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关注九变调研室。

人人都知道,普京当了很多年总统。但很少有人知道,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的政治生命,超过了普京。如果你是95后,你可以这样说:我出生的时候,以色列总理是内塔尼亚胡;我读小学中学了,以色列总理是内塔尼亚胡;我读大学了,以色列总理还是内塔尼亚胡;我如今工作了,快结婚生子了,以色列总理照样是内塔尼亚胡。

以色列共抓了多少纳粹(以色列为何全民)(1)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就职后首次召开内阁会议

1996—1999年,内塔尼亚胡首次出任以色列总理,此后也在右翼政府中长期担任部长职务,自2009年3月至2021年6月,他连续12年担任以色列总理,再到2022年12月底第六次组阁,他是以色列建国以来,担任总理职务时间最久的政治人物。

而这次的以色列政府,被称为以色列建国以来“最右”组合,让巴以共处的未来蒙上了血色阴影。这个执政联盟,除了内塔尼亚胡自己领导的利库德集团外,还囊括了沙斯党、宗教犹太复国主义党、圣经犹太教联盟、犹太力量党、诺亚姆党等等。光听听名字就知道,这群小党是什么政治光谱了。

从外界视角来看,内塔尼亚胡的形象不太好,身上还有贪污腐败的官司,对巴勒斯坦的强硬立场更是恶名昭彰。那为什么内塔尼亚胡还能每次大选都拿高票?即便短暂失势,还是能夺回总理宝座呢?而利库德集团,凭什么从一个被爱因斯坦唾弃为“恐怖主义、沙文主义”的地下武装,一跃而上,当了几十年执政党?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讨以色列是如何从一个左翼国家,彻底转向右翼的。喜欢的朋友还拜托大家点赞关注支持,谢谢大家。

下面,我们正片开始。

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很简单,一个右翼政客能长期执政,而且能让民众忽略他身上的丑闻,那么毫无疑问,以色列的民意早就“向右转”了,右翼政府本身是整个社会右翼化的反射。

2009年大选前的一个调查报告指出,72%的以色列犹太公民认为自己属于“右翼”。 2016年的青少年调查显示,在高中11至12年级的学生中,59%的学生表明他们属于右翼。23%的学生自认为是中间派,只有13%的年轻人认为自己是左翼。以色列右翼在年轻人中如此受欢迎,远远超过了一般发达国家。

这种政治倾向,反应到巴以问题上,就会让巴勒斯坦非常悲催。

以色列共抓了多少纳粹(以色列为何全民)(2)

利库德集团领导人内塔尼亚胡

我们再来看一组数据:

早在2002年3月,就有一份民意调查报告显示,46%的以色列人认为,应将本国领土上的巴勒斯坦人强行迁出以色列;31%的以色列人认为,应将在以色列领土上的所有阿拉伯人赶走;还有60%的以色列人,主张通过用经济鼓励的措施,温和的说服阿拉伯人离开,而不是强制他们离开以色列。大家可能觉得这已经很过分了,但这已经是最温柔的一年了。到2013年,一个问卷结果显示,80%的以色列犹太人赞成政府对以色列犹太公民的优先对待,而不用在乎阿拉伯人的利益是否受损。2016年,反对维护阿拉伯人人权的以色列犹太人则超过70%。

至于巴以和平问题,2015 年以色列民主研究院的调查结果表明,7 5%的以色列人不相信还会有巴以和平。

以色列右翼势力已经形成决定性优势,“在过去二十年里,以色列经历了一个向该国历史上最右的政府权力转移的重要变迁”。

那么,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

原因太多了。比如,越来越多的以色列人对巴以和平失去信心;比如,左派政党缺乏一个有能力、有魅力的领袖。而从人口结构上来说,以色列人的“成分”发生了极大变化。首先,苏联解体后,一大批从前苏联移民过来的、讲俄语的犹太人以及亲属,导致以色列人口密度暴涨、生存竞争压力大大增加,没地方住了怎么办?俄裔犹太人成为推动定居点建设的先头部队,在与巴勒斯坦人关于土地、水源的竞争中,他们逐渐变成极端右翼;此外,还有极端正统派哈瑞迪,正在以惊人的出生率改变以色列人口结构,本来,这批人其实是极端自私,甚至不希望以色列这个国家存在的,因为有国家就有义务啦,他们是绝对不肯承担义务的。但是这群人实在太会生了,孩子多就有住房压力,就不得不寻求廉价的住房解决方案,而犹太人定居点的住房是最便宜的,于是他们也成了定居点建设的主力军,自然也就支持右翼政党了。

