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由于某些事件,导致对高校的“非升即走”的政策惹来热议;那么对于目前正在读博或打算读博的同学分析一下,我国每年博士招生数量和高等院校教职需求数量之间究竟是什么状况,供这部分同学参考。

从网络收集整理了从1993年-2020年博士招生数量(其中2020年为预估数据),如下表所示:

一个博士的正确选择(博士之殇系列1博士的出路)(1)

1993-2020年博士招生人数

从上述表格可知,从1993-2020年间我国共招收博士生146万5930人;

我们再来分析一下高校每年需求的教职数目。

在教育部发布的我国有普通高校2914所(含成人高等学校283所)名单中,其中公办本科院校1243所,民办本科院校(含独立学院)417所。在2631所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名单中,本科学校共有1243所,专科学校1388所;假设只考虑公办本科院校,每个学校教职位满配为1500名博士;那么1243所公办本科所需要的教职总数:1243*1500=1864500 名;假设每名教职平均每人工作30年,每年所需要博士数:1243*1500/30= 62150;假设每年教职招收海归博士5000名,则所需本土博士为62150-5000=57150;

从历年招收的博士生数目看,2006年入学的博士全部按期(2010年左右)毕业的情况下,高校可以吸纳全部的博士毕业生;但2011年开始,如果全部博士毕业生去高校就职则存在富余。但考虑到部分博士就没有打算在高校寻求教职,博士毕业生寻求教职时,教职岗位不足推迟到2015年之后;考虑985、211或一线城市的高校,以及越来越多海归回国,则大概在2015年更早之前出现了教职岗位出现较大竞争的情况,我理解这也是有了推行“非升即走”的人才基础。

随着博士扩招,博士毕业生寻求教职,而教职岗位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势必部分博士必须需求教职之外的岗位(台湾出现这个现象比大陆要早得多)。近期的博士就业质量报告也证明了这一点。

一个博士的正确选择(博士之殇系列1博士的出路)(2)

来源《博士生就业质量报告》

实际情况表明,目前已经是低于50%比例的博士在高等院校就职。目前正在就读或打算读博的同学们,需要对自己职业规划有一个合理的期待和规划,如果你足够优秀,可以去竞争一线、二线城市985/211的教职;如果没有那么突出,可以放低要求,到三、四线城市的一本、二本需求教职;另外,除了教职,还有很多岗位或职位可以从事,如果把眼光放到教职外,你会发现海阔天空,又有另外一片天地属于你。

《博士之殇系列》

博士之殇系列1:博士的出路,远不止非升即走

博士之殇系列2:人才和资金浪费,从中山大学引进8000名博士谈起

博士之殇系列3:变异的“非升即走”是否符合劳动法?

博士之殇系列5:被刷基金、刷论文误导的博士人生(完整版)

博士之殇系列6:完结篇:博士如何走出变异的“非升即走”怪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