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牛 腾

山东梆子,又名高调梆子,简称高调。起源于山陕一带的梆子腔,最初流行至菏泽,受当地方言和民间音乐影响,逐渐衍变发展而成曹州梆子,距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山东梆子传统剧目现存443出,以演历史故事戏为主,如《老羊山》《两狼山》等。

在菏泽,有位山东梆子名家可谓是家喻户晓,她主演的山东梆子《老羊山》《反西唐》《五凤岭》等剧目好评如潮,她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山东梆子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祝凤臣。

山东梆子泰斗(祝凤臣痴迷山东梆子)(1)

山东梆子泰斗(祝凤臣痴迷山东梆子)(2)

从小爱戏,天赋过人

12月21日16时许,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来到市丹阳路菏泽市烟草公司家属院祝凤臣家中,还未进门就被一阵优美悦耳的戏曲唱腔所吸引。原来,有位家住市区的戏迷票友专程前来学戏,祝凤臣正在屋里对这位戏迷进行细心地指点。

“在我小时候,那时还没有电视,平时娱乐项目很少。我爷爷是唱琴书的老艺人,每到过年的时候,邻居们就早早地吃完年夜饭,来到我们家听我父亲和我的哥哥姐姐们唱琴书。当时我就想,琴书能把大家聚在一起快快乐乐地过年,以后我也要学唱琴书让大家开心过年。”祝凤臣告诉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祝凤臣说道:“那时候看场戏很不容易,父亲知道我喜欢戏,总是想方设法地带我去看戏。有一次,我拿着姐姐的新围巾当水袖学唱戏,然后和小伙伴们一起玩捉迷藏。等到天黑我回家的时候,围巾早已变得破破烂烂,为此我还差点被姐姐打一顿。”

1979年,刚刚11岁的祝凤臣看了电影《朝阳沟》后,立即就能哼唱几个唱段,父母看她有戏曲表演天赋,就把她送进了郓城县戏曲学校,从此开始了她的舞台生涯。她基本功扎实,戏路宽广,虽主攻花旦,却能胜任各种角色,演绎不同风格,而且善于调动观众的情绪,与观众交流。在《抬花轿》一剧中,她生活化的演唱风格受到观众好评;在《穆桂英挂帅》中饰演的穆桂英,活灵活现,令观众叫绝。

“我刚开始学戏的时候,老师让我演小丫鬟,在《桃花庵》中让我演苏宝玉,虽然都是小角色,我演得活灵活现。老师说这个小孩也没教给她戏,上台之后演啥像啥,还真是吃这碗饭的材料。”祝凤臣说,“后来,郓城县成立了青年梆子剧团,《反西唐》中的樊梨花、《茶瓶记》中的春红等角色均由多人演出,采用一人一折戏或者分饰AB角的方式,让每位学员都能得到充分锻炼。”

山东梆子泰斗(祝凤臣痴迷山东梆子)(3)

剧团解散,被迫转行

上世纪90年代,由于多元文化的冲击,戏曲开始走下坡路,祝凤臣所在的剧团也被迫解散。“剧团解散之后,我被分到了玉皇庙供销社,当时售货员这个职业很吃香,可我却不喜欢,上班时整天无精打采,为此还闹出过笑话。有个南方人来买东西,然后说给了我一百块钱,我找给他的钱不对。我心想这一上午我都没收到一张一百面值的钞票,谁知拉开抽屉后却看到了那张一百的钞票。”祝凤臣说。

后来郓城县组建文工团,在全省范围内招演员,祝凤臣考进去之后,只是饰演一些小角色。“虽然没有机会演大戏,我也从没放松过学习,几乎所有时间都坐在舞台上,没有演出我就打字幕、搬道具、看别人演戏,不放弃任何可以学戏的机会。有次团里定好了台口,主演有事演不了戏,结果那个台口很多戏的主角都让我来担任,团长当时说了一句话‘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栽柳柳成荫’。”祝凤臣说。

山东梆子泰斗(祝凤臣痴迷山东梆子)(4)

一心为戏,精益求精

在祝凤臣的心中,“戏比天大”,她最在乎的就是如何把戏演好,如何让观众沉浸进剧情。“要想演好一出戏太难了,只要一有时间,我就琢磨如何演好戏。有时候看着我在休息,其实是在想着戏,像过电影一样在脑子里把要演得戏默几遍。同样的唱腔,为啥有的人嗓子好,但却不如嗓子稍差的人能吸引观众?这是因为人家唱戏进入了人物,能让观众的心随着剧情走,能感染观众。”祝凤臣告诉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小花旦的俏皮,闺门旦的端庄秀丽,帅旦的威武英气,每个角色都有它的特点。我感觉一名好演员上台要能压得住台,唱戏不能单单用嗓子去唱,要全身心地投入演出中去。”祝凤臣说,“平时有戏迷来找我给她们说唱腔,我不要求她们非得固定唱几个腔弯,只要感情到位了,唱腔也就能打动观众,不能唱得太呆板。”

2005年9月,祝凤臣在菏泽市首届中青年戏曲演员大赛中被评为“十大名演”。2010年,由山东省戏剧家协会、山东省山东梆子专业组委会在济宁举办的全省山东梆子大赛中,祝凤臣一举夺得“山东省山东梆子十大名演”桂冠。2016年,祝凤臣被山东省政府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2018年5月,祝凤臣被评定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山东梆子泰斗(祝凤臣痴迷山东梆子)(5)

拜师学艺,后继有人

2008年6月9日,祝凤臣拜山东梆子表演艺术家刘桂松为师。“拜师之后,我和师傅学了《贺后骂殿》《老羊山》《五凤岭》等戏。通过师傅教的戏,我结合这些年的演出特点,使唱腔更加清新优美,舞台形象生动逼真,进而继续发扬师傅独有的演唱风格与演唱技巧。”祝凤臣说。

祝凤臣说道:“被评为山东梆子国家级传承人之后,我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原来想的只是如何唱好戏,现在想的更多是山东梆子今后的传承。我是山东梆子国家级传承人,就得不遗余力培养青年人,现在我们团里的吴婷婷、李慧朵等几位青年演员很不错。无论是我再喜欢的戏,只要年轻人愿意唱,我也会把舞台让给她们,让她们多接受锻炼。”

“团里排《桃花庵》,本来剧中的妙善这个角色让我演,我让给了团里的吴婷婷。吴婷婷这个演员很用功,她利用午休时间来找我学戏,当时她的孩子还不会走路,我一边帮她抱着孩子,一边给她教戏。”祝凤臣告诉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只要有人来学戏我都教,有人学山东梆子是好事,传播和传承山东梆子是我的责任和义务。我一个人的力量太弱小了,只有汇集大家的力量,培养出越来越多的山东梆子人才,才能使山东梆子更好地传承发展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