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石刻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代表了公元9—13世纪世界石窟艺术的最高水平,是人类石窟艺术史上最后的丰碑。它从不同侧面展示了唐、宋时期中国石窟艺术风格的重大发展和变化,具有前期石窟不可替代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并以规模宏大、雕刻精美、题材多样、内涵丰富、保存完好而著称于世。

1961年被国家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是重庆目前唯一的一处世界级文化遗产,其中以宝顶山石刻最为精彩。

大足石刻崖壁上的神圣与世俗之美(刻在石头里的故事)(1)

大足石刻入口

大足,唐乾元元年建县,宝顶石刻距离大足15公里,宝顶山石刻据考证为大足名僧赵智凤于南宋,执着70余年,主持开凿而成。赵智凤,秉承唐末柳本尊密宗教派,他五岁出家、四处游历,所以不仅精通佛法,而且洞悉民俗,石窟在他的募捐和主持下修建,设计核心以佛教核心内容为主体,结合道家、儒家以及民间传说故事融为一体,充满了世俗的趣味性。

大足石刻崖壁上的神圣与世俗之美(刻在石头里的故事)(2)

宝顶山石刻

石窟艺术分早、中、晚三个阶段的划分:魏晋南北朝为早期、以云冈石窟为代表;唐为中期,以龙门石窟为代表;晚唐以后为晚期,以大足石刻为代表。

宝顶山石刻虽为晚期,但采用一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诱之以福乐、威之以祸苦的创作手法,激发信徒的虔诚,具有浓郁的儒家思想和中国特色,代表了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最高水平。

大足石刻崖壁上的神圣与世俗之美(刻在石头里的故事)(3)

宝顶山石刻

宝顶山石刻又集中在大佛湾,大佛湾形似“U”型山湾,长约500米,依次雕刻护法神像、六道轮回图、广大宝楼阁、华严三圣、千手观音、佛传故事、释迦牟尼涅槃圣迹图、九龙浴太子、孔雀明王、毗卢洞、父母恩重经变像、雷音图、大方便佛报恩经、观无量寿佛经变相、六耗图、地狱变相、十大明王、牧牛图、圆觉洞、柳本尊成正觉像。我们按照参观路线详细介绍一下:

★ Part 1柳本尊行化道场

大足石刻崖壁上的神圣与世俗之美(刻在石头里的故事)(4)

<柳本尊行化道场>

柳本尊行化道场位于大佛湾最西侧,本是最后一龛,但从入口处一进来便可看到,正中端坐之人便是柳本尊。赵智凤本人就信奉密宗,所以将密宗名师柳本尊雕刻于这么明显的位置。

柳本尊像

大足石刻崖壁上的神圣与世俗之美(刻在石头里的故事)(5)

<柳本尊>像

柳本尊为佛教密宗第六代教主,生于唐末,成名于前后蜀时期,密宗教化的特点就是为普度众生可以舍去一切,当时崇尚自残肢体,用秘咒为人治病的方式传法,所以我们看到柳本尊像有些残缺,而且左袖软哒哒的搭下来,显示出来柳本尊缺左耳、缺右眼、少左臂,这说明众生需要眼、需要耳、需要手,他将这些通通献给了众生。

大足石刻崖壁上的神圣与世俗之美(刻在石头里的故事)(6)

<柳本尊>像

第二层是柳本尊十炼图,展示了柳本尊为了普度众生进行修炼,舍去身体的各个部位,而且有时间、地点和公证人。由于柳本尊牺牲自己普度众生,所以感动了前蜀王王建,王建将其请入宫中,供养三日,并封为“唐瑜伽部总持王”使柳本尊名声大增,影响深远,直到南宋信徒争相信奉密宗。

十大明王图

大足石刻崖壁上的神圣与世俗之美(刻在石头里的故事)(7)

最下面一层尚未完工,但是可以从完工的五尊塑像中看出来是十大明王图,明王造型是密宗所特有的,宝顶山的明王造像高度夸张、变形、写意,集中了现实生活中人们喜怒哀乐的典型表情,艺术感极强。据记载,当时元军入侵,蜀地饥荒,赵智凤钱粮皆无,已无力支撑而停止雕刻,让人深感赵智凤七十年的坚持与遗憾。

