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岁的人了我居然总是喜欢看古老的电影,电视,听老的传说,难道是我心态变老了吗?还是在我心目中那就是经典,百看不厌,下面我把这些经典摆出来,看看你们是否和我一样!

第一部,86版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经典名著的经典语录(你忘不了的经典名著)(1)

小时候记忆最深刻的就是电视机播放时,序幕里那个没头的画面,吓得我魂飞魄散,自从看了它,我的胆子就变小了很多!现在年纪大了还是时不时找来看看里面的小故事,感觉越看越着迷,里面的人物塑造的都很有特色,淳朴善良,姑娘个个美若仙子,

经典名著的经典语录(你忘不了的经典名著)(2)

比现在化妆整容了的好看不少,主要是看着舒服,感觉亲切,里面的夫妻老人虽大多贫穷卑微,但始终很有骨气!这一点我就和今天做了下比较,当古人家里穷得实在揭不开锅的时候,总是能把瓦罐,瓷瓶,衣服以及一些贵重一点的首饰拿去当铺换点米钱,凑合一段时间!但他们从来没有人去问亲戚朋友借钱,甚至富家女下嫁都很少问娘家张口!

经典名著的经典语录(你忘不了的经典名著)(3)

他们真的让我佩服,很有骨气!而如今的人呢,好像一有事基本都会先问亲戚朋友借个遍再说,借完不管借到借不到最后被借的吓得不行,借钱的成了大爷!这个现象我们真不如古人,比起古人当代人缺少了一些骨气,还有信誉低下,社会满意度不高,这是我们需要需要借鉴的!

经典名著的经典语录(你忘不了的经典名著)(4)

蒲老先生是清代文学家,活了76岁!一生非常贫困,几十年陆陆续续才写成《聊斋志异》实属不易,他一直不得志,满腹实学,乡试却屡不中,至46岁时方被补为廪膳生,72岁时被补为贡生。平日除微薄田产外,以教书、幕僚维生!但那时活到76岁着实挺高寿了,有人说聊斋里写的故事都是真的,也有人说不过都是作者自己的幻想罢了,但不论如何《聊斋志异》都是一个作家天才的想象才能和艺术才能的集中表现。《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很高,它成功的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高峰。收集500余篇,神鬼妖怪。

经典名著的经典语录(你忘不了的经典名著)(5)

郭沫若曾这样评价:“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第二部,87版曹雪芹的《红楼梦》

经典名著的经典语录(你忘不了的经典名著)(6)

曹雪芹的《红楼梦》我就不敢多言了,说实话大家名家都解析过千遍万遍!里面所包含的实在太多,从诗词,中医,道学,食补,人物,社会,。。。很多,从任何一个角度去理解,都会得出不同心得!这个真是我们国人的瑰宝了!而我要说的就是,我小时候就喜欢看漂亮的林黛玉和贾宝玉,

经典名著的经典语录(你忘不了的经典名著)(7)

我端着碗坐在炕头,妈妈不拿着扫箸打我,我是不会起来的,拎我耳朵,我半天才有反应,因为心已经跑电视里去了,每次要是碰上干农活,那我妈就是使点狠招给我身上了,这个上瘾的感觉像比雅片还要命!我当时就是喜欢看里面的刘姥姥逛大观园,就是喜欢看很多漂亮的姐姐在一起作诗耍乐的那个快活场景,

经典名著的经典语录(你忘不了的经典名著)(8)

看了就觉得开心!那个时候,虽然穷了点,但这部电视剧给我带来的欢乐一点也不比玩具少,现在想想还回味无穷,那样无忧无虑快乐的日子还真是少有了!现在我人大了,主演的林姐姐也不在了,

经典名著的经典语录(你忘不了的经典名著)(9)

好多原班人物也都老了,心里不觉生出一股悲凉!随着时间的往后推移,新拍的《红楼梦》也是一部接一部,可是看过 了,总是找不回当年的味儿,我还是对原版的《红楼梦》恋恋不忘!所以空下来了就会再翻出87版的来看,现在看看更是别有一番体悟哦!不只觉得那时的林黛玉和贾宝玉美,更深深的体会了那个年代,大户人家也有大户人家的苦恼,特别是王熙凤

经典名著的经典语录(你忘不了的经典名著)(10)

从她一开始谈笑风生伶牙俐齿,再突想到最后的凄惨下场,

经典名著的经典语录(你忘不了的经典名著)(11)

不仅让我感慨,现在的人们都努力的活着,但谁能料到自己会如何终老呢,真的是好无奈啊!人生也好像是一处悲剧!再有金陵十二钗,各自命运多舛,皆没有一个好的归宿,哎!提了伤感,我们还是再来瞻仰一下她们美丽的容颜吧!

