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乡村老中医年逾九旬过世,十里八乡,邻近三县悼念者之众超乎想像丧事最后一餐,孝子贤孙答谢众悼客摆席五百余桌,成为人人叹为观止的景象人人在悼念之余无不念其恩德,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人生四大悲事早年丧子?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人生四大悲事早年丧子(在生广种善缘去世倍受哀荣)

人生四大悲事早年丧子

一位乡村老中医年逾九旬过世,十里八乡,邻近三县悼念者之众超乎想像。丧事最后一餐,孝子贤孙答谢众悼客摆席五百余桌,成为人人叹为观止的景象。人人在悼念之余无不念其恩德。

本人与他邻村,幼年曾受他灵药捡回一命,少年承其妙手医好受伤膝盖,青年常陪他聊天打牌,故对他除了了解,更是万分崇敬!

他的诊所却开在我大队部(当时叫大队部,现在大家还这么叫,相当于现在的村部),一间中药房,一间诊室,隔一面墙,不直通。药房重地,除了买药,平时几乎无人去闲逛。在我的印象中,大家不常去,除了心理作祟,可能与药房的跛脚剂师平时不苟言笑,一脸苦瓜相,不合群,不喜欢小孩子玩闹有关。但药柜两旁一副"但愿世间人无病,哪怕架上药生尘"的对联让人永远铭记。而他的诊室却一天到晚人流不断,大人,小孩都喜欢在他诊室逗遛。他有空,逗大家,讲故事,开玩笑,玩游戏,打字牌。他没空,大家看他望闻问切,一脸崇拜。

他的诊室不大,就一间南北开门窗的小房,三十平米左右。一张条桌短面靠窗,桌上摆一个长方形诊疗箱,一两本书。另三面各摆一条长凳,一条他坐,另两条留给病患和其他人等。一个绘有梅兰竹菊的老式四面柜立在旁边,柜里面除了一些瓶瓶罐罐,针头,血压计,听筒等常见的简单备用器具,便是各种医药书,线装的,精装的,现代的,古代的,古文的,白话的,一摞摞,塞满了。紧靠柜边,便是一张老式木床,既是病人休息之所,也是诊疗点滴床位。靠桌窗台,叠若干本正看之书,一个砚台,一个笔架,几块烟墨。除此,无他物。

来了病人,先听陈述,字句必清晰明白;然后轻拈修长三指切病人脉象,凝神闭目,如老僧入定;再拿出听筒在病人腹部来回擦搓,时不时用指尖轻叩,侧耳聆听;最后掏出压舌片,看人舌胎。一套流程,可能换个顺序,但一定仔细认真。当然,遇有发烧感冒,掏根体温计塞腋窝还是塞屁眼全看你年龄或病情轻重和他的临时决定了(估计现在没有这么干的了)。尔后思索片刻,从窗台上拿出文房四宝,轻拭笔,重研墨,铺开纸,提腕挥毫,一张药方开就。吹干墨,交给病患,叮嘱禁忌,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病人道完千恩万谢,即刻到隔壁抓药去了。

而此时,在场的任何一个闲人最想做的是帮他研墨,他也不拒绝,也拒绝不了。就如附近有人过世,请他写挽联一般,他也不拒绝,也拒绝不了。不过,帮他研墨,小孩子有糖吃,而且还能听他讲故事,教认字,写字,唱读古诗词;如果是大人,他常嘲笑说人家不会研墨,不是淡了,就是力度不够,方法不对。还笑骂人:年少时不读书,长大是墨猪。大家笑,研墨人也笑。

除了坐诊,他也常受邀外出诊疗,挎个诊疗箱便出发,不管风霜雨雪,白天黑夜,路途远近,本乡外县,绝不推脱。虽不穿大褂,但绝不负白衣天使之名,力所能及,救死扶伤。虽不能药到病除,但绝对竭心尽力。

谨以此鳖样小文,纪念老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