★ Part 2地狱变相

地狱与天堂是宗教的四大基本命题之一,佛教最早说地狱只有八层,后来根据教化需要,被民间一点一点加到了十八层。宝顶石刻的十八层地狱图堪称经典。这组地狱变相岩刻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大幅群像,雕刻分为上下两层,上面刻的是菩萨像,下面是地狱情形。

大足石刻崖壁上的神圣与世俗之美(刻在石头里的故事)(8)

<地藏王菩萨>

地藏王菩萨像

第二层端坐中间的就是主尊地藏王菩萨,有意思的是从地藏王手中的宝珠内,放射出四道光芒,雕刻将这光芒也雕刻了出来,显示出地藏王菩萨的智慧之光和慈悲之心上大天堂,下至地狱。

大足石刻崖壁上的神圣与世俗之美(刻在石头里的故事)(9)

<地藏王菩萨>

地藏王菩萨两边的就是十殿阎王,分别是一殿秦广王、二殿楚江王、三殿宋帝王、四殿仵官王、五殿阎罗王、六殿卞城王、七殿泰山王、八殿都市王、九殿平等王、十殿转轮王。

十殿阎王像

十殿阎王是民间流传主管地府十殿的十个掌控者,其说始于唐末。正统佛教中没有十殿之说,后期有些人结合民间之说归入佛教,道教也沿用此说。

大足石刻崖壁上的神圣与世俗之美(刻在石头里的故事)(10)

<地藏王菩萨>

十殿阎王以示公平,一起来裁决人一生的善恶,下面还有一杆“业称”一面“业镜”,这相当于法律条文和尺度,来衡量被审判之人生前做的好事和坏事的多少,来判刑是否下地狱,下到哪一层地狱。

十八层地狱

接下来是地狱变相,地狱变相整体岩石刻群像保存完好,几百年实数难得。

介绍一下十八地狱的内容,大家有兴趣可以去对照一下:

大足石刻崖壁上的神圣与世俗之美(刻在石头里的故事)(11)

<十八层地狱>图

第一层:拔舌地狱

用来惩罚生前喜欢说空话假话吹牛的人,惩罚方式是将舌头慢慢拽长,慢慢折磨,而非一下拔下。

第二层:剪刀地狱

用来惩罚像《水浒传》中王婆哪类唆使犯的,惩罚方式是剪断十根手指。

第三层:铁树地狱

用来惩罚离间骨肉,挑唆亲人不和之人,惩罚方式是将人吊于铁树的利刃之上。

第四层:孽镜地狱

可以将在生前隐藏犯错之人的罪恶照出来,再判刑到其它地狱受苦。

第五层:蒸笼地狱

用来惩罚长舌妇,诽谤陷害过他人,惩罚方式和投入蒸笼里蒸并投入拔舌地狱,是拔舌地狱的升级版。

第六层:铜柱地狱

用来惩罚恶意纵火的人,惩罚方式就跟《封神榜》里的炮烙铜柱一样的。

大足石刻崖壁上的神圣与世俗之美(刻在石头里的故事)(12)

<十八层地狱>图

第七层:刀山地狱

主要惩罚亵渎神灵者,惩罚方式是爬刀山,这样的恐吓也是当时人维护宗教信仰的一种手段。

第八层:冰山地狱

主要惩罚杀生和堕胎的人,忍受寒冷之苦。

第九层:油锅地狱

主要惩罚铺张浪费大吃大喝之人,因为乱吃东西就鼓励了杀生,所以和尚尼姑一生吃素。这个惩罚方式是我们最常听说的了。

第十层:牛坑地狱

这一层是为动物牲畜伸冤的地狱,如果有人在生前胡乱杀害虐待小动物,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的生灵的痛苦之上,就要下此地狱,被野牛顶翻、践踏,感觉这一条到今天都很受用,应当推广一下。

第十一层:石压地狱

主要惩罚的是丢弃自己子女的人,惩罚方式是被石头重压。

第十二层 磋锥地狱

主要惩罚的是吃荤的出家人和糟蹋粮食的人,惩罚方式是被磨成肉末。

大足石刻崖壁上的神圣与世俗之美(刻在石头里的故事)(13)

