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 | 黛西
来源公号 | 天赋一饼
今年,我参加了饼饼幼儿园的一个workshop,类似于“家长课”那种,主题是儿童性教育,来讲课的是德国联邦家庭咨询协会的专家。
我学到很多,也给大伙分享过不少了,儿童性教育这个话题,多重视都不嫌过,聊几次都不嫌多。
谈性不色变 | 放下埋在心里30年的羞耻感,和孩子聊聊「性」
预防性侵害 | 听了德国老师给娃的防性侵课,才意识到我们做得远远不够
男女边界线 | 幼儿园看到一男孩对女孩动手动脚,知道原因后,原来是我太肤浅
上篇文章里说到,小男孩抱小女孩不是耍流氓,抛开年龄谈“性意识”才是耍流氓。
有的姐妹总结道,也就是说,幼儿园的娃处于“绝对安全”区间,这个年龄段孩子,任何身体接触都是目的单纯的,家长不用干涉,对吗?
你要这么聊,那就真没法聊了。
凡是身体接触,都不应该是毫无原则的。
这和异性同性没关系,和单不单纯没关系,只和孩子对身体的“自主权”有关系。
德国幼儿园的性教育workshop中,让我最受益匪浅的就是“身体接触”这个话题,颠覆了一些传统的“专家意见”,也让我发现,之前有的地方一直做错了。
1. 允许探索身体,但探索有边界
很多人觉得,性教育的第一步是告诉娃“男女有别”。
但德国专家说,在孩子们真正萌发性意识之前(通常是8-9岁),告诉他们“男女有别”并没有那么多意义。
何况,性侵犯也可能会发生在同性之间。
更有意义的做法是,让娃喜欢自己的性别,喜欢自己的身体。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怎么引导娃喜欢自己的性别,喜欢自己的身体?
说实话,在这件事上(以及很多事上),用不着大人费劲引导,别帮倒忙就行了。
娃天生对自己的身体感兴趣,喜欢探索自己的身体。
从吃手啃脚丫子,到观摩摆弄自己的生殖器,都是探索身体。
很多人看到儿子摸小JJ,连忙跳起来阻止,教育,警告大全套——这就是帮倒忙。
三五岁的孩子,身体其它部位早就玩腻了,就剩下内裤盖住的地方还不熟,闲着也是闲着,不玩它玩啥?
饼饼有时候洗完澡,也会掀起浴巾,一边观赏一边乐。
她问我,可不可以摸?
我说,其实没啥不可以摸的,但最好不要摸,因为手上和指甲里有很多细菌,女孩的隐私部位很脆弱,摸了容易生病。
她又向我确认,可以看吗?
当然可以啊,你自己随便看,但要在没有外人的时候看,因为这是你的隐私部位,别人不能看。
这个逻辑和两三岁阶段的性教育(知道什么是“隐私部位”)是一脉相承的,循序渐进。
谈性不色变 | 放下埋在心里30年的羞耻感,和孩子聊聊「性」
几乎所有娃都喜欢玩医生看病的游戏。
不见得是喜欢医生这个职业,而是喜欢探索对方的身体,相互疯狂试探。
既然涉及到对身体的探索,那么一定是有原则的——探索到什么程度,由被探索的一方说了算。
隐私部位不可以摸——这是最基本的底线,也是共识的底线。
但即便是“非隐私”部位,也不是就随便摸了,哪里能摸哪里不能摸,演“病号”的说了算。
“喜欢自己身体”的具体表现就是:
允许探索身体,但探索有边界。
我说不行,就是不行,我的身体我说了算。
探索身体(或者说“医生游戏”)的另一个原则是,参与游戏的两个孩子,年龄悬殊不能太大。
小孩子在体力上有绝对劣势,小孩子的拒绝对大孩子来说没有震慑力,可能会导致ta不能作主自己的身体,这是我们作为父母应该帮助避免的。
2. 允许讨论身体,包括学名和暗号
阴茎,阴部。
我们真的很难开口说出这两个词,更愿意用“暗号”取代称呼它们。
很多人说,因为东方人含蓄,觉得和“性”有关的一切都是敏感词,看人家西方人就很大方,从不避讳和孩子讨论这些。
并不会。
德国父母也喜欢用“暗号”。
我们幼儿园园长在workshop上讲了一个例子。
一个男孩哭唧唧地跑来找她,一边哭一边喊“小蜗牛疼”。
园长问,啥小蜗牛?小蜗牛为什么会疼?
