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有着历史悠久的名胜古迹,有着别具一格的罕至美景,是很多人都向往的一座城市。作为我国最发达的城市之一,北京往往也象征着高消费,尤其房价,更是打碎了多少北漂人士想要在这里拥有一个家的梦呀!可以说,北京当真就是一个寸土寸金的地方,尤其是越靠近城中心的闹市区。然而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在北京市区竟然还有着一块与公墓独立开来的墓地。那这个人是谁?为何如此“有谱”?

他是1951年2月生人,土生土长的河南沈丘县人,名叫孟凡章。是一位打小就喜欢听雷锋故事,并将雷锋精神作为人生信仰的一名解放战士。他从小就喜欢乐于助人,在上中学的三年时光里,他就包揽了村里五保户孙大爷所有的挑水、磨粮食等活儿,村里的长辈们谁见了他都是一顿猛夸。

郑州街头103岁乞丐(寸土寸金的北京闹市)(1)

还有一天夜里,邻居张大娘突然生病,情况很是危急。可由于村子距离公社医院有着七八里地远,这可难倒了张大娘一家,不知该如何是好。孟凡章得知情况后,立马让大家将大娘抱上马车,他着急地挥舞着马鞭,摸着夜色赶到了医院。“你患的胃穿孔急症,若不是你儿子送得及时,怕是早没命了”,医生这话令张大娘心中一震,思虑后回答道:他不是我儿子,但是比儿子还亲!可见张大娘有多喜爱他。

高中毕业后孟凡章选择了参军入伍,1968年3月得到入伍批准,成为了北京卫戍区丰台某部二连的卫生员。尽管入伍时他才刚满17岁,可他好像早就明白了军人守护的到底是什么。卫生员的工作本就是繁重的,不仅要给战士们看病,还得负责一部分日常勤务工作。可无论多忙,他还是每天都要抽出至少一个小时学习。

郑州街头103岁乞丐(寸土寸金的北京闹市)(2)

曾经为了学习针灸,他更是拿自己当小白鼠,对着镜子扎针,身上多处淤青看得大家很是心疼。可他却不以为然,觉得只要能让战士们少受些苦,他这点儿痛算不上什么。努力终究会有收获的,很快他就掌握了连队中战士们常见病症、多发病的预防与治疗技术。他也因为过硬的针灸技术,被评为“卫生员标兵”。

“雷锋精神”一直在影响着后世人,无数人因为高尚的品行和模范事迹,被更多人而熟知。而孟凡章也是从小就喜欢听雷锋故事,所以在军营组织“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后,他更是把雷锋同志视为了自己的榜样,还会将其的格言写入日记本中,时刻警醒自己。乐于助人的他,还被战友们亲切地称为第二个“雷锋”。

郑州街头103岁乞丐(寸土寸金的北京闹市)(3)

1969年1月15日的北京,已经冷到出奇,尤其是夜晚的寒冷更是刺骨。这天晚上,孟凡章写完日记后,开始了最后的巡诊工作。一声轰耳的汽笛声后,轰轰轰的火车疾驶而来,正好在铁路营房旁边的孟凡章无意地朝着火车驶来的方向看去,没想到这一看就看出了问题。

他发现了铁轨内侧竟然出现了一块大石头,毫无疑问火车若是和石头撞上了,必将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于是孟凡章将生死抛在了脑后,朝着那块横在铁路上的石头方向奔跑而去。火车驾驶员也发现了前方状况,立马拉下制动闸。可在飞快的速度下,具有惯性的火车还是在孟凡章用尽全力将那个快巨石推出轨道的一瞬间,将他卷进了车轮底下。

郑州街头103岁乞丐(寸土寸金的北京闹市)(4)

救护车拼了命地向医院开去,经过四十多分钟的抢救后,孟凡章醒了过来。然而他开口说的第一句话却是,火车得救了吗?这是孟凡章的醒来的第一句话,也是他留下的最后一句话。因为失血过多,这个马上就要过18岁生日的少年,始终还是将自己的生命献给了党,献给了国家。

郑州街头103岁乞丐(寸土寸金的北京闹市)(5)

而后这个叫孟凡章的少年,被追授为正式党员,追记一等功,配准他为革命烈士。他用生命挪动的那块石头,被存放在了革命军事博物馆。后来他牺牲的地方出现了一座特殊的坟墓,那是部队为了纪念英勇的孟凡章而建,里面安放了他一半的骨灰,另一半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原本火车轨道也为了他换道而建。

郑州街头103岁乞丐(寸土寸金的北京闹市)(6)

孟凡章安葬的地方从来都不缺祭奠者,因为他用生命保护了国家财产,用生命诠释了中国军人的铮铮誓言,值得所有人前去祭奠。也谨以此文向其致以最高的敬意!

,