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一个孙悟空,世上几代猴王情

这句话是讲述的猴王世家章家,我们都知道86版《西游记》里孙悟空的扮演者是六小龄童,他的真名叫章金莱。六小龄童把美猴王演活了,传遍大江南北,可是大家不知道的一面,六小龄童的猴戏比他的二哥差远了。他的二哥可了不起了,三岁登台,八岁饰演小猴子,被总理怀抱,还被誉为“戏曲小神童”。

六小龄童曾说:“如果二哥没有去世,孙悟空的角色非他莫属,演的肯定更好。”

六小龄童的名字也是跟二哥有关,六小龄童的二哥到底是谁?为什么有那么厉害?这就要从他的曾祖父说起了,也就是第一代美猴王章廷椿。

六小龄童30年的取经之路(小六龄童的临终遗言)(1)

四代猴王,传承百年

100多年前,浙江省上虞市西北部一个叫道墟的小镇里,有个叫章廷椿的年轻人,他每到节日便会戴着木头雕刻的猴面具,光着脚,手舞锄棒耍起猴戏。因为演得好,他被人们称为 “活猴章”。

章廷椿的猴戏虽然表演的好,但也仅限于当地,真正把猴戏带出家门的要归功于章益生

章益生是章廷椿的儿子,小时候经常跟着父亲学表演,长大后更热爱猴戏,每逢农闲和节日时就跑到街上卖艺表演猴戏。章益生还有经商头脑,独自一人去大上海,进一些戏曲服装和道具回家乡卖,因此赚的人生第一桶金。

有了钱之后,他没有到处挥霍,而是有更大的抱负。他把所有家底拿出来,在上海开了一家老闸大戏院。把自己结交的戏曲班子的人全都拉了过来,形成了一个独立的表演团队。到了1929年,成立了同春舞台,剧院主要以猴戏表演为主,章益生凭借多年的经验把猴戏演绎的活灵活现,被观众称呼为“赛活猴”。

六小龄童30年的取经之路(小六龄童的临终遗言)(2)

章宗义

六小龄童:“猴王世家的形成,祖父起了无比关键的作用”。

1959年浙江绍剧团成立(前身就是同春舞台),章益生有了两个儿子,一个叫章宗信,一个叫章宗义。

这两个儿子厉害了,章宗信能文能武,能唱能跳,能奏能演,七岁登台,从小就俊俏的他在舞台上游刃有余,由于唱得很好,像个老腔被观众封为“神童老生”。代表作《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饰演的猪八戒被业界称为无人超越的表演。七岁就在戏院门口挂上了特牌,有观众叫他七龄童,他的艺名也由此而来。

章宗义更是把猴戏发扬光大,在《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里扮演孙悟空和哥哥七龄童一唱一随,称为最佳搭档。

六小龄童30年的取经之路(小六龄童的临终遗言)(3)

章宗义

章宗义小时候痴迷社戏,父母指望他好好读书,可是他违背了父母的心愿,把心思都放在戏曲上,导致学业荒废。哥哥七龄童倒是站在弟弟这边,帮弟弟练习学戏,给弟弟向父亲请命,软磨硬泡下父母终于答应弟弟来剧团。

章宗义练功很努力,六岁就登台表演,人称六龄童。表演结束后跑去问人家演的怎么样?人家说他像个小猴子,他可认真了,真的去买了只猴子,和它形影不离,学习猴子的动作。长大后自创了绍剧猴戏,从《猴王出世》、《飘海学艺》一直演到《大闹天宫》,越演越火,他演的孙悟空终于卓然成为一家,有了“南猴王”的称号。

章宗义有11个孩子,只有两个孩子继承了他的衣钵,一个是被称为小六龄童的章金星,还有一个就是享誉天南地北的六小龄童章金莱。可惜的是,很有猴戏天赋的章金星在少年时期却因为白血病去世了。

六小龄童30年的取经之路(小六龄童的临终遗言)(4)

做“六龄童”的儿子太难

章金星生于1950年,浙江绍兴人,1993年播出的八集电视剧《猴娃》就是讲述的他的一生。

章金星出生在戏班子,在他婴儿时期,大家拿出自己吃饭的家伙逗他玩时,他选择了一个猴子面具,就像上天安排的一样,注定要接替父亲穿上美猴王的戏袍。

班子里都是有才艺的人,童年时的金星受到很多老师的传授,三岁时有一场《秦香莲》的戏,得找两个孩子,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孩子,就大胆做出决定让三岁的金星登台。小金星没有让大家失望,在舞台上表演的很到位,跟着秦香莲妈妈一起哭,把观众都感动了。

