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返回地球已经过去了将近三个月,他们的近况如何?近日,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三位航天员参加了首次见面会,此后又亮相荧屏,揭秘了许多大家关心的事项。
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见面会
为期3个月的长期在轨驻留既考验身体又考验心理,三位航天员和地球上的大家一样,忙碌的工作可以让人更加聚精会神,也就无暇思绪其他问题。
他们三位几乎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任务的中后期存在心理波动,也就是执行完太空出舱行走任务工作量降下来之后,汤洪波稍有不同,因为它执行的是第一次出舱任务,时间相对较早。
神舟十二号乘组首次太空出舱画面,图为汤洪波正在自主转移。
虽然心理在中后期有波动,但是地面专家已经为此准备了缓解心理焦虑的方案,加上天和核心舱相比以前的载人航天器要大得多,生活条件好了,聂海胜说心理焦虑并不是一件很大的事情,是可以克服的。
神舟十二号乘组返回地球后锻炼身体画面
话说为什么天和核心舱可以很大?
首先得益于长征五号系列大推力火箭的研制成功与走向成熟,使得我们有能力发射20吨级的大型航天器。
长征5B遥二运载火箭发射天和核心舱
再就是霍尔电推发动机的应用以及科学的结构设计,使得天和核心舱内部拥有更大的活动空间。多种因素结合造就了天和之大,它有多大?大到足以超越当前国际空间站的任意一个舱段。
神舟十二号乘组在轨期间刘伯明向大家介绍天和核心舱
汤洪波谈及身体恢复问题时说,回来第一个月感觉不错,但是比如说爬山,腿部的小肌肉就开始有反应,经过长期失重,身体机能都有一个逐步恢复的过程,用到身体的哪块肌肉你才能体会到哪里有弱点,然后针对这些弱点进行专门训练。
回到地球后汤洪波进行体能锻炼的画面
针对天地差异,航天员们回到地面后与多批支持专家进行了交流,进一步完善了在轨工作流程。
当前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主要由第一批航天员担纲主力,而他们大多年龄已过半百,谈及这个问题时,聂海胜说有梦想,有追求,只要还有干劲,年龄永远都不是问题,他举例国外还有61岁航天员执行任务。
天宫空间站第二次出舱任务,站在机械臂上的聂海胜。
此次任务刘伯明感到最骄傲的是第一次人臂结合,也是天宫空间站第一次太空出舱,这是他的最大理想。早在几年前他在太空大会上说过,未来一定会站在我们自己的空间站,站在机械臂上,争取一次出舱(机会),理想得以实现,所以这是最骄傲的事情。
太空出舱活动不仅是刘伯明感到激动,聂海胜与汤洪波也是如此,美丽的地球与深邃的太空总是能给人一种特殊的震撼。神十二乘组前后共执行了两次出舱行走任务,其中刘伯明两次出舱,加上多年前神舟七号出舱任务,累计三次出舱任务经历在当前航天员队伍中可谓是唯一的存在。
天宫空间站第一次太空出舱,站在机械臂上的刘伯明。
刘伯明也是非常感性的,在轨期间除了工作,每当遇到一些重要的事情、重要的节点,他都会用笔记录下来,比如没有找到长城,但是看到了黄河入海流。还有一些感悟,比如写了一篇银河感悟。
“宇宙浩瀚路迢迢,亿万儿女架天桥。漫步太空人不老,中国航天接力跑。”,这就是第二次太空出舱之后刘伯明的即兴赋诗。另外,在执行神十二任务出征之际,85岁高龄的岳父也曾为他赋诗一篇:
刘伯明85岁高龄岳父为其赋诗壮行
想必,大家还会关心一个问题,就是三位航天员还会执行未来的飞天任务吗?
载人航天工程目前正处于大发展时期,这正是航天员们大展身手的舞台。而这对于第一批航天员而言也是一个五味杂陈的问题。聂海胜说,只可惜前期飞行的任务太少了,我们人太多了,大家都在等着,所以(我)才飞了三次,后期空间站建成了,他们的机会越来越多了,经常能上去。
此前白岩松曾问聂海胜,还想飞吗?已经57岁的聂海胜答复道:只要我做一分钟的航天员,都要做好一分钟的准备,任务需要的话,还是服从任务。
聂海胜在天和核心舱穿行
汤洪波说回到地面晚上睡觉有过好几次梦回太空,比如有一次做梦,是正在疗养院然后突然接到命令要再次执行载人飞行任务。他说现在最主要的就是要赶紧恢复好身体投入训练,然后再去执行后续任务。
在回答如何期许2022年时,汤洪波说一个是身体恢复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战友看着也有信心,我也有信心继续再上;第二个就是训练好,我希望能够早日达到一个更高的训练水平,适应后续任务的需要。
汤洪波执行天宫空间站首次太空行走任务留影
聂海胜也披露了一个很关键的信息,就是他们计划到六个月左右(以回到地面为时间基点计算),应该基本恢复到三年前的水平。
也就是说要不了多久他们就将具备再次执行飞天任务的身体条件。
相较于聂海胜与刘伯明,汤洪波再次飞天的机会是更大的,首先作为第二批航天员有年龄与身体的相对优势,再就是神舟飞行乘组一般会让有飞行经验的航天员去带无飞行经验的航天员,这也是传帮带。
天宫空间站在轨建造完成后的效果图
后续,天宫空间站还将迎来在轨组装两个大型实验舱,以及进入运营阶段后更多更复杂的扩展任务。我们祝愿并期待航天员大队的所有队员都能梦圆太空,这是民族伟业,更是人类之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