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农业文化遗产# 拖拉机、旋耕梨、耙地的耙、耩地的耧、盖地的盖、常见的铁锹、平地的铁钯、割麦子的镰刀、铡草的铡刀、轧棉花的机子、挑麦秸的叉子、起粪的三齿钯、锄地的锄头、轧场的辗子、扬场的木锨、拔棉花柴的老鸹叼。还有大寨镐、砘子、马灯……昨天的记忆,如刀凿斧刻般,没有随岁月淹没,反而愈加清晰,曾经的农村生产情景。
小时的农村,地里总有干不完的活,田间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回到家烧火做饭,缝衣做鞋,洗衣、劈柴、扫地、砍草不得半分空闲。每天的生活既单调又繁重。且不说争秋夺麦,就是平时地里也会总有干不完的活。过完新年又到元宵节,拾粪、磨草,陆陆续续就开始能干活了。“二月二,洒墙根,蝎子蚰蜒不翻身”,早春二月,麦苗开始返青,先修垄沟,用铁锹把垄沟里面通常修理一遍,把垄沟帮培土加固,以防浇水时垄沟跑水。垄沟修理好,就要开浇返青水了。现在人们浇返青水时追施尿素。
以前冬小麦的底粪是农家肥。那是去年秋天种麦子时,农家厕所、猪圈里沤的粪或用秫秸沤的庄稼肥、牲口粪。起圈是个力气活,穿上雨鞋,圈里扔个木板,人蹬在上面,用三齿、铁锹起粪,十分辛苦。种麦子时把起出来的粪,用车拉到地里,均匀地撒开就开始耕地、耙地、耩地。现在浇返青水撒的是尿素。,冬小麦浇头一水很关键,肥料要撒的均衡,撒的不均匀,麦子就长势不一,影响收成。如果浇二水再想追施肥,施肥过多麦子成熟期就会延长,影响麦收,俗语说“头水早,二水晚,三水四水往上赶。”春分麦苗遮乌鸦,此时就要浇二水,土垄沟容易渗水,要审时度势,水少时,开一个口,水多时,防止垄沟跑水,就要开两个浇水口浇地,总之,浇地时要不时上井口转,以防前面垄沟跑水,来来往往,累的腰酸背痛。浇了头水后,天气转暖,沉寂了一冬的小草也探出头来,它也要感受这姹紫嫣红的春天。每到这时就要给麦苗除草了,锄草的小锄头称作捋锄,捋锄的锄头比较窄,适合在窄小的麦垄间锄草,长把的小锄头上下翻飞,要把麦垄里、麦棵之间的杂草斩尽杀绝,杂草锄不净会给以后的麦田管理找很多麻烦。杂草生命力极其顽强,只要根不死几天就又会疯长,跟麦子抢肥料、抢营养,所以人们会把锄下来的草,翻到上面晒死,锄草是个单调繁重的活,锄一会就会腰酸背痛,抬头看看还在远处的地头,又极不情愿地弯下腰,继续干活!一个好庄稼把式腰一塌,手里的锄上下翻动,不仅给庄稼松了土,不伤麦苗,又把草锄的干净,一晌能锄多半亩地呢。
麦田的麦子几天不见,又往上窜了一截。菜园子里菠菜、小葱是最先登上了人们餐桌的时令蔬菜,凉拌菠菜、小葱醮豆豉,让吃腻了腌萝卜咸菜的寡淡肠胃也丰富了许多。过了清明,花红柳绿,到处莺歌燕舞、春意盎然。谷雨前后,种瓜点豆,“一分亩园,三亩田。”种菜既要细心又十分劳累。种菜首先要先上肥,农家肥撒到地里后,把地浇一遍,晾几天后,把地掘一遍,西红柿、辣椒、青椒、茄子、莙荙等蔬菜是种的菜秧,比较省事,种上后浇上水就行。黄瓜、豆角等蔬菜是种菜籽,把菜籽种好后再在上面堆点土,防止日头把种子晒干。茴香、香菜等菜,要把菜籽均匀撒到地上,再用筛子筛一层细土覆盖在菜籽上面。种菜是个辛苦活,搭架、浇地、除草、施肥、打杈、除虫……每天忙的不亦乐乎。
