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和考古对圣经的验证(考古学家在伊拉克发现的石碑)(1)

在日本国民级游戏《Fate》中,有一位名叫吉尔伽美什的英灵,对于这款游戏的铁粉而言,这位掌握着“王之宝库”,俗称“金闪闪”的角色,着实是让人难以忘怀。

其实,这个游戏角色的真实身份,乃是苏美尔王朝的第五任国王、人类最古老的史诗《吉尔伽美什史诗》的主人公、全世界最古老的“英雄王”,有着“三分之二为神,三分之一为人”的神性。

《吉尔伽美什史诗》源自苏美尔人的诗歌和传说,其故事跨度超过2000年。目前已被考古学家发现和证实的,共有苏美尔、阿卡德、巴比伦、亚述、胡里安、赫梯等六种语言的泥板。其中,古巴比伦泥板是最早发现的史诗文本,它和后来发现的阿卡德泥版,共同构成了现代翻译的重要来源。

目前国内最权威的翻译版本,是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西亚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拱玉书进行译注的版本。拱玉书教授早年在德国慕尼黑大学攻读时,曾专攻亚述学,对古苏美尔文化有极深的研究和见解,其主要著作有《西亚考古史》《苏美尔、埃及及中国古文字比较研究》《古代两河流域文字起源神话传说》《论苏美尔文明中的“道”》等。

历史和考古对圣经的验证(考古学家在伊拉克发现的石碑)(2)

01 诞生于两河流域的英雄史诗

纵观历史,人类文明的诞生,总会与一条条大河息息相关。正因如此,历史学家才将世界上最古老的四大文明称为“大河文明”。例如,黄河、长江之于中国,尼罗河之于古埃及,印度河、恒河之于古印度,以及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之于古巴比伦。

古希腊人将两河流域称为“美索不达米亚”,意为“两条河流之间的地方”,而这两条河指的正是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亚美尼亚山区丰沛的降水源源不断地注入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而这两条河又滋润着平原肥沃的土地,古老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便诞生于此。

历史和考古对圣经的验证(考古学家在伊拉克发现的石碑)(3)

由于美索不达米亚地处平原,周围缺少天然屏障,所以在几千年的漫长历史中,苏美尔人、阿卡德人、阿摩利人、亚述人、埃兰人、喀西特人、胡里特人、迦勒底人等民族,先后在此接触、融合,并建立了苏美尔、阿卡德、巴比伦、亚述和波斯等文明。

在民族融合、文化交融的过程中,人类历史上第一部英雄史诗——《吉尔伽美什史诗》便诞生了。这部史诗与古印度的《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古希腊的《伊利亚特》《奥德赛》,以及流传于中国藏族民间的《格萨尔》一起,在人类文明的星河中交相辉映、熠熠生辉。

说起这部古老的史诗,就不能不提到距今六千多年前的乌鲁克文明,在那个遥远的远古时代,乌鲁克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无论是经济、宗教、政治、文化、建筑还是艺术,乌鲁克人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由乌鲁克人发明的楔形文字,更是迄今已知最早的成熟文字,比我国的甲骨文还要早出现两千年。

历史和考古对圣经的验证(考古学家在伊拉克发现的石碑)(4)

有了文字,就有了历史。20世纪初,德国考古学家在乌鲁克遗址发现了五千多块泥版,上面记载了当时人们的经济活动、历史事件,其中就包括成文于公元前1900年前后的《苏美尔王表》。

据《王表》记载,乌鲁克王朝的前五位国王分别是麦思江伽舍尔、恩美卡、卢伽尔班达、杜牧兹和吉尔伽美什。除此之外,考古学家还发现了其他的历史铭文,种种证据都表明,身为乌鲁克王朝第五任国王的吉尔伽美什,在历史上确有其人。

正如在中国古人眼中,上古时期的三皇五帝皆为圣贤一样,在苏美尔人的心目中,乌鲁克王朝也是个伟大的王朝,而王朝的五位君主,亦是伟大的君主,是足以被传颂千年的英雄人物。例如,恩美卡发明了文字,运筹帷幄,不战而屈人之兵;卢伽尔班达发明击石取火,且能独自一人日行千里;吉尔伽美什膂力过人,翻山过海,无所不能,等等。

基于这些近乎神话的传说,苏美尔人创作了大量英雄史诗,其中最古老、最杰出,目前发现数量最多、保存最完好的,就是这部足足用了十二块泥版来记载的《吉尔伽美什史诗》!

历史和考古对圣经的验证(考古学家在伊拉克发现的石碑)(5)

02 吉尔伽美什的英雄之旅

神话学大师坎贝尔认为:“英雄的行为是不断破坏当下既成的事物。这个循环的过程不断运转,神话的终点便放在成长的层面。转动、流动才是生活之神的特质,而不是固执的沉重。”基于此,他将自己的“英雄之旅”模型分为三大部分:启程、启蒙和归来。

《吉尔伽美什史诗》为何能被传唱千年,至今仍经久不衰?大概是因为这部史诗的叙事结构,与坎贝尔提出的“英雄之旅”模型不谋而合吧。

历史和考古对圣经的验证(考古学家在伊拉克发现的石碑)(6)

《吉尔伽美什史诗》里歌颂的英雄吉尔伽美什,是一位“三分之二是神、三分之一是人”的英雄王。但在最初,他只是一个欺男霸女的无道昏君。就像书中描述的一样,他“把乌鲁克的年轻人搞得精疲力尽”,“无人敢与他为敌”,他甚至“不许新娘回家见新郎”。

吉尔伽美什的暴政,让乌鲁克的人民难以忍受,只好向神袛祈求。大神安努听到了百姓的诉求,便唤来手下,让她按制造吉尔伽美什的方法,再造出一个人物,“此人要强壮,足以抵御他心中的风暴。让他们相互制衡,让乌鲁克重归平静!”

