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角色的内外部性格特征,是鱼色分析时的一个重要内容,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人物性格发展?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人物性格发展(探寻角色的内外部性格特征)

人物性格发展

寻找角色的内外部性格特征,是鱼色分析时的一个重要内容。

演员进行角色分析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以后的创作中使自己能够化身成为角色。因此,演员要比较深人地了解一下角色的内外部性格特征,为以后使自己化身成为角色建立基础。一般来说,无论一个剧本中角色与演员如何接近,二者总不会是完全一样的。探寻角色的内外部性格特征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要去了解自己与角色在哪些方面具有相似之处,在哪些方面又存在着不同,以便在今后创造角色时,最大限度地利用与发挥自己与角色相似或接近之处,尽可能抑制与克服自己与角色存在的区别与差距,使自己最终能够化身成为角色。剧本中所描写的角色的内外部性格特征,应该成为演员创造角色的目标。

演员在反复阅读剧本的过程中,特别是对角色的行动发展的线索和贯串行动与最高任务的分析过程中,一定会对角色的内外部性格特征有一些了解。因为角色的性格主要表现在其对人对事的具体态度上,而从角色的行动发展的线索中,是可以看出角色对人对事的一系列的具体的态度的。从这些态度中,演员就有可能发现角色的性格特征。

但是,仅仅如此是不够的,演员还应该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一方面,在剧本中去找出与角色过去的经历有关的事实,从这些事实中去发现角色性格形成的原因;另一方面,在剧本中找出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是怎样说自己的,别的角色又是怎样在说自己的,以便从自己对自己的评价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中去发现自己所要扮演的角色的性格特征。

如果你要扮演《雷雨》中的蘩漪,你从剧本所提供的事实中就会了解到:她出身于书香门第,后来就像她自己所说的--周朴园把她“骗”到了家里来,她“逃不开,生了冲儿”。十几年来都是生活在周朴园的桎梏之下,渐渐地把她“磨成了石头样的死人”。而周萍突然从乡下来到这里,又点燃了她生命的烈焰,使她与周萍陷人一种“母亲不像母亲,情人不像情人的”关系。这些事实都有助于演员去了解角色的性格特征。

此外,再看看蘩漪这个角色是怎样谈论自己,别人又是怎样谈论她的。现在,把剧本中这些方面的描述摘录一些出来,试着从中去探寻角色的内外部性格特征:鲁四凤说:“太太,您脸上像是发烧,……老爷说太太的病很重,嘱咐过请您好好地在楼上躺着。”而周冲却对她说:“我看您很好,没有一点病,为什么他们总说您有病呢?”“妈,您给我画的扇面呢?”周冲还说:妈,我一向什么都不肯瞒过您,您不是一个平常的母亲,您是最大胆,最有想像,又,最同情我的思想的。周朴园则在逼她喝药时说:“不要任性……当了母亲的人,处处应当替孩子着想,就是自己不保重身体,也应当替孩子做个服从的榜样。”并且在蘩漪被逼无奈忍辱喝下药离去之后对周冲说:“我看你的母亲,精神有点失常,病得好像不轻。”

到后来,周朴园甚至说她“装疯”和“胡闹”。而周萍则说“我怕你真疯了”,诅咒她说“你是我想不到的一个怪物”,“你真是一个疯子!”

在剧本中,周蘩漪谈到自己时曾经说过以下这样一些话:

谁说我精神失常,你们为什么这样咒我,我没有病,我没有病,我告诉你,我没有病!……我假若是有病,也不是医生治得好的。

可是人家说一句,我就要听一句,那是违背我的本性的。我不后悔,我向来做事没有后悔过。

一个女子,你记着,不能受两代的欺侮……

热极了,闷极了,这里真是再也不能住的。我希望我今天变成火山的口,热热烈烈地冒一次,什么我都烧个干净,那时我就再掉在冰川里,冻成死灰,一生只热热地烧一次,也就算够了。我过去的是完了,希望大概也是死了的。哼,什么我都预备好了,来吧,恨我的人,来吧,叫我失望的人,来吧,叫我忌妒的人都来吧,我在等候着你们。

当周萍说到他们之间过去的关系谁听了都会厌恶的时候,她却说:“我不这样看,我的良心不是这样做的。”

她还对周萍说到了她的处境:“今天我受的罪过你都看见了,这样子以后不是一天,是整月,整年地,以至到我死,才算完。他厌恶我,你的父亲;他知道我明白他的底细,他怕我,他愿意人人看我是怪物,是疯子,……"

最后,她终于充满着愤怒地喊出:“胡说,我没有病,我没有病,我神经上一点没有病。你们不要以为我说胡话。我忍了多少年了,我在这个死地方,监狱似的周公馆,陪着一个阎王十八年了,我的心并没有死;你的父亲只叫我生了冲儿,然而我的心,我这个人还是我的。”

