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即将到来,熟悉传统节日,或对传统节日熟悉的人都知道,清明前一两日就是寒食节。据说因为这两个节日的日期太相近,后世的清明节实际上已经包含了寒食和清明两个节日,还有观点是清明节来自于并融合寒食节习俗。那么,我们今天就说说“寒食节”,人们常说的“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竟然就是这个节日的习俗,来了解一下。

清明吃年饽饽什么意思(清明节说习俗)(1)

文章相关配图

中华民族走向文明社会,源自于刀耕火种的劳作方式。打磨石刀及钻木取火也是文明社会的标志。寒食节在汉代被称为“禁烟节”,而关于寒食节的来历,说法不一。抛去历史人物事迹传说的说法,这个寒食节应该还是从人类的取火方式不同而来,那么为何会有这个节日呢?

清明吃年饽饽什么意思(清明节说习俗)(2)

钻木取火·网络供图

据说在古代,寒食节就是指这几天要食用冷食,为何食用冷食,因为不允许生火;为何不允许生火,因为要换火、改火。改火也称“请新火”,首先讲究要把上一年岁的旧火熄却,这叫“禁火”;而后全国都不许生火,所有人都是食冷食;待到选取合适木材,取出新火后,作为人们新一年的生产生活的起点。这样的话,改火、换火的仪式算是结束了;接下来就是传递火种。

清明吃年饽饽什么意思(清明节说习俗)(3)

网络供图

汉代时规定,寒食节期间是不允许所有人生火的,只有等到新火换取后,当天傍晚先在宫中点燃火烛,然后传递到三公九卿之家,接着按照等级一层层传递,最后第二天才能传到百姓家里。于是就留下了“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说法,其实这句话就是对于寒食节习俗的描述,后世却引申为“对社会不公平现象”及“官员为所欲为”的概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