<十八层地狱>图

第十三层:血池地狱

主要惩罚的是不孝敬父母之人,投入血池中受苦。

第十四层:枉死地狱

主要惩罚的是自杀的人。

第十五层:蹀刑地狱

主要惩罚的是盗墓贼。

第十六层:火山地狱

主要惩罚的是行贿受贿、偷鸡摸狗之人,赶入火山火烧不死。

第十七层:石磨地狱

主要惩罚的贪官污吏、欺压百姓之人,惩罚方式是被磨成肉酱。

第十八层:刀锯地狱

主要惩罚的是诱拐妇女儿童之人,将其锯成两半。

大足石刻崖壁上的神圣与世俗之美(刻在石头里的故事)(14)

<十八层地狱>图

劝人戒酒系列图

大足石刻崖壁上的神圣与世俗之美(刻在石头里的故事)(15)

<劝酒篇>

比如在规劝人戒酒的这个系列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左上方有一名头部残缺的僧人,他旁边站着一对卖酒的男女,正在劝酒,这里是警告卖酒的人会下地狱,因为不卖酒就不会有人喝酒,而且还向比丘劝酒,更是罪恶深重。

旁边的一组是男子酒后杀父淫母,地上躺着的就是他的父亲,被调戏的女子是他的母亲,显示出喝酒的诸多害处危害。

再左边是夫不识妻图,丈夫烂醉如泥,妻子上前搀扶,反被丈夫撕扯头发。最左边是父不识子图、下面还有姐不识妹图、兄不识弟图,都展示出了酒后丑态百出,六亲不认的危害,最下面的图就是展示这些醺酒的人会受到的惩罚,带上枷锁、砍掉膝盖、挖掉眼睛、割掉舌头,警告大家千万不要沉迷酒精,伤害身边的亲人。

养鸡女像

大足石刻崖壁上的神圣与世俗之美(刻在石头里的故事)(16)

<养鸡女>

地狱变相最精彩的就是养鸡女的塑造,养鸡女头发发髻雕刻精细,头发丝丝可见,衣着褶皱柔软逼真,面庞丰满秀丽,表情柔和慈爱面带微笑,充满了对生活的无限憧憬,而被喂食的鸡结实苗条,一看就是跑山鸡,整个场景充满了田园野趣。这里其乐融融的氛围和之前肃杀的气氛完全不一样。而有意思的是,这里想表达的是养鸡也是一种罪过,没有养殖就没有杀害,所以养鸡之人也是有罪之人。

▼▼

地狱变相说是十八层地狱惩罚的不同的罪恶,其实仔细看看惩罚之人的罪过,翻来覆去就是那么几样,而且展示的都是些生活中的小事,古人大概是用这种方法警告世人吧,让人时刻约束自己的行为,多做善事,方能到达西方极乐世界,所以下来展示的就是观无量寿佛经变相。

★ Part 3无量寿佛经变相

若何到达西方极乐世界并不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宝顶山石刻在设计上非常考究,展示了一个过程,首先在地狱变相就起了一个引子。

一碗金、一碗饭

大足石刻崖壁上的神圣与世俗之美(刻在石头里的故事)(17)

<一碗金、一碗饭>

这边有一对母子,看起来其乐融融的,乍一看不知道为什么会出现在地狱变相中,而这个画面讲的是母亲为了检验自己孩子的聪明程度,拿出了一个金碗、一个银碗、一碗米饭,让孩子选择,而小孩子放弃了金银选择了那碗饭。这里有一个暗示,这里的金子代表着成佛道的最高智慧,真理如真金,小孩子看不出来这智慧的价值,而去选择了一碗饭,暗示了众生因贪欲而蒙蔽了双眼,借此说明众生愚昧,离成佛还有很长的距离。

锁六耗图

再告知众生皆愚昧后,这里有说明人为何会愚昧的原因,接下来看到的是锁六耗图,六耗就是“眼、耳、鼻、舌、身、意”被称为六根,因为六根在感知中会消耗精力,所以又被称为六耗,人因为六耗感知到色、声、香、味、触、法,所以会被迷住真性、污染意识、产生欲望,正是这些欲望迷昧了人心。