金陵十二钗正册是警幻情榜上十二个女子的名单,依次为:

薛宝钗(与黛玉并列第一)

经典名著的经典语录(你忘不了的经典名著)(12)

林黛玉(与宝钗并列第一)

经典名著的经典语录(你忘不了的经典名著)(13)

贾元春

经典名著的经典语录(你忘不了的经典名著)(14)

贾探春

经典名著的经典语录(你忘不了的经典名著)(15)

史湘云

经典名著的经典语录(你忘不了的经典名著)(16)

妙玉

经典名著的经典语录(你忘不了的经典名著)(17)

贾迎春

经典名著的经典语录(你忘不了的经典名著)(18)

贾惜春

经典名著的经典语录(你忘不了的经典名著)(19)

王熙凤

经典名著的经典语录(你忘不了的经典名著)(20)

贾巧姐

经典名著的经典语录(你忘不了的经典名著)(21)

李纨

经典名著的经典语录(你忘不了的经典名著)(22)

秦可卿

经典名著的经典语录(你忘不了的经典名著)(23)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是富家子弟,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至雍正六年(1728),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第三部吴承恩的央视版《西游记》或86版

经典名著的经典语录(你忘不了的经典名著)(24)

提起《西游记》就不得不想到六小龄童老师,他演的孙悟空可谓是最鲜活,最深入人心

经典名著的经典语录(你忘不了的经典名著)(25)

,有多少人现在还在模仿他,这真是几代人的美好回忆!里面的九九八十一难,他们在现实中也是有的比的

经典名著的经典语录(你忘不了的经典名著)(26)

,听着那歌就叫人心里敞亮高兴!

作为《西游记》主体部分的唐僧取经故事,由历史上的真人真事发展演化而来。唐太宗贞观元年(627),青年和尚玄奘(602~664)只身一人赴天竺(今印度)取经,跋山涉水,历尽艰难险阻,至贞观十九年(645),取回梵文佛经657部,并在长安设立译场,进行翻译。玄奘在取经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和克服困难的精神,令人敬仰;他所身历目睹的种种奇遇和异域风光,对人们具有很大的魅力。他的行为和见闻本身就具有不同寻常的传奇色彩。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写成《大唐西域记》,不得不说中国历史上让人敬佩的人物实在是太多了!

经典名著的经典语录(你忘不了的经典名著)(27)

作者吴承恩出生于一个由下级官吏沦落为小商人家庭,他的父亲吴锐性格乐观旷达,奉行常乐哲学,为儿子取名承恩,字汝忠,意思希望他能读书做官,上承皇恩,下泽黎民,做一个青史留名的忠臣。吴承恩小时候勤奋好学,一目十行,过目成诵。他精于绘画,擅长书法,爱好填词度曲,对围棋也很精通,还喜欢收藏名人的书画法贴。少年时代他就因为文才出众而在故乡出了名,受到人们的赏识,认为他科举及第,“如拾一芥”。《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他除奋好学外,特别喜欢搜奇猎怪,爱看神仙鬼怪,狐妖猴精之类的书籍。如《百怪录》、《酉阳杂俎》之类的小说野史,这类五光十色的神话世界,潜默化中养成了搜奇猎怪的嗜好,随着年龄的增大,这种爱好有增无减,这对他创作《西游记》有着重大的影响。30岁后,他搜求的奇闻已“贮满胸中”了,并且有了创作的打算。50岁左右,他写了《西游记》的前十几回,后来因故中断了多年,直到晚年辞官离任回到故里,他才得以最后完成《西游记》的创作,历时7年。步入青年时代的吴承恩是狂放不羁、轻世傲物的年青人。社会地位的低下,贫穷困苦的处境,使这位大才子狂放不羁,招来了纷至沓来的笑声,被人交口称誉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吴承恩约二十岁时,与同乡一位姓叶的姑娘结婚,婚后感情甚笃。吴承恩虽然狂放不羁,但他品行端正,忠于自己的妻室。嘉靖十年,吴承恩在府学岁考和科考中获得了优异成绩,取得了科举生员的资格,与朋友结伴去南京应乡试。然而才华不如他的同伴考取了,他这位誉满乡里的才子竟名落孙山。第二年春天,他的父亲怀着遗憾去世了。接受初次失败的教训,吴承恩在以后三年内,专心致意地在时文上下了一番苦功,在嘉靖十三年秋的考试中却仍然没有考中。吴承恩羞恨交加,这年冬天,竟病倒了。两次乡试的失利,再加上父亲的去世,对吴承恩的打系是沉重的。在他看来,考不取举人,不仅付资无由,而且愧对父母,有负先人。但他并不以为自己没考取是没本事,而只是命运不济,他认为“功名富贵自有命,必须得之无乃痴?”

