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的古装偶像剧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往往剧中的男主角和女主角会遭到大量网友的吐槽,而一些配角CP却会得到大量的好评。比如说最近热播的《嘉南传》,这部剧播出之后,网友对剧中嘉南郡主和李谦这对主角的评价一直不高,但是对男主妹妹和永安国二王子这一对CP却非常看好。

蛊到底存在吗(嘉南传中的蛊是怎么回事)(1)

特别是永安国二王子庆安中了蛊毒之后,不止是他本人不想醒来,甚至很多观众也不希望他醒来,而是就这样简单快乐的与男主的妹妹度过一生。其实像这样“中蛊毒”的情节,在很多古装电视剧中都曾出现过,比如前段时间的《刘墉追案》中也曾有过类似的情节,那么这个看起来很奇幻的“蛊毒”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咱们不妨看看在古书里面是如何记载的。

在古代,“蛊”的原始意义是指能够使人致病的虫子,在《说文解字》里面的解释是:“蛊,腹中虫也”,什么是“腹中虫”呢?按《说文解字》中的分类,无论是“蛔虫”还是“蛲虫”,都属于“腹中虫”,由此可见,“腹中虫”实际上就是人体内的寄生虫。

蛊到底存在吗(嘉南传中的蛊是怎么回事)(2)

“蛊”字的繁体写法是下面一个“皿”字,上面一个“蟲”,这是一个会意字,表示一个盆状器皿,里面装着很多小虫,在《左传》里面也有“皿虫为蛊”的说法,并有“晋胥克有蛊疾”的记载,虽然没有展开来说这“蛊疾”到底是一种什么病,但想来应该与寄生虫有关。

除此之外,“蛊”还被指为对人类有害的各种毒虫,在《周礼》中有“掌除毒蛊”的记载,这里的“毒蛊”指的是“毒物而病害人者”。而当时除蛊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用“攻说”的禳法祈求神灵除蛊;另一种是用草药熏虫杀蛊。现在来看,明显第二种方法更靠谱一些。

蛊到底存在吗(嘉南传中的蛊是怎么回事)(3)

其实我们更多时候听说到的“蛊”术,还是在各类影视小说中出现的“毒蛊”,早在汉代,便有各种关于“毒蛊”和“巫蛊”的记载,郑玄注《周礼》引用了东汉的《贼律》,里面记载“敢蛊人及教令者弃市”,“弃市”的意思就是斩首示众,也就是说无论是对别人使用蛊术还是教唆别人使用蛊术,都会被斩首。可惜的是这里面并没有记载所谓的蛊术到底是一种什么形式。

蛊到底存在吗(嘉南传中的蛊是怎么回事)(4)

到了晋代以后的文献之中,关于“毒蛊”和“巫蛊”的记载越来越多,但大多是存在于志怪笔记之中,比如干宝的《搜神记》中记载了犬蛊、蛇蛊、蜈蚣蛊等看起来稀奇古怪的蛊术。

另外在一些正史里面,也曾有过类似的记载,在《隋书》中记载了秦孝王杨俊在病重的时候,通过含银变色,而发现了他中了蛊毒,但是当时并没有查明他到底是中的什么蛊毒,该如何破解,直到最后杨俊去世之后,文帝和皇后前来看望,才发现从灵柩之中爬出了大蜘蛛,而通过调查发现原来是崔妃种的蛊毒。

蛊到底存在吗(嘉南传中的蛊是怎么回事)(5)

在《隋书.独孤陀传》里面,也有关于蛊术的记载,隋朝外戚独孤陀“常事猫鬼”,每当没有钱的时候,独孤陀就会放出猫鬼,当猫鬼害死人之后,被害者家中的钱财就会转移到独孤陀的家中。这件事原本一直没有人知道,知道有一次越国公杨素的妻子郑氏无辜染病,有明白此道的医者诊断后说出了这是染了“猫鬼疾也”。

后来大理丞杨远派人抓到了独孤陀的婢女徐阿尼,经过审问才知道,原来独孤陀为了获得钱财,将猫鬼放入了越国公府。杨远当场让徐阿尼召回猫鬼,徐阿尼在夜晚准备了一盆香粥,用汤勺敲到盆沿,然后呼喊:“猫!汝来,无往宫中。”过了一会儿,只见徐阿尼脸色变青,像是被人牵拽一样,说道猫鬼回来了。

蛊到底存在吗(嘉南传中的蛊是怎么回事)(6)

虽然在这些记载里面,都没有明确地写出这一类蛊术的具体操作过程,但可以看出,古人对于此术的态度大多都比较相信。尽管这些蛊术的实质到底是什么,我们还不得而知,但是也有很多人对此作出过自己的推测。

有些人觉得所谓的蛊毒与外地人不适应南方山区的瘴气有关,也有人认为有些养蛊者是利用某种动物传播病毒细菌,而这种病毒细菌有一定时间的潜伏期,会让受蛊者在一定时日之后发病。

大多数学者认为由于现在可供参考的文献资料并不多,所以对此不能妄下定论,至于在古代到底有没有像影视剧《嘉南传》里面那种能够控制人行为的蛊术,恐怕仅凭书面的资料还无法考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