农家少闲月,清明一过,麦子长势喜人,此时要适时浇水。菜园里的蔬菜长得绿油油,西红柿、青椒、茄子、辣椒业已开花结果,黄瓜、豆角争先恐后爬满了菜架,墙角的丝瓜、眉豆也努力地往房顶上爬去,它也要去开阔更大的视野沐浴更多的阳光。
“谷雨麦怀胎”。天气变热了,菜地的虫子愈加活跃了,菜青虫躲在洋白菜里偷吃鲜嫩的菜心,红蜘蛛、臭大姐也蠢蠢欲动,抓虫、除虫必不可少,那时是铁桶形的喷雾器,喷一次虫管好长时间。蔬菜品种多种多样,各有各的习性,大葱不怕旱,有“晒不死的葱”之称;“要吃蒜,泥里陷”大蒜喜欢潮湿、湿润的环境,要经常浇水,大蒜长出蒜苔后,趁着鲜嫩,要及时抽出来,抽蒜苔需要耐心和技巧,用两个小木棍夹住蒜苗根部,轻轻一夹,一根蒜苔就抽了出来;韭菜是个好东西,就是草多,韭菜割了一茬又长一茬,讨人喜爱;金针通常种在垄沟边,多年生植物,摘金针要在太阳出来以前,此时金针含苞待放,还没开花,正鲜呢,开花的金针就不好吃了,采回的鲜金针必须在开水中焯一下,否则人吃了容易中毒;青椒、西红柿下雨后,要赶紧浇水,不然容易烂果……
麦收将近,麦田的油虫多了起来,这些小虫子繁殖力特强,对麦穗危害性很大,及时喷药马虎不得。麦子要适时浇地,黑天白日连轴转。
收麦种秋是三夏大忙季节,以前是男女老少天不亮齐上阵,割麦子是体力活,刚开始割麦子,只干一会就腰酸背痛,忍不住站不身来,旁边人镰刀飞舞,不一会就割倒一大片,越想站身腰越难受,总被别人拉下一大截,只有塌下心来,才能越割越快,割下的麦子,用麦秸绑成麦个,用拖拉机拉到打麦场上,当时脱粒机还不是全自动的,把麦个铺散开扔到脱粒机传送带上,前面有人往传送带上扔,后面有人用叉子把脱过粒的麦秸挑开,前面的麦个源源不断的传送过来,后面挑麦秸的也一刻不能歇,一会麦秸就堆的如小山一般。麦子脱粒后要及时晾晒,以防麦子发潮长芽。打麦场上人声鼎沸,热火朝天,大地里也没半刻停闲,拉粪浇地黑夜白天连轴转,农时不等人,现在玉米晚种一天,秋收时玉米就会晚收十天,浇地时,一畦畦的畦背不好掘,一铁锹下去净是麦秸,挡好几亩畦背十分费劲。当时,不论大人小孩都上阵,天不明就下地,早饭、午饭在地里吃,有时天上雷声隆隆,人们就更着急更要加紧。以后,有了联合收割机,不用人工割麦子,需要两个人站到收割机上用麻袋接麦粒,机子开的慢,下面的人跟着机子跑,上面接麦子的人把口袋满了,下面接麦子的几个人接住,然后大家再把麻袋装到拖拉机运到家中,天一明,赶紧晒,麦子收到家后,大家才长长喘了口气,一年的收成到手了,家里有粮,心里不慌。晒麦子同样不轻闲,把一二百斤一袋的蔴袋装到车上,费了好大劲拉到公路上,扫出一块地方,把金黄色的麦子均匀地摊开,上午、中午用笆子划几遍,把麦子晒匀、晒透,晒干后,半后晌开始收麦子,堆到一起,麦秸多的用木锨扬出去,然后装布袋拉回家,倒入洋灰柜、瓮里,颗粒归仓。要是在房上晒麦子麻烦多了,系上来,系下去,房子面积有限,要折腾好几天。以后条件好了,挂仓的大联合收割机来了,麦收就轻闲多了,人们只需在地里一站,等收割机把麦子割完后,铺上大苫布,金色的麦粒就从储粮仓里源源不断地流出,几个人只管用袋子接麦粒,只要麦子收的不太湿,雇个车就能直接拉到粮库卖掉,省却许多麻烦,所以农民们讲究,化肥撒不匀再补二遍化肥时,不能撒太多,麦子快熟时,也不能浇太大的水,这样割麦子时,麦子太青熟不了,一是不好割,二是水分大不好卖。大风天不能浇麦子,麦子容易刮倒,赶上一场风,地再湿,麦子一倒像一领席,不仅影响收成,还不能收割,得把倒伏的麦子几个一把用麦秸绑起来,你说烦人不?
