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2月5日讯(记者 肖军 通讯员 周晓鹏 舒已川)“合乡并镇就是好,让我们从‘糠箩里’跳到了‘米箩里’”2月3日,溆浦县水东镇石琴村村民心里乐开了花这天,在石琴村原来所属乡并入水东镇后,镇党委书记李翔来到村里,当着村民的面,现场拍板筹资10万元,为群众修塘建坝,赢得村民一片赞扬 ,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合村并镇群众的反应?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合村并镇群众的反应(群众称赞合乡并镇好)

合村并镇群众的反应

湖南日报2月5日讯(记者 肖军 通讯员 周晓鹏 舒已川)“合乡并镇就是好,让我们从‘糠箩里’跳到了‘米箩里’。”2月3日,溆浦县水东镇石琴村村民心里乐开了花。这天,在石琴村原来所属乡并入水东镇后,镇党委书记李翔来到村里,当着村民的面,现场拍板筹资10万元,为群众修塘建坝,赢得村民一片赞扬。

石琴村地处山区,在乡镇区划调整改革前属龙王江乡。村里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村民盼望维修溪坝和山塘,但这一愿望多年来没能实现。乡镇区划调整改革中,原龙王江乡和原桐木溪乡部分村并入水东镇。村民得知消息,担心上级项目支持会受到影响。为了消除村民们的疑虑,溆浦县精心编制了乡镇区划调整后农村交通、电力、水利、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整体规划,确保群众利益不受影响。水东镇还及时组织开展“入户解惑”活动,把改革的重大意义讲深讲透,并广泛征集意见和建议,切实解决群众提出的问题。

对乡镇撤并,水东镇湖田坪村村民贺显靠原本持反对意见。他在原桐木溪乡集镇旁边开了一家面馆,生意不错。乡镇区划调整方案出台后,贺显靠担心乡镇合并会影响其生意。镇干部上门告诉他,原桐木溪乡的公共服务设施一样都不搬走,原有集镇建设规划将继续执行,集镇人口还会增加。政策一讲明,贺显靠心里有底了,信心满满地对老顾客说:“春节后,我在集镇上再开个小饭店。”

“1 2”远大于“3”

章华镇:合乡并镇强产业

湖南日报2月5日讯(记者 王晴 通讯员 徐彬 刘立武)“没想到乡镇合并好处不少,办事就比原来更方便了。”2月3日,华容县章华镇村民吴灿在离家不远的便民服务中心,很快办妥儿子上户手续。据了解,为了方便群众办事,章华镇在区划调整中,根据实际需要在撤并乡镇墟场设置便民服务中心,同时将只在原城关镇的7条公交车线路延长至合并的原胜峰乡、护城乡的地区。

“我们以乡镇合并为契机,从廉洁高效服务群众入手,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实惠看得见!”章华镇党委书记刘绍文介绍称,章华镇多次召开党员干部会议,并延伸至基层组织。通过召集村(居)民座谈、入户讲解等方式,广覆盖、多途径地宣传区改政策、目的和优势,争取群众理解、支持。为了更好服务百姓,章华镇在原胜峰乡、护城乡分别设立了2处便民服务中心,由1名党政负责人担任中心主任,民政、计生、国土、司法等10个部门进驻专职服务窗口。

区划调整后的章华镇已成为县城周边大镇,华都国际建材家居市场、华容大道扩建工程等重大项目相继落户。章华镇按照省、市纪委有关文件精神,严格对人、财、物进行调配;还切实展开建章立制,建立《机关干部管理制度》、《干部作风建设管理规定》等,对多项工作进行严格考核,推行“制度管人”;全力推进项目,形成产业集群。远赴武汉做水产生意的蒋先生准备回乡发展,他说:“乡镇合并不仅管理体制理顺了,享受的资源都是均等的,我们充满信心。”

村庄的美丽,靠村民的努力

宁乡群众自投劳工50余万人次,建设美丽村庄180个

湖南日报2月5日讯(金慧 邓颖卓)仅8个月,长沙宁乡县群众自投劳工50余万人次,自发筹集和社会募捐资金近1300万元,建设美丽村庄180个,创建了17000多户美丽庭院。这是笔者今天从宁乡县美丽乡村建设表彰大会上了解到的信息。

2015年5月,宁乡县政府提出“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打造青山绿水间的美丽景象。县政府舍弃以往政府包办的形式,创新性采取“以奖代补”,鼓励群众投工投劳,在通过有关部门验收后,再对村里进行补贴。同时,实行县直部门与村(社区)结对,一名县领导、一个部门、一名脱产干部联系一个村(社区)的工作模式,为老百姓排忧解难。

“只要能让家乡更美丽,我做什么都愿意。”坝塘镇南芬塘村王贵宁笑着说,为了建设美丽乡村,他曾带领家人清理脏水坑十多天,连续3个月坚守在美丽屋场工地,并组织创建了“乡里乡亲”微信群,为村组建设募集大笔资金。表彰活动现场,除了像王贵宁一样抛洒汗水的父老乡亲,还有反哺桑梓的企业家,更有冲锋一线的村组干部。

现在的宁乡,马路平坦,绿植倍增,环境整洁,老百姓幸福感大大提升。2015年,宁乡被评选为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