大足石刻崖壁上的神圣与世俗之美(刻在石头里的故事)(18)

锁六耗图

在锁六耗图中,弥勒佛化身为卷发人坐在中央,怀里抱着一只小猴,,猴子代表人心,小猴静躺在怀中显示出抱猴之人的“心”安静如初,不收任何外界干扰。

而座下缚有犬、鸦、蛇、狐、鱼、马六种动物,分别代表了人的六根,六根让人产生各种欲念,使人“意如野马,奔走无闲”等,心猿意马这个成语就从这里来的。

这下面还可有文字“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这句话的意思并非指的是知己少的意思,而是说普天之下,能知“心”明性,懂得修心之人寥寥无几,宝顶山石刻很多类似的俗语,而不是佛法,也正是展示了宝顶山石刻的世俗性,用通俗的图画和俗语使得普通大众更容易接受。

观无量寿佛经变相

当人修心明智之后,终于可以看到西方极乐世界,这组刻像面积160多㎡,其规模为全国同题材之最,上层雕刻了西方三圣极乐盛况图,下层刻三品九生。

大足石刻崖壁上的神圣与世俗之美(刻在石头里的故事)(19)

观无量寿佛经变相

这里展示了西方极乐世界的美好,到处铺满黄金、人人能活到八万四千岁,到处是山珍海味闻一闻就能饱,衣服长在树上自取就可以,鼓瑟自鸣,歌舞升平。

▼▼

而如何能到达这样美好的世界呢,没有文化、没有金钱都没有关系,只要你多发善心、多做善事,心中有佛,就可以到达西方极乐世界,用这么通俗易懂的道理教导当时的百姓一心向善,也是中国文化的一种魅力所在。

★ Part 4大方便佛报恩经变相

大足石刻崖壁上的神圣与世俗之美(刻在石头里的故事)(20)

大方便佛报恩经变相

佛教从印度最初传到中国的时候,并没有提倡孝道,而中国儒家思想提倡“百善孝为先”,大方便佛报恩经变相就是描述了佛教本土化的过程,如何逐步将儒家思想纳入佛教之中,到了唐代之后,就衍生出了一系列佛祖行孝的故事来宣传佛法和孝道。

六师外道谤佛不孝图

大足石刻崖壁上的神圣与世俗之美(刻在石头里的故事)(21)

六师外道谤佛不孝图

图片上可以看出六师外道指着一个面黄肌瘦的男子,这个男子是著名的大孝子,倾家荡产也依然供养着自己的父母,自己饿得皮包骨头了,还用担子挑着自己的父母沿街乞讨。

大足石刻崖壁上的神圣与世俗之美(刻在石头里的故事)(22)

六师外道谤佛不孝图

六师外道之一指责佛祖的弟子阿难“信奉佛教,自己成佛,而抛弃自己的父母妻女,还不如这位孝子”,其它五位外道或拍手叫好,或手舞足蹈,把这几位得意忘形的姿态描绘得栩栩如生又各自不同。阿难与之形成对比,一脸沉闷苦涩,想不通的样子。

吹笛女

大足石刻崖壁上的神圣与世俗之美(刻在石头里的故事)(23)

吹笛女像

而上方宝顶山石刻和养鸡女齐名的美女出现了,她双目微闭、冥神静气,完全沉浸在自己笛声中,这个吹笛女其实预示着六师外道沉浸在自己的观点里,对释迦牟尼的说法和教诲置若罔闻。

大足石刻崖壁上的神圣与世俗之美(刻在石头里的故事)(24)

大方便佛报恩经变相

阿难对此也很困惑,于是去问老师释迦摩尼,佛家是否真的不讲孝道,于是释迦摩尼为大众宣讲《大方便佛报恩经》,把他前世是如何行孝的故事讲给弟子听。

割肉供父母图

大足石刻崖壁上的神圣与世俗之美(刻在石头里的故事)(25)

割肉供父母图

这个故事说的是一次暴动中,国王王后和太子逃难途中断水断粮,国王想把往后杀掉分食,太子不同意,愿意把自己身上的肉割下来供父母食用,所以小太子手臂上有几处坑坑洼洼的,这位小太子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前世。