吴承恩一生不同流俗,刚直不阿。他之所以才高而屡试不第,很可能与他不愿作违心之论以讨好上官有关。他厌恶腐败的官场,不愿违背本心,对品尝了社会人生酸甜苦辣的吴承恩,开始更加清醒地、深沉地考虑社会人生的问题,并且用自己的诗文向不合理的社会进行抗争。

第四部 傅艺伟演的90版《封神榜》

经典名著的经典语录(你忘不了的经典名著)(28)

《封神榜》有好多版本,而我最爱的就是傅艺伟演的妲己,她演的狐狸精不但妖媚还很有气质,她将狐狸的魅惑演到淋漓尽致,感觉其它版的都无法与之相比!

经典名著的经典语录(你忘不了的经典名著)(29)

《封神榜》 是由许仲琳的《封神演义》而来的,许仲林又作陈仲林,号钟山逸叟,应天府(今江苏南京市)人,生平事迹不详,明朝小说家。他生活在明代中后期。著有知名小说《封神演义》,因此而得名。但史籍记载《封神演义》不一定是他所作,至今都所疑问!

史籍记载 梁章钜在《归田琐记》卷七中引用林樾亭的话说:从前有个读书人,在他大女儿出嫁时用尽了家财,二女儿因此很埋怨,这位读书人安慰她别担心,后来就根据《尚书武成篇》中“惟尔有神,尚克相予”之类的话语,敷衍成了《封神传》一书给二女儿作陪嫁。二女婿将书稿出版销售后,竟获得了很多财富。但梁章钜在他的《浪迹续谈卷六封神传》中说法又有差,他仍沿用林樾亭的话,说《封神传》是明代一位饱学儒生所作,意欲与《西游记》、《水浒传》鼎足而三。两种说法,一说作者为利,一说作者为名,大致可以肯定作者是一位比较有才华的读书人。有人认为《封神演义》系王世贞所作,说王世贞写了《金瓶梅》,被朝廷得知后,命令他将书稿献给皇上看。王世贞担心不妥,通宵达旦写了部《封神演义》,代替《金瓶梅》上呈。王世贞因疲劳过度,连头发也变白了。这些传闻因无可靠证据,不足为信。现知最早的《封神演义》版本是明代万历年间金阊舒载阳刊本,藏于日本内阁文库。书中卷二题作“钟山逸叟许仲琳编辑”,所以很多学者认为《封神演义》的作者即为许仲琳。但这是孤证,而且许氏生平事迹均无知晓,到底他是不是作者,还很难断言。《传奇汇考》卷七《顺天时》传奇解题云:“《封神传》系元时道士陆长庚所作,未知的否。”二十世纪世纪30年代,张政烺考订“元时”系“明时”之误。根据咸丰年间的《重修兴化县志》卷八“人物志”的记载,陆西星,字长庚,江苏兴化人,聪明过人,颇具才华。他博览群书,文章娴熟,又工于书画,能领悟性命天道之类深奥的道理。

还有说法:陆西星与著名文人宗臣等都以才名冠绝当时。多次参加乡试,都未能获取好成绩,于是抛弃儒服,头顶黄冠作方外游客,几次碰到高人异士,学了不少仙真秘诀,后来撰写了数十种有关仙释的书籍,并为《庄子》作注,名《南华副墨》。不少学者认为,陆西星擅长文章,又精通释道,以他的经历修养,应该是《封神演义》最合适的作者。但没有任何直接证据。可以说,《封神演义》的作者问题至今仍是一个待解之谜。

还有《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全集》我也很喜欢!

  1. 共工怒触不周山

  2. 女娲补天

  3. 女娲造人

  4. 蚩尤之戰

  5. 刑天=形夭

  6. 夸父逐日

  7. 精衛填海

  8. 羿射九日

  9. 伯鯀息壤治水

  10. 大禹治水

  11. 盘古开天地

  12. 嫦娥奔月

  13. 九色鹿

  14. 神农尝百草

  15. 什刹海的传说

  16. 孔雀公主与傣族王子

  17. 生肖的传说

  18. 月下老人的传说

这些只是一部分还有好多,120多篇,还有每个故事的具体细说,我下次都会整理出来,如果你跟我一样喜欢这样的故事,就关注我,我们一起分享学习,也可以做为宝宝的睡前故事!

最后有人可能会问我中国名著怎么能少了,水浒三国呢,那我就在此澄清一下!自古有谚语说:“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在我理解为,三国里面计谋太多,对于年老的人来说懂得玩弄太多计谋并不是多么好的事,一不宜修身养性,二对于现在的人们确实还是做事实在一点为好,本来世人已经套路太深,所以我不推荐大家去看,而我也是女儿家不太喜欢多计谋乃至争权夺利。至于水浒,因青少年血气方刚,学习水浒传打打杀杀那一套,容易惹事,也不太推荐,当然这都是我个人之见!

好了,下次我们再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