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嘉兴日报-嘉兴在线】
清晨6点,在位于海宁马桥街道的海宁九久夕阳红康养中心,老人张进槐刚起床没多久,值班护士便走了进来,帮助老人收拾起居,并测温、量血压、检查心率……每天早上,护士都会上门为住在这里的每一位老人进行晨间护理和健康监测。
“这里每天都会有晨间护理、健康监测,还有医生每日问诊。”84岁的张进槐患有高血压等慢性病。前两年他突发脑血栓住进了医院,出院后生活需要人照顾,可是子女都要上班,忙不过来。这可怎么办?就在这时,老人得知了一个好消息,家门口要建村级养老院,既能养老,又能看病。
海宁市马桥街道的先锋社区里,60周岁以上老人有1400多人,占社区总人口数的27%,老龄化程度较高。面临人口老龄化困境,如何续写社区老年人的幸福“夕阳红”生活成为先锋社区党委面临的重要任务。“我们走访调研发现,大多数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有些老人觉得有儿有女的,住养老院没面子;有的觉得自己在家住了一辈子,习惯了,不愿意去养老院生活。”马桥街道先锋社区党委书记、村民委主任张志飞回忆道。所以先锋社区党委决定以居家为基础、村社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建设一所“医养结合”的村级养老院,既满足社区老年人需要全方位照料的现实需求,又满足在家门口幸福养老的心理需求。
说干就干,2018年11月,该村级养老院项目开工建设,经过近三年的时间,去年9月嘉兴市首个公建民营的村级养老院在海宁马桥街道先锋社区拔地而起,并正式投入运营。该养老院总建筑面积10000多平方米,共分为四层,底楼是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能为先锋村老人提供一日三餐服务和休闲娱乐项目。二到四楼是医养结合中心,能为失能、半失能以及寄养老人提供住宿医养服务,实现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的紧密衔接。
张进槐就是在去年10月份办理了入住手续。经过这大半年的照护,张进槐已经能借助助行器自己走动,养老院内各类文化活动也让张进槐的气色和精神状态好了很多。随着先锋社区“家庭”“社区”“机构”三位一体的养老服务模式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张进槐”在家门口的这家村级养老院享受着幸福晚年。
海宁九久夕阳红康养中心还成立了社区幸福养老院党支部,该支部书记许文华介绍说,三种养老方式的融合,让养老服务更多样也更精细。家庭养老有“移动病床”,先锋社区为需要卧病在床的居家老人购买了床位险;康养中心在行动不便的高龄、失能老人及慢性病老年患者家里设置“移动病床”,开展上门服务、定期巡诊。
社区养老有“健康管家”,康养中心一楼设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先锋社区的老人提供就餐服务和休闲娱乐项目;此外,康养中心还为社区老人们建立健康档案,详细记录老人的基本信息、身体情况、生活习性、病例医嘱等,便于为不同需求的老人提供差异化服务。
机构养老有“医养结合”,康养中心拥有全科医生、健康营养师、护理人员等,解决老人的健康饮食、康复治疗和生活照料问题,真正实现“医养结合”的幸福养老。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前不久举行的嘉兴市社会科学普及月启动仪式上,海宁市马桥街道先锋社区的“打造幸福养老村社银发事业样板”作为“嘉里共富”第二批典型案例发布。海宁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比起建立区域性大型养老院,社区一级设立医养结合养老场所更接地气,因为这样不仅尊重了各地差异化养老需要,更能最大限度方便有着故土情结的老人在家附近养老,让养老成为‘享老’。”
本文来自【嘉兴日报-嘉兴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