麦子收完,浇地种玉米,五黄六月天,以前耩地是人拉耧的耧耩地,前面几个人拉耧,有经验的老农扶耧,一个人肩扛兜子,往耧眼里撒籽,后面一个人拉砘子,砘子是一个类似石碾的小农具,拉砘子是用砘子把露着的种籽用土盖住。以前人们在玉米地中间兼种大豆,大豆和玉米兼种对两种庄稼的生长都有益处。庄稼以玉米为主,谷子种的比较少,茳豆、绿豆、青豆、红小豆为杂粮。地头、高个子的高梁多种在地头垄沟旁。
天气已经十分炎热了,从种玉米到收获还有三个月左右。几天后玉米苗钻出地皮,长了三五叶之后,就要将密植的禾苗拔掉,当地称为提苗、定苗,这是最轻闲的农活,但真正考验人的活是锄草。锄玉米地的草用的锄比锄麦子的捋锄大的多。天气热,植物生长茂盛而迅速,“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炎炎夏日,挥汗如雨,锄草懈怠不得,你哄地一时,它哄你一季。只有将地全部仔细地锄一遍,才能斩草除根,以免草荒。
大田里庄稼长势喜人,灼热的阳光热情地照耀大地,万物正是生长的好季节,几天不见,玉米苗已没过小腿,此时天气正热,农活进入农闲时节,但菜园里却人声鼎沸,西红柿红的、黄的果实累累,豆角一串串垂下来,紫色的茄子紫杆、紫花,紫色的果实泛着亮光,绿的发油的油菜、割了一茬又一茬的韭菜;晒不死的大葱,傲视群雄的辣椒、顶花带刺的黄瓜……各类蔬菜竟相开花结果,菜园里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艰辛劳动下收获着汗水和幸福。
太阳热情地温暖着大地,炎炎夏日里,秋风悄悄地从酷暑里渗透进一点点凉意。“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种荞麦。”萝卜比较好种,上肥掘地再用铁钯平好,胡萝卜满天星撒籽即成。种白萝卜须封背。二伏开始种白菜,呢现在人们都是在立秋那天左右种,把地平好后,用铁锹再封一道道的背,用锄把在背上推出一道浅沟,撒上籽,再把土推平,在沟里放水,再把水推到背上,过几天,密密麻麻的白菜苗就冒出来了,以后定苗、除草。如上所是浇水……待到深秋,把咨意生长的白菜叶子收拢起来,用干草或绳子绑起来,等到寒风起,万物肃杀之时,把一冬的主打蔬菜运回家,此时,地里一片欢声笑语,“庄稼看着别人的好。”你家的白菜长得真好,不赖“。心里盘算自家的也不错呀。“立冬不砍菜,别把老天怪”,白菜到家,去黄叶、剁老根码垛,用蔴袋盖好,即防寒又伤不了热,这可是一冬天的最重要的蔬菜呀。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的麦子正当时。”最忙的秋收时节到了。以前生产队里都是把玉米整株砍下,堆到场里,忙季过后再把玉米从秸秆上撇下来。收谷子是用镰鹣谷穗,收豆子麻烦,要把豆秸用镰刀削倒,扎捆,背到地头,然后再运到场里,把豆秸晒干,用辘轳轧或用木棍敲打,把豆子晒干收囤。
腾出地后,运气好来场秋雨,地里墒情好就要抢种冬小麦。种小麦马虎不得运底肥,浇地耕地,种麦子耕地有讲究,耕地前要上粪料或撒化肥,以前大铁牛拖拉机耕地要以根据浇地地势耕,最后会在地势高处留条大墒沟,要把高处的土用锹填墒沟,把墒沟填平,还要把高处的土扔到地势低的地方,平整好土地对一年浇地至关重要,垅沟嘴地势要略高,地势平坦略往远处倾斜。平整好的土地,在浇地时不跑水,干活又轻闲又省水,反之整不好高处的浇不上水,低处的水流不过去憋崩了畦背往别的畦跑,累的人满头大汗,水流不顺畅,令人顾此失彼,庄稼踩的东倒西歪,泥泞不堪。修垄沟亦如此,临近出水口的垄沟每年要往垄沟里面填土,保持住地势略高,往下地势逐渐偏低点,这些活不能偷懒,别认为是可有可无的事,你不修垄沟没关系,浇地费力吃苦是你自己的事,这绝不是做的无用工。
地耕好后,要耙地,耙是类似四方形的农具,四个木框之间有两根竖杠,下面是耙齿。耙地是个技术活,耙地时把耙绑在拖拉机后,耙地的人要手拽绳子,双脚蹬在耙上,车在前面跑,蹬耙时双脚要在耙上均匀晃动,拽动绳子适时抬耙,把田地里的坷垃耙碎,将地耙平,以利保墒、除草,技术好的老农在耙上轻松地晃动,时快时慢,时而抬耙把耙齿带起来的土块耙碎,轻松自如,耙下无土,新手则不然,手忙脚乱,越晃耙下土越多,一会耙下就推满了土块,整个耙会向一边倾斜,耙出来的地高低不平,一道沟一道岗,稍有不慎,甚至人还可能会从耙上滑落,有一定危险,所以蹬耙者技术老成者居多。耙完地,就该耩地,耩地多为小拖拉机自动播种,把麦种倒入机子中,每亩地按斤数定好,前面自动播种,后面一人蹬盖,蹬盖比蹬耙容易的多,盖为荆条串成面积较耙大,盖的荆条全都连在一起,人在盖上可随处移动,活动面积大,比耙容易掌握。不似耙只能在几处落脚,活动空间有限。人在盖上左右前后晃动,把麦种用土盖住,地平整好了,接着用刮板封畦背,地若不平整,再用铁钯平一遍,然后修垄沟,大功告成,为了麦苗抗寒安全越冬,单等初冬时节再给麦子浇一次打冻水,田里一年的活计大致完成。
现在的农业科技飞速发展,除草、灭虫从喷雾器有的也换成了用无人机。以前浇地时的修垄沟,改水口、封畦背农活也早已过时,遍布田地的灌溉管道,浇地时只需打开用水开关,就能轻松搞定。撇玉米用的是大联合收割,直接秸杆切碎还田。更重要的是粮食产量逐年增加,相信不久的将来,全新的农业生产管理方式更加高效、轻松,粮食农作物会更加优质高产,前景会更加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