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胆!谁敢动我的知识殿堂!如果有一天老师告诉你,当初苹果砸的不是牛顿,1 1也不等于2,你会是什么感觉?

从小到大看了那么多书,学了那么多知识,还因为背错挨老师骂过。现在毕业了如果推翻了学生时代的认知,那种滋味,会不会怀疑世界?

像珠穆朗玛峰的高度的改变,四大洋变成五大洋,这种都还能理解。毕竟科学进步了,那科学进步了,怎么还把我们的古诗词,给进步出变化了呢?

干法这本书具体讲了些什么(这书是白念了吗)(1)

一篇初中课文,因为网友讨论,00后表示:我不接受!

初中课文里的一篇文章,叫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是上学时候需要背诵的文章,多年来也脍炙人口。

即使没读过书的成年人,也能来上几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干法这本书具体讲了些什么(这书是白念了吗)(2)

但现在对于其中的“斯人”还是“是人”?老一辈的学生,和00后学生,有了不一样的认知。00后学生表示自己学的时候,就是“斯人”。

但是有人翻箱倒柜,找到了自己年代的书本。在人教版1992版本,2001版本和2016版本中,全部都是“是人”。

干法这本书具体讲了些什么(这书是白念了吗)(3)

这个确实很迷惑,笔者是90后,初中时候的教材是什么版本记不清楚了。但依稀记得应该就是“斯人”,但事实摆在眼前,让人不得不怀疑自己。

当时还怀疑一下,自己是不是出现了“曼德拉效应”。在咨询现在的老师,在现在学生们使用的教材里,还是“是人”。

干法这本书具体讲了些什么(这书是白念了吗)(4)

所以出现“斯人”的那段记忆,是什么时候学习的呢?好在这两个“斯”和“是”不管怎么写,意思都是一样的,都是这个人的意思,文章大意不会有出入。

所以现在推测,可能是中间有哪个版本的课文里,印刷的是“斯人”。或者说课外读物,影视剧等中出现了错误的引导,导致同学们觉得当时学的就是“斯人”。

干法这本书具体讲了些什么(这书是白念了吗)(5)

毕竟现在错误的影视剧和读物,其实还是不少的。像我们常看的甄嬛传,剧本精良之中,也有很多错误的诗句。

那些经常出现的错误诗句

甄嬛在雪夜里,吟诵了诗句:愿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如果放在正常历史上,四大爷就要来一句,哪里来的文盲?

干法这本书具体讲了些什么(这书是白念了吗)(6)

原诗句应该是: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这里的朔风是说北风的意思,还有表白的时候后会听到的,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

这句话,想必平时同学们有点小矫情的时候,没少说。但语文老师告诉你,正确版本是直教生死相许。这其中意思不差什么,但确实是有细微差距的。

干法这本书具体讲了些什么(这书是白念了吗)(7)

就好像这篇初中课文,意思是一样的,但是“是人”和“斯人”的写法不同。包括我们清晰地知道很多诗句,在中间因为不少学生都读错,所以干脆更改了发音。

对于这种情况,确实有学生接受不了。或者毕业很久的家长接受不了,觉得很破坏意境。也违背了自己当初所学,但确实读起来更方便后来人了,现在的学生记忆起来就容易得多。

干法这本书具体讲了些什么(这书是白念了吗)(8)

真的是有一种,小时候的打都白挨了的感觉。哎,世事无常,谁能想到小时候误打误撞的居然是老师错了呢,不知道还能不能把老师拉回来罚站了。

笔者有话说:

像这种容易引起误会,中间曾经改过的课文和经过科技的发展,做了数据变更的教材。其实在更改之后,应该正式的,大规模的通告一下。

干法这本书具体讲了些什么(这书是白念了吗)(9)

有家长在辅导学生作业的时候,就遇到了这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家长信誓旦旦地说教科书印错了,结果老师说是家长错了,好家伙,千辛万苦建立起来的威严,瞬间就坍塌了。

而且就说要统一通知一下,也是给已经毕业的,或者毕业很久的同学们一个交代。信息的不断更新换代可以理解,但最好能够照顾一下“前任”学者的思想。

干法这本书具体讲了些什么(这书是白念了吗)(10)

生活中我们也要留意很多教材和影视剧中的错误,大人无所谓了,如果被学生学了去。而且刚好考试的时候考了,刚好错了,那就真的是冤枉。

也希望相关部门,能加强审查的力度。尤其是网络发达的今天,信息再以快速的,泛滥且低端的速度和质量在传递。把握好学生信息输入的端口,至关重要。

今日话题:你还知道什么生活中曾经你以为是对的,后来又错了的信息吗?有因此发生了什么糗事吗?一起来聊一聊!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