行孝图还包含舍身饲虎图、鹦鹉行孝图,讲的都是佛前几世行孝的故事,而且不仅是救助自己的父母,还救助了老虎和鹦鹉的父母,佛祖认为人是众生、老虎、鹦鹉也是众生,他行孝只是普度众生的一种方式,所以化解六师外道对于佛教不孝的攻击。

父母恩重经变相

其实佛教在此已经将普度众生与孝顺父母的问题阐释得很清楚了,可是我们中国人对孝道太过于重视,所以普法人可能是认为这么讲述依然不能完全说服普通老百姓,于是根据一部伪经《佛说父母恩重经》补充了一组连环画,这部伪经的主要内容其实是打着佛教的旗号,宣传儒家的孝论观点,也更为老百姓所接受。

大足石刻崖壁上的神圣与世俗之美(刻在石头里的故事)(26)

父母恩重经变相

图片中间是投佛求子图,左下角是临产受苦图,这里产妇大着肚子,行动十分不便,旁边竟还有个道士在驱除难产之鬼,右边是生子忘忧恩,可见一个孩子的出生父母要经受多大的苦难,而有趣的是在下面有一句“知恩者少,负恩者多”的警语。

大足石刻崖壁上的神圣与世俗之美(刻在石头里的故事)(27)

中间位置是推干就湿恩,孩子慢慢长大了,尿床的时候母亲将床干燥的地方让出来,自己睡在湿处,右边是洗濯不尽恩,父母从小到大为子女不知洗了多少衣物,最右边是远行忆念恩,终于将孩子养育成人了,却要为他送行,这里展示了父母从求子、保胎到儿女成长各个阶段,可见父母恩重如山。

▼▼

父母恩重经变相虽然是一部伪经,却展示了中国特色的文化内涵,以写实的方式,生动的再现了古代家庭的人伦关系,也将中国孝道宣扬出来,让人看过之后不免动情。

★ Part 5大佛湾曼陀罗核心

大佛湾是一个U型地势,在U型核心位置,由孔雀明王、卧佛及千手观音作为整个曼陀罗的核心,这一块区域也是整个大佛湾雕刻主题最为恢弘、雕刻最为精美的一部分。

毗卢道场

大足石刻崖壁上的神圣与世俗之美(刻在石头里的故事)(28)

毗卢道场

毗卢道场是密宗主佛毗卢遮那佛,也就是大日如来佛,与众僧讲经说法的场景,佛吐文理之光,顶现两道“金刚佛顶印”雕刻将这些非常抽象的概念都用实体雕刻绘制了出来,这也是大足石刻的一个典型的特点,在细节处理上非常的务实。

孔雀明王经变相

大足石刻崖壁上的神圣与世俗之美(刻在石头里的故事)(29)

孔雀明王经变相

孔雀明王是佛教密宗的一大本尊,在佛教所有的明王中,是唯一一个以慈悲相出现的,他以消除灾难、祛毒避凶为人膜拜。这尊孔雀明王坐在孔雀背上,面容慈祥。

九龙浴太子

大足石刻崖壁上的神圣与世俗之美(刻在石头里的故事)(30)

九龙浴太子

释迦牟尼降生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意味着天上地下、唯我独尊,于是九龙飞至天空,突出冷暖两流,为太子洗礼,俗称九龙浴太子。

大足石刻崖壁上的神圣与世俗之美(刻在石头里的故事)(31)

九龙浴太子

释迦牟尼降生图可以说是赵智凤和工匠们利用地形依势而建最巧妙的一处构思,此处八百年前有一缺口,便汇聚成一处流水,赵智凤并没有将流水缺口堵住引水别处,而是将水积于一处池塘,沿着水边雕刻了九龙和太子像,本来水对石刻是一种危害,但在此处却相得益彰,巧夺天工了。

释迦牟尼涅槃图

大足石刻崖壁上的神圣与世俗之美(刻在石头里的故事)(32)

九龙浴太子

释迦摩尼涅槃图为大足石刻规模最为宏伟的一尊造像,仅刻半身,长度已经有31米,此尊卧佛面部表情安详、自然自若、毫无苦楚,雕刻精美,展示出了释迦牟尼的气度,艺术价值非常高。

