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突围》火爆全网,在奉献了一场大戏之余,也让人们对于大型企业有了新的认识,剧中的中福集团在现实中是有原型的,它就是五根金条起家的巨无霸企业:华润。
华润在国内的地位等同于韩国的三星,国人的一生几乎都用过华润旗下的商品,熟悉的怡宝矿泉水、雪花啤酒、东阿阿胶等等母公司都是华润,目前华润业务遍布基础设施、消费品以及地产相关行业,旗下六家大型上市公司,17家一级利润中心,2020年世界五百强榜单中位列第79位,其中华润万家、华润燃气等等覆盖了国人生活的各个方面。
在职员工超过42万人,比互联网三巨头的总和还要多。年营收超过6000多亿,连续11年跻身世界五百强榜单。就是这样一家超级企业曾有一段曲折的成长经历,1938年正值国内战事四期,为了团结香港和海外人士,接受保管各地抗战物资,在先辈们的提一下创办了联合行。
在抗战时期开展了多次大规模募捐活动,将各地捐助的物资送到前线,有力的支援了抗战的进行,新中国成立前夕联合行更名为“华润”,80多年以来华润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崛起,与国民的命运始终紧密相连。
尤其是在解放战争时期,华润破除万难不计回报的进行物资援助。为三大战役提供了可靠有效的物资,帮助军队加快解放的步伐。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华润始终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建国初期,国内经济继续发展,同时国外对中国实行封锁限制,还是华润解决了国内继续的石油、药品资源。在运输物资的道路上,华润坚持了数十年。
每当国内出现重大危机的时候,华润总是第一个站出来为国效力。1952年在相关部门的指示下,华润以贸易为核心被任命为各类物资进出口的总代理。借助无与伦比的政策优势,华润很快就成长为了一个贸易巨头。上世纪五十年代贸易额就达到了5000多万美元,到了改革开放前夕,年贸易额突破30亿美元大关。
当时中国外贸总额的三分之一都被华润控制,随着来年的体制改革,贸易行业发生了巨大变化。华润不再一家独大,把各个行业的进出口贸易都放出去,旗下的众多商标一同转让,其中中华牌香烟、青岛啤酒等都是在这一时期脱离华润。
此时的华润也不需要政策倾斜,已经成长为独立的自营贸易巨头。当然转型带来的阵痛注定十分艰难,只是华润的顽强程度超过了人们的预料,在分割了众多业务之后,华润的发展方向也更为明朗。1984年华润大厦落地,标志着华润改组的完成,正式向现代化企业转型。
繁华的香港是华润施展身手的宝地,转型之后华润对零售、纺织行业加大投资,同时对移动通讯、基础设施建设产生了浓厚兴趣,在地产热度起来的前夕,华润开始介入。
逐渐形成了目前的业务格局,一众标志性项目落地走进了千家万户。对普通百姓来说华润雪花啤酒并不陌生。1994年成立时还是一家区域性工厂,不到十年的时间先后并购了37家企业,现如今在内地经营着48家啤酒厂,占据国内市场百分之二十的市场份额,2006年更是一举成为了国内最大的啤酒销售企业。单是“雪花”品牌价值就高达120亿。可见在转型之后,华润并没有出现想象中的下落,反而积极开拓新业务。
华润相比其他企业,有着资本运作优势,同时也与地方政府关系密切。这些对华润的扩张有着巨大的推动力,改革之后的华润不断进行扩张并购,在各个行业无往不利。每次决定入手一个新行业,不久就能做到行业翘楚。
慢慢在地产、零售、化工等众多板块形成了紧密相连的组织,然而华润的成长壮大之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前面提到过的雪花啤酒,在刚刚进入市场的时候就引来了许多非议,认为华润的扩张毫无章法,没有秩序,只有资本却没有相匹配的管理。
企业想要多元化发展势必会在管理上面临许多问题,急速扩张一定程度上壮大了华润的影响力,然而一次又一次的并购也带来了制度混乱、机构臃肿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妥善解决,势必会影响到未来的发展。于是在痛定思痛后华润决心改变这一现状。2014年付育宁掌舵之后,着手从内部入手整顿贪腐问题,同时不再无序的并购项目,而是将发展状况不明朗的业务剥离出去。
在各个行业进行产业优化,首当其中的就是华润啤酒,关停了二十多家效益不好的的酒厂,将生产效率集中提升。在他的引领下华润变得十分低调,做事沉稳考虑长远。产业优化为华润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放慢脚步短暂的调整之后将能更加高效地运转。不过华润的谨慎政策也一度错失良机,曾经华润与万科关系密切,是后者的控股大股东。然而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最终让华润放弃万科。如果不然以万科的实力加上华润置地,成为龙头地产商不是幻想。
曾几何时华润是体量最大的央企,无论是资产规模还是营收利润都是当之无愧的国内第一,只是后来错失了许多机会让招商局集团一举反超,回顾华润的发展历程,无论是战争年代破除万难为国效力,还是后来疯狂并购壮大,经历过无数风霜的华润未来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惊喜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