六小龄童30年的取经之路(小六龄童的临终遗言)(5)

章金星

金星这一次表演奠定了基础,父亲六龄童重点培养他,八岁时正式入团主演了《齐王哭殿》,嗓音洪亮赢得台下阵阵掌声。

尽管演戏有条件,但毕竟还是个孩子,学业不能落下,在金星十岁时,团长六龄童要把绍剧团搬回老家绍兴,让金星和妈妈留在上海好好上学。可是金星已经不是三岁孩子了,他有自己的思想,他热爱表演,非要跟着去绍兴。大家也喜欢金星,就帮着说好话,考虑到学业的问题,团里的人都愿意教他本事,思来想去六龄童答应了,金星就跟着剧团一起生活学演戏。

剧团里的生活可比不上家里,别看金星是团长的儿子,一样跟大家“吃糠咽菜”,甚至比别的孩子过的更苦,为此金星妈妈多次流泪,孩子这么小就要跟着受罪。

六小龄童30年的取经之路(小六龄童的临终遗言)(6)

章金星

不免想到郭德纲儿子郭麒麟,郭德纲是德云社的班主,可郭麒麟从小却在“苦水”里泡大的。郭德纲23岁有了郭麒麟,可是当年还是个北漂,郭麒麟被放在老家由妈妈看管,直到六岁才接的他。郭麒麟说:“我都六岁了,突然进来一男的,告诉我,我是你爸。”郭麒麟在师哥堆里并没有得到特殊照顾,相反第一个挨骂的每次都是他,有什么好吃的也是最后一个。

章金星从小和郭麒麟一样,父亲对他严厉到了极点,在表演上不得有半点差错,每次出了问题就是挨罚,导致从小金星对他父亲有误解,在团里和生活里一直称呼他“六团长”,从来不叫他一声“爸爸”。

团里招生,很多和金星差不多大的孩子,有的家长每天都来看望,有的受到老师的疼爱,就连招进来的一个孤儿也拜给了团里一个师傅认干爹,可是金星只能自己吞下苦水,在和父亲谈话时说:“当你的儿子太难了”。

六小龄童30年的取经之路(小六龄童的临终遗言)(7)

章金星

夭折的“灵猴”

所谓严师出高徒、严父出孝子,金星的表演是最好的,不论唱还是跳,玩起金箍棒也是有模有样。金星虽然肚子里有气,但他对父母很孝顺,父亲表演一天累的气踹嘘嘘,小金星给父亲端茶倒水,擦拭身子,妈妈来了又是捏肩又是捶背。

对金星以及整个猴王家族来说,最光荣的事就是被主席和总理夸赞。尤其是金星,在八岁时和父亲一起演《大闹天宫》,总理很是喜爱。那天是为国家演出,在上海大舞台上,六龄童扮演孙悟空,七龄童扮演二郎神,小七龄童(七龄童的儿子)扮演哪吒,金星扮演罗猴。

六小龄童30年的取经之路(小六龄童的临终遗言)(8)

章金星

结束之后,总理快步上台握紧六龄童的手说:“我是绍兴人,看绍剧可还是第一次。你们演得很好,外宾看了很满意。”说完,抱起身边的金星,把他举起后抱着,台下响起雷鸣掌声。记者不断的拍照。

总理拍拍小金星对六龄童说:“文艺事业需要接班人,你要把后一代带出来,多培养几个小六龄童呀!”

金星被总理怀抱的照片永久珍藏在绍兴的老家里。

六小龄童30年的取经之路(小六龄童的临终遗言)(9)

1960年彩色电影《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章金星在里面饰演了传令猴,虽然戏份只有几分钟,但表演到位,一举一动包括表情都演到了极致。

1961年主席接待外宾时再一次看了他们的演出,给予高度的赞扬,还亲手提词:“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

就是这么一个被大家都看好的猴戏接班人,身体里却潜藏了一只“大老虎”。

金星小时候很怕假老虎,被吓得哇哇大哭。十几岁时在台上表演《千里送京娘》时,嗓音出了问题唱不出声了,行话叫“倒嗓”。只是大家都觉得很正常,因为像这种情况父亲六龄童也出现过,戏班子还有人出现过,所以就熬中药给他喝。

六小龄童30年的取经之路(小六龄童的临终遗言)(10)

总理和六龄童、小六龄童合影

倒嗓后的金星只能表演一些小角色和动作戏,但他心里一直有个美猴王的梦,希望能像父亲一样在舞台上演美猴王。六龄童开始手把手教他演孙悟空,把所悟的精髓传给他。正当金星学的差不多时,第一次演孙悟空就出了状况。在十五岁时,金星首次表演孙悟空:《孙悟空三借芭蕉扇》时,在舞台上突然晕倒了。

在医院里被查出是障碍性贫血导致的,也就是白血病,那时叫血癌。

突来的打击让大家都接受不了,父母一度崩溃,这么一个壮小伙怎么会得白血病,金星还要演美猴王了,他的心愿还没有完成啊!