赵智凤在设计这尊卧佛时,构思非常巧妙,凿除来的岩顶可以保护大佛,挡风遮雨。可是这个岩顶有七十吨重,于是他们在中间设计了一个大香炉和两颗树,非常巧妙的方式达到了承重的作用。

千手千眼观音像

大足石刻崖壁上的神圣与世俗之美(刻在石头里的故事)(33)

千手千眼观音像

这龛千手千眼观音像,规模宏大,雕刻精美,覆盖面积高达88平方米,已经被国家文物局认定为国宝中的国宝。

大足石刻崖壁上的神圣与世俗之美(刻在石头里的故事)(34)

千手千眼观音像

最令人震惊的是,这些手并非是雕刻好粘连上去的,而是直接在原生石头上雕刻而成,这么多手数都很难数清楚,直到做保护性修复的时候才一一对应了编号数清楚了一共是830只手。国家为了修复这尊千手千眼观音,花费了6000万元,100多万张金箔,重达八公斤,终于将这尊千手千眼观音的原始面貌呈现给了世人。

舍利宝塔

大足石刻崖壁上的神圣与世俗之美(刻在石头里的故事)(35)

舍利宝塔

这尊舍利宝塔是一座石心塔,用于藏舍利和佛经。这尊塔外部造型完全采用了中国木制阁楼的建筑形式,完全脱离了印度塔的风味,从此也可以看出来佛教造型艺术中国化的过程。

华严三圣

大足石刻崖壁上的神圣与世俗之美(刻在石头里的故事)(36)

华严三圣

华严三圣像雕造手法简练,气势磅礴,中间是主尊毗卢遮那佛,两边的是文殊和普贤菩萨。

大足石刻崖壁上的神圣与世俗之美(刻在石头里的故事)(37)

文殊菩萨像

这里最精彩的地方是右边的文殊菩萨,在雕刻中充分利用了力学和透视的原理,文殊菩萨手中拿着的宝塔高1.85米,重量超过千斤,而手臂悬空了将近两米,竟然历经八百余年而不坠。中间毗卢遮那佛的手臂也伸出来了将近两米,也依然坚固,这是因为这组雕塑利用袈裟的支撑,巧妙的让手臂悬空出来。

大足石刻崖壁上的神圣与世俗之美(刻在石头里的故事)(38)

毗卢遮那佛像

从透视学的原理来看,工匠们刻意将雕像的头部加大,胸部缩小,小腿腿部加长,而且身躯向前前倾25度,正好符合造像于参观者之间的透视关系,尽显菩萨的威仪和气度。

★ Part 6六道轮回图

大足石刻崖壁上的神圣与世俗之美(刻在石头里的故事)(39)

六道轮回图

六道轮回图由转轮圣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无常,抱着一个轮子,这个轮子承载了三界六道的生死运转,也体现出大千世界轮回反转、瞬息万变。

六道轮共分四个部分,轮中央为修行者,修行者心中发出六道光芒,“万源发于心”说明人的好坏是人心来决定的。

大足石刻崖壁上的神圣与世俗之美(刻在石头里的故事)(40)

六道轮回图

第二圈是六道轮回图,被六条光带分为了六个部分,上面三个部分是上三道,善心得善果,时候可以进入上三道,分别是天道、阿修罗道、人道;而作恶之人死后就要堕入下三道,分别是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

第三圈是人生经历图,讲述了“苦、集、灭、道”众生皆苦的缩影,人生在世就要经历“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的人生八苦。

第四圈是生灵转世轮回图,将圣灵转世轮回的因果关系,下一辈子投生为什么生灵皆因为前一世的善恶因果。

大足石刻崖壁上的神圣与世俗之美(刻在石头里的故事)(41)

猴子好色图

这里比较有趣的地方是在右下角有一公猴,捂住下体仰望着一位美丽的少女,这里用猴子来象征色欲,暗示贪念是让人作恶的源头,正是贪念让人摆脱不了轮回。

大足石刻崖壁上的神圣与世俗之美(刻在石头里的故事)(42)

猫捉老鼠图

还有一副猫捉鼠图,老鼠怕被猫吃掉,就爬上树梢,而猫在树下苦苦守候,这里显示了一堆矛盾体,鼠求生、猫求鼠死,这就叫做求生不能,求死不得,预示着矛盾是人类烦恼的来源

★ Part 7九护法神

大足石刻崖壁上的神圣与世俗之美(刻在石头里的故事)(43)

