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巴精神”这个词汇,在科比去世后的数周被媒体、个人N次提及,几乎达到了不用我解释的程度。

但实际上,它也并不是一句“永不言弃”即可概括的东西,甚至有不少人疑惑这个词汇究竟与精神有什么关系、能不能称作为精神。

至少对于我,对于这个世界的很多人,“曼巴精神”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精神,因为它是可以被感受的。

曼巴精神具体指什么(什么是曼巴精神)(1)

什么是曼巴精神

首先还是得解释一下这个词汇,

狭义已经说过了:never give up,

广义上,我个人倾向于将之理解为在任何情境适用、尤其是在弱势局面下的一种自我坚持,好听点呢极度自信,不好听点呢自负、偏执,牵涉到词汇的公共释义及个体对于这些词汇的自我认知。

且按世俗层面去分析,曼巴精神存在很多并不褒义的内涵,这也是深度理解曼巴精神非常重要的一个认清点,就是“精神”这种非物质产物,并不是全像我国所宣扬的各种精神,那般完美无瑕。

就好比日本人信仰的武士道精神,多的不说,只要看过一百集《银魂》,都能感受到很多不合理性,

诸如“武士不会许下不能实现的承诺”,动辄挥刀理由都是“要保护什么东西”,

背后存在着很多要么无法解释,要么解释了也觉得不合理,但就是被很多日本人迷信,这样一种状态。

“曼巴精神”也是这个理,肯定存在科黑说这玩意儿就是打铁狂魔的自嗨产物,但更多人看到了它于自身的影响,重度者成为信徒。

曼巴精神具体指什么(什么是曼巴精神)(2)

曼巴精神客观存在的理由

我在开篇就给“曼巴精神”,以及“精神”这种东西,下了定义:任何可以被称作精神的,都应该是可以被感受的。

“曼巴精神”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精神。

话说直白点,我国战争时期、建设时期那么多精神,但于我,都不如“女排精神”来得深刻。

2016年决赛完,解说那句“中国女排重回世界之巅”,直接下意识就给我脑袋整麻了,震撼、不容易、感动、女排精神YYDS!

女排姑娘以让我可视的拼搏、过去的视觉记忆,带给我无法抗拒的感染力。

“曼巴精神”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精神,也是因为它有感染力。

奥拉迪波绝杀前屡次打铁,最后一投还是坚持出手,赛后采访直言这是“曼巴精神”;

凯里欧文冒詹姆斯及其球迷之大不敬,离开第一人试图自立,未果遭嘲笑?不不不,那不重要,重要的是遵从自己的内心;

杜兰特“投敌”后,辗转布鲁克林继续抱团争冠?你怎么说不重要,我觉得该换个环境就做出选择,别拿我是巨星要挟;

普陀刘翔多次表达对科比伟大的敬佩和尊重;

鞍山马龙说自己低谷时在看《科比的缪斯》(纪录片,讲述科比跟腱断裂后的故事)。

曼巴精神具体指什么(什么是曼巴精神)(3)

......

不只是专业运动员的理解,还有全世界数以亿计的篮球迷,这决定了“曼巴精神”是有规模的。规模让它具有不以个体意志为转移、一经群体喷涌就无法阻挡的影响力。

这种影响力甚至超出了美国本土人士的理解。

CNN在科比去世期间撰文,题为《为什么科比的去世给全世界带来如此大的轰动?》,

便是最”打脸“的美式傲慢——美国人总以为自己最喜欢的就是世界都喜欢的,乔丹、杰克逊,早一些的碧昂斯,近些年的A妹、碧梨......

“曼巴精神”就和科比的人生一样,充满了偏见、不理解,却又懒得被不喜欢的人理解。

很多时候,运动员是孤独的,人是孤独的,“曼巴精神”给予了很多人一种不把孤独当做煎熬的激励。我们是主动接受的它。

曼巴精神具体指什么(什么是曼巴精神)(4)

MAMBA FOREVER

对科比的了解,始于篮球,忠于个人魅力。

科比的篮球是纯粹的,它会让人投入其中,忘记NBA是生意场;

科比其人有好有坏,但大体是纯粹的,他有话就说,富有想法,勇于实践,退役后拿了小金人,筹划给小朋友写童话故事......

我从未与他面对面,他却随时间累积,在方方面面影响了我。

爱科比,因为热爱那份自己做不完整,却时刻没放弃的自我(“对抗世界”);

爱科比,因为他之后,篮球这项运动可能再难出现一个,集实力、偏执、视觉美感复杂于一身的巨星了;

再难出现一个33岁还说自己比28岁竞技状态好的老将;

再难出现一个35岁说自己处于最好篮球境地(跟腱断裂前,大概是指靠本能在打球)的球员了。

科比的篮球是有感染力的,能做到这一点的体育巨星不少。

科比其人是有感染力的,甚至很多时候超过了他的篮球,这是极少人做到的。

MAMBA FOREV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