男孩年纪小,表达不清楚,只是特别着急地喊,小蜗牛疼,小蜗牛疼。。。
园长也急了一身汗,你意思是踩死了一个小蜗牛吗?在哪呢?你可以带我去看吗?
她在草丛里疯狂找了10分钟蜗牛后,突然明白过来,男孩的意思是阴茎疼。
父母在家就叫“小蜗牛”,男孩不知道“小蜗牛”还有其他名字。
大家听过的最普遍的专家意见是,不要给在孩子面前把生殖器官“可爱化”,应该只用学名,因为对小孩来说,“阴茎”和“头发”是同样正常的词汇。
之前我就是按照专家意见做的,但不得不说,有点别扭。
不对,应该是非常之别扭。
我不是一个人。
朋友告诉我,她按照专家意见做的,然后迎来了大型社死现场。
她从不和儿子说“小JJ”,打小就直呼大名,3岁的儿子也确实把“阴茎”纳入了正常词汇库。
有一次,她带儿子去吃饭,儿子不小心把果汁碰倒了,一整杯全洒在了裤子上。
十几个朋友的餐桌上,儿子洪亮地说,妈妈,我的阴茎也湿了。
这姐妹瞬间芭比Q了。
所以问题来了,可爱不行,正经也不是,到底怎么办?
儿童性教育workshop中,德国专家给了一个折中的办法:
婉转的“艺名”,当然可以用,甚至每家都可以发明一套专属的叫法。
正常的学名,也要告诉孩子,因为性器官并不羞耻,可以大方称呼。
同时告诉孩子,什么场合可以用学名,什么场合更适合用艺名。
我觉得,这种方法相比“只能用学名”的建议,是一个更自然、自洽的逻辑。
既然它是“隐私部位”,那么就决定了讨论它和讨论头发是不一样的,不必非得硬说成一样。
3. 答案不在书里
说了这么多,我知道很多姐妹还想问:
3岁儿子总是要陪妈妈上厕所,关外面就哭,能不能让他进来?
4岁女儿知道了男女生殖器的区别后,总是想看爸爸怎么尿尿,该不该让她看?
5岁以后,是不是家长不应该继续帮洗澡了?
… …
在性教育workshop中,很多德国家长也提出了同样的问题,看来全世界父母养孩子纠结的事都差不多。
德国专家说,这些问题的答案不在书里,不在网上,也不在专家的嘴里。
能不能让儿子进来陪厕,那得问妈妈。
只要妈妈觉得OK,不介意上厕所的时候旁边有人晃悠,那就没问题。
能不能让女儿看爸爸尿尿,那得问爸爸。
只要爸爸觉得可以舍得玉体满足娃的好奇,那就没问题。
能不能帮孩子洗澡,那得问孩子。
一般孩子到了五六岁会在意自己的身体隐私,别人帮ta洗澡会让ta感到不自在,那就别帮了。在这之前ta如果没觉得不自在,那就可以帮。
这些其实都没有明确的“规定”,可以归纳成一条原则:谁的身体,谁做主。
听完后,我忍不住再次感叹,越是复杂的问题,答案越简单。
有时候我们挖地三尺寻找一个“死”的规定,却忘记了和眼前的活人好好聊聊。
黛西
本文转自公众号「天赋一饼」,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黛西
旅居德国13年的高知妈妈,毕业于慕尼黑工大金融系本硕,公众号「天赋一饼」创始人,童书策划人,阅读推广人。
来源:公众号「天赋一饼」
焦虑时代的一股清流,育儿界的“人间清醒”,分享德国教育理念,社交情商培养,给孩子带来精神食粮,为父母点亮一道光,欢迎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