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几个人留言说,想看我写高公公。这两天,我又着重看了一下有高湛的情节。不得不说《琅琊榜》这部剧的细节处理实在精彩,高湛作为配角,台词很少,却有很多意味深长的特写,留给大家自己体会。

很多人说高湛是梅长苏埋在深宫的“线”,因为觉得他偏帮靖王,其实,我不赞同这个说法。一个原因是后面剧情提到过蒙挚建议靖王收服高公公,梅长苏没同意;另外一个原因是,大家忘记了,高湛作为最高领导的秘书,他自身应该有的素养。

琅琊榜高湛的细节(细品琅琊榜二十二)(1)

(高湛的眼睛会说话)

察言观色,适时提点

仔细看电视剧,你会发现,每次皇帝做决定的时候,镜头都会切一下高公公,他的表情很微妙。有时是抿抿嘴,有时是眼神的会意,他的话不多,表现力却很丰富,不得不说,这绝对是一个好演员。

(装傻充愣)

必要时装傻充愣

秘书不好当。领导有很多话无法与人言,只好与秘书说说。秘书要当好倾听者,要学会闭紧口舌,有时候还需要学会宽慰几句。比如剧中,誉王其实是滑族公主玲珑的儿子这件事情,就只有高湛知道,梅长苏并不知道。由此也能看出,高湛不是梅长苏的人。

高湛在此事上三缄其口,几十年来,这段后宫秘事无人知晓,可得知他的素养。当然,既然是秘书中的“翘楚”,他更重要的能力是“装傻充愣”。

皇帝问他:你知道吗?太子和誉王两人不约而同备上厚礼,去请一个什么麒麟才子,据说得之可得天下。高湛摇头说不知。皇帝骂他:你天天窝在宫里,自然什么也不知道。高湛真不知道吗?我看非也。他装傻就是为了打消皇帝的疑虑,认为他就是一个窝在宫里信息不通的老太监,除了皇帝的吃喝拉撒外,不问世事。

还记得誉王和悬镜司联手设局,前朝敌对靖王,后宫皇后对静妃出手,皇帝疑虑立生,问高湛:你觉不觉得今天的事有些太巧了?高湛装傻:您是说静妃母子今日命里犯冲?皇帝骂:糊涂东西,跟你说了你也不懂!高湛真不懂吗?当然不是。只不过,在领导面前还是不要表现得太聪明。

高湛能稳坐“高级秘书”这么多年,就是因为他知进退。面对多疑的领导,该藏拙的时候就得学会藏拙。领导需要机灵能干的秘书,但也不绝不会喜欢事事都比自己通透的秘书。所以,必要时的装傻充愣就是保护自己的铠甲。万事明于心而慎于言,方是长久之道。

琅琊榜高湛的细节(细品琅琊榜二十二)(2)

(看向静妃)

琅琊榜高湛的细节(细品琅琊榜二十二)(3)

(静妃同意)

琅琊榜高湛的细节(细品琅琊榜二十二)(4)

(高湛领旨)

给自己留一条退路

没有永久的秘书。秘书早晚“有退役”的那一天。作为领导最亲近的人,也不是每个人都有一个好的结局,早早给自己找好退路,也是一种智慧。

高湛正面出手相帮靖王,是在皇帝查到天下真有“火寒毒”,觉得夏江的话有一定的道理之时。皇帝宣召梅长苏进宫,就是想即便错杀,也绝不能错放。高湛明显知道这一点,于是通过静妃给皇帝送汤的奴婢传话:梅长苏不可进宫。

当时的情形,靖王已然是东宫太子,局势非常明朗。此时,高湛知道到了该给自己留一条后路的时候了。皇帝已老,此时不赶紧卖给靖王一个人情,更待何时?

还有一个细节,金殿鸣冤之后,皇帝生气地走了,静妃跟随而去,加以劝说,皇帝知道局势已定,想单独跟梅长苏聊聊,喊高湛宣梅长苏,高湛不敢立刻答应,而是眼神看向静妃,静妃略一点头,他立刻去了。

剧末看到高公公依然能站在皇宫里,笑着看新帝的义子庭生和皇长子玩闹,并意味深长地对皇后说:在这宫墙之内,风从未停过。一副身经世间炎凉人生百态的坦然。

如果此时给高公公放一个回忆的镜头,镜头里肯定有年轻时的慌张,当不好差时的紧张,赢得皇帝表扬时的喜悦,万事藏心间的沉重,颐养天年的庆幸。

其实,不管身处高位的领导,还是为领导服务的秘书,能有一个完美的结局,是一种幸运。高公公审时度势,把握朝局走向,为自己谋一个安稳的晚年,本身就是一种智慧。如果你身处乱流,不知将来在何方,那么请以豫津的话自勉:我能把握的,唯有此心而已。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windy天意晚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