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飞鱼说史

历史上的隋文帝当时还是皇帝新人,却兼用武力与计谋分裂突厥帝国,取代其东亚霸主地位;随后,世人再次见识到他的霸主威势,大隋仅用两个月时间就消灭南陈,统一天下,以霸业而论,他配得上“千古一帝”的称号!——蒙曼·《大隋兴衰四十年》

隋朝历史演变及统治者列表(大隋兴衰四十年)(1)

蒙曼,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专业毕业,历史学博士,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她主要研究领域为隋唐五代史及中国古代女性史。

从2007年至今,曾先后5次登上央视的百家讲坛,而她看历史独特视角以及通俗的语言,让不少人了解了一段段生涩而又枯燥的历史。

蒙曼老师是我很喜欢的一位历史讲师。

而她所著的书籍也是极受欢迎的,尤其是《武则天》、《唐玄宗与杨贵妃》更是好评如潮。

不过我们今天要说的却不是这两本书,而是《大隋兴衰四十年》,毕竟隋唐五代史是蒙曼老师极其擅长的领域,而她对这一段历史的剖析也是入木三分。

在我们的印象中,隋朝和秦朝一样,是一个谜一样的王朝。

这两个流星般的王朝,同样终结了乱世,同样完成了大一统,同样开创了不世之业,当然也同样二世而亡,同样被后世评为暴虐王朝,同样被后世所诟病。

隋朝历史演变及统治者列表(大隋兴衰四十年)(2)

透过蒙曼老师的这本书,我们便能知晓,真实的隋朝并不是我们印象中的暴虐王朝,和秦朝一样,我们后世同样欠了它一个公正客观的评价。

隋朝是一个传奇性很强的朝代,短命、暴虐、造反是它的修饰词,但统一、富强、文明也同样是它的修饰词。

我们本篇就透过《大隋兴衰四十年》这本书,从三个正面鲜明的特征,诠释一个强大而真实的隋朝。

统一:乱世终结者,整合南北

历史上有两次极其不容易的大一统,第一次是秦一扫六合攻灭六国,终结了春秋战国的乱世,另一次就是隋朝平定江南,终结了魏晋南北朝的动荡。

说到这,或许会有小伙伴提出质疑,觉得隋朝只是平定了江南,而秦朝却是平定了六国,这怎么能相提并论呢,觉得隋朝的统一难度要比秦朝低几个档次,用游戏难度来说,就是一个是入门级,一个是大师级。

但真实的情况还真不是如此,隋朝的大一统很难,甚至其难度等级要在大师级上的骨灰级。

秦朝的大一统是建立在攻灭六国的基础上,这六国虽然在文化上有所区别,但它们却都同属于华夏民族圈之内,说白了,就类似于民族内部的统一一般。

隋朝历史演变及统治者列表(大隋兴衰四十年)(3)

但隋朝的统一可不简单只是民族内部的统一了,它竭尽所能把很多少数民族的政权都给整合进了中原王朝的政权之中,可以说它的统一,完成了大范围上的民族融合,是一项创举。

西晋末年,少数民族纷纷进入中原,开启了十六国的时代,西晋王室无力阻挡,只有迁往江南。

后来中原大地上的北部政权,又经过了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等等演变,但政权在变化,有个基调都没有变,那就是于南方的汉人政权相对峙。

所以在这三百年的演变中,南北双方有着无法调和的矛盾,两方互相看不起,甚至互相仇视。

而隋朝就硬生生地把矛盾重重的南和北两个政权给整合在了一起,所以在民族融合上,隋朝功不可没。

富强:盛世奠基者,繁华强盛

唐太宗李世民当了皇帝之后,曾说了这么一句话:

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唐朝初期的粮食储备,能供朝廷吃个五六十年没问题,当然这并不说唐朝多么牛,毕竟唐朝刚得了天下,自然不会储备那么多的粮食。

隋朝历史演变及统治者列表(大隋兴衰四十年)(4)

这些粮食是从哪里来的呢?

当然是从隋朝那里继承过来的,隋朝在全国范围内一共有六个超级大粮仓,为何要用超级大来形容呢,这是因为这六个粮仓随便挑出来一个,其中储存的粮食大概就有2000多万石。

隋朝能将粮仓扩充到如此地步,当然并不是靠搜刮民脂民膏得来的,而是靠均田制。

均田制就农民人人都有田可耕种,耕种自然要缴税,这样不仅保障了人们的生活,也充实了国库,国家自然也就富了起来。

但是一个国家只富还不行,还得强,这个强自然是指军事上的强横,比如说战国时期的齐国,它靠着鱼盐之利就很富,但是在民风和军事上就不强悍,所以在后期与秦国的争霸中,处处落下风,最后干脆举了小白旗投降了。

隋朝在军事上就非常强横,和均田制相对应的是府兵制,这些府兵就是均田的农民,闲的时候练兵,忙的时候务农,杀敌立功还能均到更多的田,可以说是两者相辅相成,极大地鼓舞了国民种地和杀敌。

隋朝历史演变及统治者列表(大隋兴衰四十年)(5)

在隋朝之前,东亚的霸主是突厥,北齐和北周都争相向突厥纳贡以寻求庇护,但是隋朝建立之后,这情况就发生了变化。

公元607年,隋炀帝率领50万大军北巡蒙古,突厥的启民可汗只能恭敬地跪迎隋炀帝,为了表示臣服,甚至还主动要求民众改穿汉族服饰。

自此,隋朝奠定了东亚的霸主地位。

文明:科举创立者,选贤任能

在不少人的印象中,隋朝的二世而亡,其实和秦朝一样,都是残酷地剥削民众,把战时的政策用在了和平年代。

其实这只是一个很片面的说法,至少隋文帝和隋炀帝两代皇帝他们都确立了一个治国的方针,那就是文治。

隋朝历史演变及统治者列表(大隋兴衰四十年)(6)

隋文帝建立隋朝之后,颁布了一道命令:

武力之子,乃可学文。

这意思就是呼吁士兵放下武器,学习文化知识。

为了鼓励人们学文,隋文帝还创立了在后世影响千年的选贤任能的制度——科举制,科举制的出现,是历史上的一大进步。

至少这制度的出现,让所有人都知道了,学习文化知识是大有可为的,不用拼爹,不用拼钱,只要自己学习足够好,那就成了,就能做官了,就能登上人生巅峰了。

虽然后来科举制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弊端,但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隋文帝设立这项制度的出发点是好的,目的是想靠文治来管理国家。

文治才能深化文明,如果一味提倡武功,那么文明又该去哪里寻找呢?

除了科举制之外,隋朝还设立了一套以强化皇权为核心的三省六部制,各省各部相互牵制,其长官又共同对皇帝负责,可以说这是封建社会中一套很有生命力的制度,后世虽然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大框架未曾变革。

隋朝历史演变及统治者列表(大隋兴衰四十年)(7)

后来取代隋朝而立的唐朝,不也正是延续了隋朝的这套制度,才走过了几百年?

汉承秦制、唐承隋制,虽然秦朝和隋朝都很短暂,但它们都为后世的强盛奠定了基础,这便是这两个流星王朝的最大魅力。

统一、富强、文明这是隋朝的三个正面鲜明的特征,当然也诠释一个强大而真实的隋朝。

如果您想更为了解隋朝的历史,不妨看看这套由蒙曼老师所著,由@磨铁图书策划所出版的《大隋兴衰四十年》,一个真实的而又颠覆认知的隋朝,都在这套书中了。

对此,您认同吗?

参考资料:《旧唐书》、《大隋兴衰四十年》等。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