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流通中的信息,有一大部分,并不准确,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一晃而过的感慨?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一晃而过的感慨(一晃而过的又一年)

一晃而过的感慨

01

流通中的信息,有一大部分,并不准确。

准确的里面,又有一大部分,没什么狗屁用。

这个时代,我们从虚假冗余的信息堆里,扒拉出几条真正想要的有用的,或许要比在信息匮乏年代找点什么更加费劲。

以及,会这么做的“我们”,是公众中的一小部分人。

02

越是没有分辨能力的人,越是容易认为自己什么都知道。

他知道的,都是对的;对的,他都知道。仿佛是把充分必要条件焊死在了嘴上。

03

不要指望理解。信息尽可能多的、准确有效的被传递出去,已经应该谢天谢地。

群居生物,觉得存在理解,才是对于这个世界最大的误解之一。

04

99.999999999999%的传播,完全没有要让公众理解什么新东西的意思。

商业传播,几乎都是在充分研究分析的基础上,给公众想要的、说公众想听的,如此而已。

不是打不过就加入,是根本没动打的念头,只想加入。

05

指望“公众理解”的,容易说漏嘴指责公众不懂,都翻车了;掌握“理解公众”的,都赚钱了。

没有多少企业真的在花力气改变人们的想法。

人们的想法,也没有多少真的改变。

06

坚持自己看法、要做出点什么的企业或者个人,我也十分敬佩。

敬佩的原因,不是他们有看法有愿景,而是他们愿意付出代价。

被公众认可的“与众不同”,都是同的不要不要的,都是收益大于代价的划算买卖。

07

智能推送,都是基于算法和商业目的。

不要相信“系统比你更了解你自己”这种鬼话。相反,算法是在阻止你了解自己。

你都见不到别的,怎么知道喜欢还是讨厌,支持还是反对。

让智能推送也无能为力的人,可以佩服一下。

08

谎话,说得好,会像真话。

真话,说得不好,也像假话。

结果上看,“像什么”更加重要。

劝你别说假话,与做个诚实的人无关,纯粹是从能力角度考虑。

谎话,说得不好,还像假话。

09

我们看到的事实,从来不是全部事实。

这是哲学问题,也是生物学问题。

我们没有能力知晓每件事的前因后果,因为脑容量不够。

所以,舆论场中,事实很少,情绪很多。

10

大部分人相信他们原意相信的。

大部分人相信他们已经预设的。

如果你说的跟他们的预设不一致,他们很小概率会去重新思索,很大概率会去听别人说的。

网络世界,找到给自己预设一致的说法,太容易了。

11

越方便找到跟自己同样站队的人,越容易形成绝对对立。

对立之后,情绪更多,事实更少。

12

人们,应该没有想过要为自己说每句话负责任。

随便说说,本来就是普通人的权利。

13

企图展现更有利于自己的局部事实,是基本传播操作,也是基本人性。

局部的好,是一回事。

全部的好,是另一回事。

14

不是所有品牌,都有品牌。

不是所有品牌,都有必要做品牌。

不是所有品牌,都有脸说自己是品牌。

15

塑造品牌不是企业的固定选择,遵纪守法,卖货收钱,按时给员工发工资,也很好了,也为社会做出了贡献。

16

做爆款,是一种方式。

做品牌,是另一种方式。

假如想要语文和数学都考高分,一种方式是花2倍精力去复习,另一种方式是跟语文和数学说,你们看看怎么能够品效合一。

17

不是所有流量,都能塑造品牌。

花钱塑造的品牌,最容易留下的印象是:这个品牌有钱啊。

18

追求深度,等于放弃传播量。

追求传播量,那就放弃深度。

取舍的关键是,舍。

19

传播要用你爸妈都能听懂的话。

如果你爸妈是高知,这句话修改成:传播要用我爸妈都能听懂的话。

20

舆论,不是平均分配的。

舆论,就是逮着一只羊薅秃噜。

21

能争取的,是成为那只羊。

但是羊了之后,大家盯着你的不会只是做了什么好事,更想看的是掉没掉什么链子。

22

不出事,不代表做得对,也不代表运气好。

或许,只是真的不红。

23

我没见过一直占便宜的事情。

2023万事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