九护法神

按照顺序,九护法神才应该是整座宏大史诗般雕刻的开端,护法神的主要作用就是保卫佛国,是守卫道场的卫道士,按照佛教传统格局,一般入口处都要有护法神来守卫。宝顶山石刻采用九护法来守卫,而且中间C位的正是释迦牟尼的化身,他亲自率领天龙八部在此守卫道场,开篇便如此宏大,可见当时赵智凤之宏愿。

★ Part 8牧牛图

大足石刻崖壁上的神圣与世俗之美(刻在石头里的故事)(44)

牧牛图:驯伏、无碍

牧牛图也是大足石刻的精品之一,一共十组画面:未牧、初调、受制、回首、驯伏、无碍、任运、相忘、独照、双忘。

大足石刻崖壁上的神圣与世俗之美(刻在石头里的故事)(45)

牧牛图:双忘

牧牛图是借用牧人驯牛的经过,以牛比心,以牧牛人比作修行者来表现佛门弟子“调服心意”的修心过程

★ Part 9圆觉道场

狮子石雕

大足石刻崖壁上的神圣与世俗之美(刻在石头里的故事)(46)

狮子石雕

圆觉洞是大足石窟中最大的一个洞窟,门口有一狮子,做怒吼装,佛教经常用狮子比喻佛说法犹如狮子吼一般让人如雷贯耳。

▼圆觉洞三神佛及跪拜菩萨

大足石刻崖壁上的神圣与世俗之美(刻在石头里的故事)(47)

圆觉洞三神佛及跪拜菩萨

圆觉洞通道狭窄,进入内部突然开拓起来,这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让人不禁心生出神秘的感觉,来凝造宗教的氛围。这个洞比较深,采光本来应该不好,但是设计者在门洞上方留出一个大孔,光线从孔中直射进来,打在一尊跪着得菩萨身上,呈现出一种舞台的效果。

▼圆觉洞菩萨像

大足石刻崖壁上的神圣与世俗之美(刻在石头里的故事)(48)

圆觉洞菩萨像

这里的雕刻极为精美,衣服层层叠叠,有一种丝绸的坠落感;台座是石刻的,但是做成仿木头的材质。

圆觉洞排水口

大足石刻崖壁上的神圣与世俗之美(刻在石头里的故事)(49)

圆觉洞排水口

而且这里不仅考虑了采光,还考虑到了排水,下雨时圆觉菩萨上方有一条水槽会渗水,正好雨水可以掉在一个僧人端着的钵里,发出叮叮当当的响声,经过这样处理,使整个洞窟达到了动静结合的艺术效果,不过遗憾的是,为了保护世界文化遗产,防止洞穴被水侵蚀,所以现在已经将水引开了。

★ Part 10柳本尊成正觉像

大足石刻崖壁上的神圣与世俗之美(刻在石头里的故事)(50)

柳本尊成正觉像

柳本尊是赵智凤的师傅,这尊塑像是赵智凤为师傅雕刻的成菩萨像,该像宁静祥和,远离烦恼,说明柳本尊已经大彻大悟修成菩萨。在佛头两道毫光之间是柳本尊的居士像,正觉像旁边有三块碑,分别叙述了赵智凤的生平及宝顶山的由来。

▼▼▼

纵观整个大佛湾,从布局上看,以佛教要义为逻辑基础,首先,告知人们众生皆苦以及苦的原因;然后在讲述如何通过潜心修心才能上大天堂,甚至觉行圆满成为菩萨;最后可以达到涅槃,所以最中心的位置的释迦牟尼涅槃图;最后再警示如果不信佛道、不认真修行,就会堕入地狱。

宝顶山石刻以佛教密教为核心,兼容并蓄了禅宗、净土宗,融入了中国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甚至包含大量的民间传说,从而构成了一个完整而生动活泼的体系来宣传。每一个来参观过宝顶山石刻的人,无不为他的雕工工艺、力学结构原理、规模、这里所折服,心灵受到洗礼,不愧为世界级文化遗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