于是,《史诗》里的第二位主人公,一个名叫恩启都的英雄就诞生了。此人力大无穷,状似野人,常与野兽厮混在一处。但一位名叫莎姆哈特的神妓对其以身相许,使恩启都褪尽野性,获得了判断力,变得大智不愚。

莎姆哈特对恩启都讲了吉尔伽美什的故事,恩启都听了,好胜之心顿时被激起,他对莎姆哈特说:“我要向他发起挑战,让他见识见识我的力量。我要让乌鲁克人都知道,世上我最强!”

就这样,恩启都与吉尔伽美什展开一场激烈的搏斗,谁也奈何不了对方,于是生出惺惺相惜之意,干脆结为刎颈之交。与恩启都结为好友之后,吉尔伽美什洗心革面、痛改前非,并与恩启都结伴而行,踏上种种惊心动魄的冒险之旅,一起行侠仗义,扫荡群魔。

历史和考古对圣经的验证(考古学家在伊拉克发现的石碑)(7)

这时,女神伊什坦爱上了风流倜傥的吉尔伽美什,并向其求欢。但吉尔伽美什不仅不为之所动,还嘲笑了这位生性淫荡、面首如云的女神一番。

被拒绝的伊什坦恼羞成怒,向自己的父亲、众神之王安努哭诉。最终,神王决定,让吉尔伽美什与恩启都二者之一,必须为这种冒犯神威的行为付出生命代价。

就这样,神王选中了恩启都,并宣判了他的死亡。

痛失挚友的吉尔伽美什,为恩启都举行了下葬仪式,而后便放弃了王权,告别了乌鲁克民众,独自踏上寻求永生之路,历经千难万险,见到获得永生的远古先王。

最终,这位远古智者娓娓道来的“洪水故事”,使充满幻想的吉尔伽美什回归现实,重振王道,成为古代君王典范。

历史和考古对圣经的验证(考古学家在伊拉克发现的石碑)(8)

03 圣经的灵感源泉,人类的精神财富

这部《吉尔伽美什史诗》之所以被誉为“欧洲英雄文学之鼻祖”,与书中那位远古智者乌塔纳皮什提讲述的“洪水故事”是分不开的。至于《圣经》中的洪水与方舟故事,更是完全取材自这部不朽的史诗。

为什么说《圣经》取材自《吉尔伽美什史诗》呢?

在商务印书馆版《吉尔伽美什史诗》中,第十一块泥板讲述的是洪水泛滥、凡人葬身鱼腹的惨景,其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待到第七天,

我放出一只鸽子,让它自由飞翔。

鸽子飞了出去,不久又回到船上。

因为无处落脚,它只好返航。

我放出一只燕子,让它自由飞翔。

燕子飞了出去,不久又回到船上。

因为无处落脚,它只好返航。

我放出一只乌鸦,让它自由飞翔。

乌鸦飞了出去,看到水位在下降。

它又蹦又跳觅食忙,不再返回到船上。

看到这段文字,你是不是觉得很熟悉?这不就和《圣经·创世纪》中大洪水退去,诺亚让飞禽们去视察情况的那段文字如出一辙吗?

历史和考古对圣经的验证(考古学家在伊拉克发现的石碑)(9)

虽然《史诗》和《圣经》中关于洪水的故事在细节上有一些差别,但整体叙事结构、叙事内容以及叙事意图几乎完全相同,二者的传承关系显而易见,因此拱玉书教授认为,洪水故事是《史诗》中的重要母题,是《史诗》最精彩的组成部分,更是《史诗》的最大亮点!

拱玉书教授指出,《史诗》中洪水故事的最大不同,是增加了神赋予洪水幸存者永生的情节。这个结局超出了所有以往洪水故事的思想框架,是《史诗》洪水故事的点睛之笔。而且,相比之下,《史诗》的洪水故事更加有血有肉,想象更加丰富,语言更加讲究,对读者而言,更加脍炙人口,更加引人入胜。

总而言之,《吉尔伽美什史诗》是一部情节连贯,环环相扣,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英雄史诗,书中更有现世与冥世通联,人与神直接面对的情节,想象丰富,说理深刻,人物性格鲜明生动,语言朴实、形象、优美。今之读者,读之恍若现代杰作,一种古今兴感、若合一契的感慨油然而生。正如本书译注者拱玉书教授所说的那样:

“这部泥版上的伟大诗篇是人类的共同精神财富,本书呈现的《吉尔伽美什史诗》,集中体现了欧美学者一个多世纪以来,在研究这部伟大诗篇方面取得的成果,相信这个最新中文版本的《吉尔伽美什史诗》,会给读者带来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让我们一同走进经典,穿越时空,在几千年前的时空中,体验人类历史上的精彩片段!”

历史和考古对圣经的验证(考古学家在伊拉克发现的石碑)(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