以上种种,都会促使右翼社会扩展。

但是大家肯定想不到,曾几何时,以色列可是个左翼国家。1948年以色列建国以来,一直到 1977年,是以色列左翼政党——工党独霸政坛时期。工党政治人物长期担任政府总理、外交部长、国防部长等主要职务。1977—2006 年是以色列政党政治“左右竞争”时期,工党和右翼政党利库德集团互相竞争,轮流执政,二者成为以色列政坛的两大政治力量。2006—2021年是利库德集团独霸政坛时期,2022年利库德短暂失势,但马上卷土重来。

1977年,在以色列政治史上是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一年,在这一年的议会大选中,民族主义右翼的利库德集团击败工党,成为了议会第一大党,党魁梅纳赫姆·贝京出任总理,结束了左翼工党长达29年的连续执政记录。这不仅仅是一个政府更迭问题,更是以色列政坛的一场“革命”,右翼政治力量则逐渐成长为以色列的主导性政治力量。

以色列共抓了多少纳粹(以色列为何全民)(3)

贝京

接下来,我们重点介绍利库德集团的发家之路。

利库德集团,始终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修正派犹太复国主义的建立者——亚博廷斯基,追奉为利库德集团的创始人。那么,什么是修正派犹太复国主义呢?

这个派别,思想主要包括三方面:反对唯物主义,强调“精神”的重要性;反对以阶级斗争为民族发展动力,主张单纯的民族仇恨;反对左翼以经济和外交等手段解决民族矛盾,主张先增强武力,构筑对阿拉伯人的绝对优势。而他们眼中犹太国的范围,应该是历史上的整个巴勒斯坦地区,包括今天的巴勒斯坦和外约旦两部分。

亚博廷斯基之后的修正派领导人,在民族主义与宗教主义的路上越走越远,比如他们强调犹太人对巴勒斯坦有绝对的所有权,否定巴勒斯坦民族的存在及其建国权利,崇尚实力优先的强权哲学。这么一说大家应该就很明了了,修正派犹太复国主义思想,正是今天以色列在巴以问题上立场强硬、否定“两国方案”的思想根源。

其实,修正派刚刚成立的时候,大多数犹太人并不支持,甚至觉得你们是不是脑子瓦特了?怎么这么走极端?当时的主流思想,是本·古里安领导的左翼劳工犹太复国主义,也称“社会主义的犹太复国主义”,主张以农村社会主义公社和城市无产阶级为主的阶级斗争,来创建犹太国家。我们都知道,左派右派的矛盾很难调和,所以他俩早在建国前就互杀起来。

以色列建国后,左翼的工党因为贡献巨大,自然成了执政党,掌控国家的经济和政治;而从右翼修正派衍生出的自由运动党,则被执政党打压。虽然自由运动党也在二战期间组建了他们的地下武装,发起所谓的独立战争,但不被以色列官方承认,退伍的老兵难以享受国防军退伍士兵的待遇,死难者不能享受国家烈士身份。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委屈,其实并没有。

因为,在当时普通犹太老百姓眼里,自由运动党的贡献也就那样了,搞来搞去都是些暗杀,甚至屠杀,什么大卫王酒店爆炸案、戴尔·亚新惨案(一整个巴勒斯坦村庄被屠杀)等等,这些都被认为违背了犹太传统道德,丢脸丢大发了。自由运动党的领导人贝京,也被普遍认为是恐怖分子头目。

以色列共抓了多少纳粹(以色列为何全民)(4)