六小龄童30年的取经之路(小六龄童的临终遗言)(11)

杨幂

在《猴娃》里,金星住院时,和邻床位的一个小病友关系甚好,小病友是我们熟知的杨幂演的,当时她才6岁。

六小龄童完成二哥的心愿

尽管妈妈在佛祖面前哭着祈求,爸爸给儿子供血,可是金星还是没能逃脱病魔这个大老虎的爪子。

六小龄童30年的取经之路(小六龄童的临终遗言)(12)

章宗义给儿子供血

知道自己快不行了,金星把弟弟金莱叫到床边,把自己的遗言告诉了他。金星很想在舞台上扮演美猴王,他希望弟弟完成他的遗愿,虽然金莱只有几岁但他明白哥哥要离开他了,哭着求哥哥不要死,哥哥告诉他:“只有扮演美猴王就能见到哥哥了,哥哥会在天上帮你的。”

金星让父亲最后一次给自己化妆,穿上美猴王的戏袍,独自表演了猴戏,演着演着就倒在了地上,从此结束了生命,年仅16岁!

六小龄童30年的取经之路(小六龄童的临终遗言)(13)

金星让父亲最后一次给自己化妆

金莱铭记哥哥的遗言,二哥去世后,六龄童教他武艺,长大后章金莱随父亲研习绍剧猴戏。

章金莱在23岁时出演了电视剧《西游记》,86年上映时轰动全国,随后翻译成十几种语言走向全世界。六小龄童成了家喻户晓的孙悟空,真正完成了二哥的遗愿做到了大荧幕的美猴王。

为什么荧幕上要写“六小龄童”而不是章金莱呢?

第一,章宗义被称为“六龄童”,他的猴戏演的很精彩,而六龄童也成了章氏猴戏的代名词,故而以艺名更能突显猴王家族。

第二,章金星叫“小六龄童”,那是总理赐的名,就是为了能像他的父亲六龄童一样厉害。为了纪念金星,父亲决定给章金莱取个艺名把小六颠倒过来就叫六小龄童。希望大家看到六小龄童的美猴王也不忘记小六龄童,这也是六小龄童的由来。

六小龄童30年的取经之路(小六龄童的临终遗言)(14)

六小龄童

其实,纪念意义更多一些,当年杨洁导演找孙悟空的角色就是奔着小六龄童的,他希望在六龄童那里找到另一个小六龄童,章宗义推荐了幼子章金莱。

章金莱有一定的武生功底,在演出之前,章宗义给了他1000张孙悟空的动作照片,每一张照片都是一个表演,章金莱每天研究照片上的动作,悟出自己的猴戏。要想把孙悟空演好,就必须练好眼睛,孙悟空是“火眼金睛”,当时章金莱近视600多度,眼神无神,为了让眼睛有灵气,他练习看日出、看打乒乓球、看燃烧的香火……,眼珠子练的移动很快。

六小龄童30年的取经之路(小六龄童的临终遗言)(15)

六小龄童

六小龄童成功了,《西游记》把他推向了顶峰,不仅是完成了二哥的遗愿也是完成了章家的心愿,人们记住了六小龄童也知道了猴王章家,这是他们四代人共同的努力换来的。

可是,随着《西游记》的火爆,各大西游系列的影视剧频繁出现,这时就出现了一些不一样的风格。作为受到传统猴戏熏陶的六小龄童无法接受一些另类风格,所以就有了争议。尤其是和喜剧之王周星驰的西游篇章有着很大的争论。

大家都周星驰的电影是无厘头的搞笑风格,而六小龄童要求孙悟空就应该一本正经的。由于怼了周星驰,六小龄童被很多人声讨,导致名声下滑。

我们看了猴王家族的故事,也体会到了为什么六小龄童要极力保护孙悟空的形象,这种被传统传承下来的猴戏艺术已经融入了他的血液里。抛开这些争论,章氏家族对绍剧猴戏的贡献确实让人敬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