群超8成是年轻人)(1)

养生消费陷阱有哪些(养生消费人群超8成是年轻人)(2)

养生消费陷阱有哪些(养生消费人群超8成是年轻人)(3)

理疗记录(来源:受访者供图)

在互联网公司工作的95后李荔,对养生有着更高的品质要求。除了基础的维生素、酵素等,李荔更热衷于购买酵桃胶、燕窝等较为高端的产品。“平日经常加班、压力也大,不能亏待了自己。”李荔回忆,有一次小组做项目连轴转了近一个月,整个人脸色蜡黄、皮肤爆痘。熬完那次后,她一口气囤了几盒进口干燕窝,几乎花了那个月一半工资。

她始终坚信,“钱只要是花在自己身上,都是值得的。”

短时间难有明显效果

事实上,年轻人在养生过程中也难免会踩“坑”。

各类社交媒体上,号称无糖、零脂肪、滋补的等各类网红养生产品,让人真假难辨。此前,有商家将完整的人参浸泡在装满水的圆柱体玻璃瓶子中,推出饮品一整根人参水,号称“熬夜神器”。

据报道,这款产品在川渝两地的便利店上市,曾创造了日销1万瓶的奇迹。但不少消费者吐槽,“味道好奇怪,好难喝。”同时,有专家指出人参水也并非适合所有人,其产品功效也有待考究。

刘雨说,社交平台上一些网红食疗方子和网红产品,她曾经也买来吃过,但后来仔细一看成分,里面有不少添加剂,糖分也不少,“吃了不会生病,但也没什么作用。”相比较网络宣传,刘雨更相信医生的建议。

她在看中医时会趁机请教医生,自己的体质适合吃什么、喝什么。“我再在这个基础上,根据我的喜好加一些东西,保证口感。”刘雨说,她对这些东西的功效并没有抱太大期望,她只是觉得,“保养了总比没保养好,有总比没有好。”

李荔没太多时间去仔细甄别各种养生方法到底靠不靠谱,与其做选择题,倒不如什么都不管,坚持最基本且最传统的原则:吃贵点的东西没坏处。

王琳坦言,自己控制饮食多年,除了身材在同龄人中算纤细,其他方面看不出来太明显的差异,“可能现在大家还都年轻,我觉得到了30岁之后,可能会有比较明显的差别吧。”(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均为化名)

(极目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