今天的戴尔·亚新村

贝京最丢脸的一次,是1948年去美国访问,爱因斯坦闻讯深恶痛绝,联合了一大批犹太学者发文狂批他,说 “自由党在组织、方法、政治意识形态和社会吸引力层面上,与纳粹和法西斯主义政党具有极大的相似性。他们宣扬的都是极端民族主义、宗教神秘主义和种族优越论的大杂烩。像其他法西斯主义政党一样,他们也曾被用来镇压罢工,摧毁工会。”

以色列开国总理本·古里安对此深表赞同,他也极为警惕自由运动党的极右翼倾向,认为领导人贝京“是和希特勒一个类型的人物。他是一个种族主义者,为了控制整个以色列领土,他可以杀死所有阿拉伯人。在他看来,这是神圣的目标,是一切手段的正当理由。我认为他是以色列内外安全的严重威胁。”

但很快,贝京和自由运动党就开始了洗白之旅。

1952年,以色列就要不要接受德国赔款吵翻了天。本·古里安在宣传上,一直更强调大屠杀中的英雄主义行为,比如类似华沙犹太人起义这样的反抗,而不是大屠杀本身的苦难。他担心,如果将大屠杀受难者这个形象刻入以色列民族的集体记忆,可能会更加强化“我是受害者,你们都要补偿我”的这种心理。而且,大屠杀代表的是犹太人脆弱和受难者的形象,意味着没有强大的祖国,人民会失去一切。这种形象对一个强国建设没什么用处。

既然这样,那就接受德国的赔款,抛下过去向前看,彻底消除大屠杀对犹太人的心理阴影。在以色列获得了信心后,大屠杀将成为一个遥远的记忆,不再是民族心灵上的伤疤。

老实说,本·古里安的观点是正确的,也是非常理性和理想化的。但人民有时候很难做到从理性角度出发来看问题。

以色列共抓了多少纳粹(以色列为何全民)(5)

本·古里安

贝京的观点则完全相反,他认为,是大屠杀塑造了全体犹太人的身份,大屠杀代表着全世界对犹太人的敌意,我们也应该恨回去。接受德国的赔款,就等同于向敌人妥协,是在帮助德国人洗脱罪名。

当时是1952年,二战刚刚结束7年的时候,民众会支持哪一方,大家应该能猜得出来了。

贝京搞了很多游行集会和演讲,煽动民众反对情绪,甚至痛骂本·古里安是民族罪人。演讲到高潮时,激动的人群开始向数百名维护秩序的警察投掷石块,一百多人在骚乱中受伤,于是警察向人群投掷催泪弹。贝京借此攻击“本·古里安领导的政府军警用德国制造的手榴弹和催泪瓦斯来对付我们,同样的气体窒息了我们的同胞。”

贝京干了这么一票后,支持率大幅提升,他成了以色列最大的非社会主义政党。

当然,此时以色列政坛依然是左翼占据绝对统治地位,这个“最大”的头衔,并不能起到太多作用。

此后的十五年里,中东又打了两次战争,本·古里安老了,工党开始腐败了,老百姓越来越不喜欢他们;而自由运动党,多次改头换面,搞出一大堆徒子徒孙,什么加哈尔集团、自由中心党、国家名单党等等,民众早就忘了他们是被爱因斯坦痛骂的“犹太版希特勒”。

到了1973年9 月,利库德集团成立,这个党派,合并了从自由运动党衍生出来的四个分支。“利库德”一词在希伯来语中有巩固和团结的意味,其竞选纲领是,以色列应当继续占领第三次中东战争中所占有的土地,反对将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交还给阿拉伯人。利库德集团重申犹太人对“以色列地”的历史权利,并宣称这些权利无可置疑。同时拒绝任何再次分裂以色列土地的提议。在社会生活领域,利库德集团主张“将圣经的永恒价值融入生活”,限制罢工。老面孔贝京,仍然是利库德集团的领导人。

利库德刚一成立,就遇上了个大好时机——第四次中东战争。

1973年10月爆发的第四次中东战争,面对埃及和叙利亚军队的南北突然夹击,以色列军队损失惨重,虽然以色列军队最终反败为胜,但战争给以色列民众造成巨大的心理冲击,那种以色列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被打破了。

那么,这应该怪谁呢,当然是执政党工党了!