这里只是摘录出一部分蘩漪自己怎样说自己,和别人又是怎样在说她的台词,仅从这部分台词就可以看到蘩漪内外部的一些性格特征来了。由此她的心理逻辑也就比较清楚了。

演员从这些台词中,就可以看到:她曾经是出身于书香门第;

她受过良好的教育,懂诗文,善绘画;她受到过一些进步思想的熏陶;

她内心中有着丰富的情感,有一种原始的野性和对个性解放的追求;她对那个不公平的社会是不满的;

她不能忍受周朴园对她的桎梏,她总是想冲出这个让人窒息的家庭;她的爱与憎是非常鲜明的;她是非常敢做敢为的;她的报复心是很强的;

她在举止上有着大家闺秀的风度:她还给人一种忧郁、阴鸷的感觉;

应该指出,演员在进行角色分析时,用不着像上面那样细致。上面的摘录只是为了说明一种方法,而演员在进行摘录时,往往只用摘录出一段台词中的一句话,自己明白是什么意思就可以了。但是做这样的摘录与不做这样的摘录是大不一样的。这样的摘录,可以使演员对所要扮演的角色有一个总体的认识与感觉,从而比较容易地去抓住角色性格的最基本特征。所以,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当然,在分析角色的内外部性格特征时,决不是只有这样一种方法,也不是说在运用这一方法时就用不着再从其他方面去研究角色的内外部性格特征了。除此之外,演员还可以从角色对人对事的具体态度中去发掘出角色的性格特征。在《雷雨》中,蘩漪为了排除四凤这个“情敌”,她把四风的母亲鲁侍萍请到家里来,运用了非常婉转的方式,好像都是为四凤考虑,最后使鲁侍萍自己提出四凤不再在周家帮工。这就可以看出,蘩漪非常坚决地要把四凤和周萍分开,是一个很果断的女人;另一方面又可以看出她是个非常有心计的女人,处理一些事情有时是绵里藏针。

应该指出,在对角色的性格特征进行分析时,一定要找出角色自身思想上的逻辑。这种逻辑是角色对人对事的态度的最基本的根据。实际上,在生活中,每个人由于所处的时代、出身、生活环境、所受教育的程度等因素的影响,都会有自己的思想逻辑。这种思想逻辑,表现出一个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幸福在于为别人而活着”是一种人的逻辑;“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是另一种人的逻辑。有的人认为人生的价值在于无私的奉献,这是一种人的逻辑;而有的人则认为人生的价值在于占有,这是另一种人的逻辑。“只有辛勤的劳动,才能获得事业上的成功”,这是一种人的逻辑;而另一种人的逻辑就可能是把投机取巧认为是取得成功的捷径。同样,在一个剧本中,每个角色也都有其自己思想上的逻辑。正是这种思想上的逻辑,左右着他对人对事的具体态度,构成角色主要性格特征的真正内核。由于角色的思想逻辑与其所处的时代、出身、生活环境、所受教育的程度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分析角色的思想逻辑时,演员应该根据剧本所提供的事实,利用自己的生活积累与想像,去给自己所要扮演的角色编出一个生活小传。这个小传的目的完全是为了演员能够进一步感觉到角色,所以应该是有重点的,同时又是十分具体的。例如,当我们去研究蘩漪这一角色的性格特征时,当我们要去探寻她的思想逻辑时,就不能不了解她出身于一个什么样的家庭,她受过什么样的教育,她又是怎样被“骗”到周朴园家中来的,她和周朴园为什么无法在一起生活,她和周萍又是怎样碰撞在一起了的等等。这种小传,将使演员能够比较具体地去感觉到角色思想逻辑的形成过程。

此外,演员在分析角色的性格特征时,不仅要探寻到角色的主要性格特征,同时还要注意找到角色性格的发展变化,任何一个写得比较出色的剧本中的角色,其性格都是发展的,而不是从头到尾一成不变的。例如在《雷雨》中,蘩漪开始只是想要留住周萍,或者让周萍把她带走,离开这个令人窒息的家,但就在她为了维护自己的生存和自由时,随着情境的变化,她也逐渐变得不顾一切,不择手段,结果在冲击这个封建魔窟的同时,不仅自己毁灭了,同时还造成了四凤这样的无辜者的毁灭。在这个过程中,就可以看到蘩漪这个人物性格上的发展变化。演员在对角色的性格特征进行分析时,一定要重视对角色性格发展变化的研究。

演员在分析角色的性格特征时,还应该注意,一定要尽可能具体,尽可能地使之成为可以感知的,而不是非常抽象的概念。例如有些演员在分析角色时往往满足于给角色找到一些诸如坚强、勇敢、活泼、善良、淳朴、开朗、泼辣、奸诈、阴险、虚伪、吝啬之类的概念。这种做法,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对角色性格特征的认识与感觉。因为它不能引导演员真正去感知角色的心理生活,从而去把握住一个活生生的人的性格特征,结果往往是把演员引向了对角色的概念化和公式化的表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