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岁拒绝被动成长,我的秘密武器,就是时常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今天先分享4个,是对自己近期思想和成长的总结,也希望可以给大家一点启发。

30招让你看透人生心理学(20-30岁拒绝被动成长)(1)

01.对自己的成长速度保持耐心

一位外国老爷爷说20-30岁是人生最糟糕的10年,20-30岁的年轻人,有大把的迷茫、非常孤独,甚至对自己的人生有点失望。

这种不如意,可能来自他没有完成想要的目标,没有谈过健康的恋爱,没有好看的外表、没有高天赋。

其实在大学毕业之前,这种感受是没有很强烈的。大学毕业后,面对工作和生活,对于这段话反而有太多的感同身受,因为慢慢的,生活里类似挫败、类似力不从心的瞬间太多了。

如何正确看待生活里的各种“力不从心”?

20多岁的我们会遭遇各种各样的问题,还是借用上面老爷爷的建议,大概意思是这样;

做任何事都别太心急,然后别被社交媒体带跑,觉得自己永远落后、永远一事无成、永远无法拥有美好的爱情,25-26岁之前,我们大多数人的大脑都还没有发育完全。

这个时间段的我们,如果太心急,反而会做出一些不好的选择,比如工作选择、伴侣选择等等。而这些选择如果在30多岁做出,那么时常会比二十几岁的选择更加成熟和成功。

保持成长的耐心,认识自己、丰富自己,学会做自己才是当下最重要的事。

02.正确看待精神内耗

曾经我一度以为精神内耗是一件百害而无一利、非常可怕的事,直到我看到余华老师的一段访谈片段。

余华老师说:“精神内涵,好像就是人一直自己跟自己过不去,但其实它也算是一种积极的情绪,如果她什么都不耗的话,他就连寻找出口的动力都没有了。“

这段话给我很大的思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和定义“精神内耗”这个词。

普通人的精神内耗,根源在哪?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的精神内耗,可能是目标没有完成的彻夜难眠,可能是想太多但是做太少的焦虑,可能是期望和实际落差太大的耿耿于怀。

在明白了这些之后,我觉得内耗好像没有那么可怕了,真还就觉得内耗可能也是生活的一种动力所在。

没有完成的目标,虽然纠结了很久,但是后面又努力靠近了,想法更落地而不是天马行空了等等。

大概谁都会有内耗的阶段吧,正确看待,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我们普通人,多搞点money、多多行动、多多反思,其实足以对付大多数精神内耗了。

30招让你看透人生心理学(20-30岁拒绝被动成长)(2)

03.心怀对未来的期待

不是所有人都有精力寻找人生的价值,而且在当下,可能更多人追求的成功只是对于财富、物质方面的一个高要求。

那我其实想说的是,人的一生是非常漫长的,物质很重要的,这一点不可否认,但不能只为物质而活。

生活的有趣除了得到碎银的喜悦,还应该有自我修正、自我肯定等精神方面的追求。

理想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

理想的生活状态是丰富的,丰富的生活应该是有挣钱、有消费、有纠结,有快乐。

我们这一代人的焦虑,就是考虑得太远,其实不是所有人都必须想清楚这辈子要成为怎样的人,过怎样的生活。

克服内心的恐惧,尤其是对未知的恐惧,车到山前必有路,很多难题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困难未至,你的心理已放大恐惧,心惊胆战,提前打了退堂鼓。

因此,我们能做的就是时刻对未来心怀憧憬,明天会遇到什么人,发生什么故事,都是很值得期待的事~

所以,我的好朋友们,真的不纠结于太宏大的目标和恐惧未来,抓住当下每一天,其实未来的精彩也在慢慢铺垫啦。

30招让你看透人生心理学(20-30岁拒绝被动成长)(3)

04.笃定终生成长的学习、生活理念

我们所处的这个社会,真的可以说是瞬息万变,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应用在属于这个时代的每一个人身上都是很贴切的。

我对于自己终生成长的要求,分三个层次,分别是:

一、不断尝试新事物,能够打破自己的舒适圈

第一个来源就是书籍,不管是旧书还是新书,里面的观点和故事都会给人启迪。第二就是多和不同领域的人交流,有些问题,跨了行业,但本质是相同的,勤于提问和思考的人,悟性和反应能力都会慢慢提升。

二、不断输入、总结、输出

在阅读完一本书之后,让它变成养分而不是一眼过,做总结输出就是很有必要的。这个输出的过程,不但可以帮助到别人,而且还在很大程度地治愈自己。

三、不断反思和跨界

这是我最近在思考的点,很多人都会说复盘,但复盘到底是什么,可能很多人都不太清楚,那我更倾向于反思总结,新学的知识,新接触的领域,新的人脉、资源交换得到的成长、最近的不足,还要完善的点等等。

30招让你看透人生心理学(20-30岁拒绝被动成长)(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