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历史上,中国的“四大发明”绝对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中“指南针”一直都是专家和学者们研究的重点,因此关于它的起源时间学界也有多种猜测,大家各执一词;然而,随着一件指南针文物的出土,这个争论也基本趋于统一,从而也将“四大发明”的时间向前推进了1000多年。到底这是一件什么样的“指南针”呢?今天就让小编给您揭秘出来。

辛追墓和海昏侯墓(出土一枚指南针)(1)

辛追墓和海昏侯墓(出土一枚指南针)(2)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要想破解“指南针”之谜,还要从司南说起。也许很多读者都知道司南,很形象的描述就是:在一个盘子上放一把勺子;但这可不是我们用来喝汤的普通勺子,而是由天然磁石琢成的,具有很强的磁性,因此可以根据地球的磁场的方向来“指南”。但是像司南这样的“指南针”实在是很不便携,所以到了宋朝时期,人们又发明了指南鱼和指南龟;在《事林广记》中详细的记载了指南鱼和指南龟制作方式,简单的概括一下就是把司南上的“大磁勺”换成一只拇指大的小木鱼,然后在其体内插入一根磁石,让小鱼漂浮在水中,这样也就可以“指南”,而指南龟也类似;之后又过了若干年,人们发现用磁石摩擦缝衣针可以让它产生磁性,因此真正的“指南针”就问世了,在《梦溪笔谈》有记载:“方家以磁石摩针锋,则能指南。”

辛追墓和海昏侯墓(出土一枚指南针)(3)

辛追墓和海昏侯墓(出土一枚指南针)(4)

辛追墓和海昏侯墓(出土一枚指南针)(5)

所以在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将司南看成是指南针最早的雏形,因此指南针发明的时间也就是距今2000多年的战国时期。然而,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以王振铎教授为代表,其观点是:指南针的发明至早不逾于宋代。第二种说法以李约瑟教授为代表,其观点是:指南针出现于十一世纪以前的时期。尽管这三种说法都各有依据,但是最主流的观点还是历史教科书上的说法。然而,随着一件指南针文物的出现,第四种观点也逐渐被人们所接受。

辛追墓和海昏侯墓(出土一枚指南针)(6)

这件指南针文物是一件玉器,在上世纪中叶,出土于大名鼎鼎的三星堆遗址,位于现在四川省广汉市。目前这件传奇的指南针玉器归成都的民间收藏家所有,为什么说它是“指南针”呢?因为经过专家鉴定,这件玉器上面雕刻有“东”、“南”、“西”、“北”四个古文字,这四个方位词算是人类对生存环境最早的认识;另外这件玉器还是由7块玉板拼接而成,其中在第四块玉板的正中间,有一个圆形的图案,并且在上面放置了一个半球,还在球体的顶部又开了一个直径为4厘米的小孔,在这个小孔内插着一支玉石,对应着前面提到的四个方位,这俨然就是一个指南针的造型,但唯一的不同点就是这支玉石是不能转动的,也许是当时古人还没发现“磁”吧!因此,这件指南针玉器更多的是作为一种象征物(小编觉得当时应该有指南针的实物),也许是象征着古人对远方未知世界的探索。

辛追墓和海昏侯墓(出土一枚指南针)(7)

所以,到目前为止,这件在三星堆古墓出土的玉器,被学界公认为最早的指南针,从而将指南针的出现,从战国时期往前推到了上古的伏羲时代,让“四大发明”提早了约1000年,对于先民们的智慧,我们不得不佩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