以色列共抓了多少纳粹(以色列为何全民)(6)

第四次中东战争

于是,这年的大选中,虽然工党勉强保住了执政党的地位,但右翼的利库德集团也获得39个议席,成为了以色列历史上第一个除工党外,在议会占据 1/3 议席的政党,利库德集团开始真正被视为可以接替工党的政治精英。

利库德集团还抓住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职位——最高法院院长。战争结束后,最高法院发起一个特别委员会,就战争责任问题进行调查。报告说,以色列军队高层犯下严重错误,要求包括总参谋长在内的高级军官引咎辞职。一时间,总理梅厄夫人的支持率跌到建国以来历届政府的最低点,梅厄政府也成为以色列历史上最短命的政府。工党被迫选择曾经在第三次中东战争期间担任以色列总参谋长的拉宾担任总理职务,问题是拉宾虽然是个英雄,但他此前的从政经历,仅仅是以色列驻美国大使,根本没有能力对付复杂的内政和党争。

对,党争。工党内部内斗不休。拉宾军人转政坛,根基不稳,他的最大对手是西蒙·佩雷斯,两人得票比是298比254,拉宾才赢了44票。所以拉宾担任总理后,只能将内阁中最重要的国防部长职位交给佩雷斯,这两位工党最高领导人开始为各种议题争吵,加深了工党的分裂。

工党内部也不安生。两位主要高官被指控犯有贪污罪,一位是犹太总工会所属的卫生服务机构医疗中心局长阿谢尔·亚德林,一位是住房建设部部长亚伯拉罕·奥菲尔,后者在指控后自杀身亡。甚至拉宾本人都丑闻缠身,此前,他被认为是干净先生,是民族英雄,现在他也被爆出在美国拥有银行账户,当时以色列公民拥有海外账户是非法的。频发的高层贪腐案破坏了工党多年来构建的社会主义形象,透支了民众的信任。

最糟糕的是,左翼的工党蜕变了,工党不再是革命和变革的政党,而变成了维持现状的政党。长期以来,工党对于社会主义仅仅说了些空话,他们开始用一套复杂的补贴制度、依靠福利去讨好选民,而不是做些切实的工作提振经济。工党已经从代表工人和下层民众的政党,变成代表欧美裔上层犹太人的政党,脱离了工人和下层民众。

以色列共抓了多少纳粹(以色列为何全民)(7)

惨遭暗杀的拉宾

相比之下,利库德集团就有活力的多,党魁贝京早就洗白了,人民对他的记忆,只剩下了“坚定的犹太复国主义信念、富有传奇色彩的个人经历,接连竞选八次的执着,还有宗教传统的保护者”。最后这点非常重要,因为以色列建国后,人口构成一直在变,以前国民主要是来自欧美发达地区的犹太人,而现在,很大一部分国民,是来自中东阿拉伯国家的所谓的“东方犹太人”,受限于教育水平,他们并不太理解社会主义种种理论。而利库德集团提供了一种简单的国家认同方式,那就是对阿拉伯人的憎恨,这个,“东方犹太人”就很能get到。

种种因素叠加,胜利的天平开始向利库德集团倾斜。

1977年,极端宗教党派——以色列正教党发难,说什么以色列在安息日欢迎第一批 F-15飞机,这是违反教规的行为,基于此对政府提出不信任案。这个荒谬的理由逼得拉宾不得不宣布提前大选。结果利库德集团历史性地超越工党,贝京终于如愿以偿当上总理。这场胜利,就是因为民族主义右翼、东方犹太人和宗教犹太人给了利库德集团压倒性的支持。

而从这一天起,巴以和平再也没有希望了。

好了,今天就先聊到这里,如果大家还想继续了解以色列的近况,通过点赞告知小编吧,我们下期不见不散,谢谢大家。

参考资料:

观察者网:以色列组史上“最右”政府,巴勒斯坦人的未来还剩什么

以色列“向右转”的人口政治学考察-张俊华

以色列利库德集团的起源、发展与执政研究-李赛

以色列右翼势力及对中东和平进程的影响-冯基华

以色列政党政治的新变化与贝内特政府的政策调整-王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